息肉不都是癌前病變
組織病理學報告可幫助臨床醫生決定息肉切除術後的檢查方針, 息肉可以通過組織學特徵來進行分類, 最 常見的類型就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
腺瘤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 它沿著腺瘤-癌瘤的發展模式進展。大腸癌 病人長有腺瘤型息肉不足為奇, 因為 息肉隨著年齡增長會越長越多。在一 般風險的50至54歲人群中, 有百分之 十一的人患有息肉病, 65至75歲人群 中這個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到百 分之五十。
通常, 增生型息肉被錯誤地認為是良性的, 事實上它既不是癌症前兆, 也沒有臨床意義, Boolchand等人發現 百分之六十一的醫師會讓一個長有6毫 米增生型息肉的病人在至少五年內進行一次結腸鏡檢。目前一致的大腸癌篩檢方針則認為, 大多數長有增生型 息肉的病人不用進行結腸鏡檢, 這些 人士並未處在大腸癌的高危風險中, 完全可以回到一般風險的篩檢標準中: 每十年作結腸鏡檢, 也就是和一樣。
這對病人意味著什麼?
如果一個普通病人被發現有一個 腺瘤或未有進一步發展的腺瘤, 那麼息肉切除術後的監察時間應取決於腺 瘤的數目。目前的指導性檢查方針認為, 有一到兩個小型管狀腺瘤的病人, 其腺瘤復發風險較小, 因此結腸鏡檢 可定為5到10年一次。
同時, 已經完全摘除的息肉, 如果發現有高度瘤形成的兩個特徵:大於 1釐米和具有絨毛特徵, 病人要在3年內再作一次檢查。
鏡檢質量的重要性
在這裡有一個重要說明, 目前的息肉切除術後監察方針是建立在腸道 準備充分, 且整個結腸到盲腸都已仔 細檢查過的基礎上的, 所以, 醫生在決定病人的檢查日程時應根據病人的結腸鏡檢結果而定。如果病人檢查前準備不足, 檢查不完整或發現異常腫塊, 因被儘快召回重作檢查。
素芬的兄長結果被發現長有一粒直徑達2寸的息肉, 後來由内窺鏡手術切除, 由於息肉大於1釐米, 所以素芬的 兄長每三年都需要作結腸鏡檢。了解多點關於大腸癌的檢查方針, 對自己對家人都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