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亞美醫師協會(CAIPA)會長、內分泌科醫師劉季高說,最近的研究發現,美國華人的糖尿病的發病率要高於多數其他族裔。他指出,這與華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運動、肥胖及年齡增大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家族有糖尿病基因,他們更應該注意預防。」
他表示,美國的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是逐年上升。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統計,糖尿病是2017年美國第七大死亡的原因,其中糖尿病被列為基本死亡原因。現在,這個名次已經升高到第5名。2018年,3420萬美國人患有糖尿病,佔人口的10.5%。近160萬美國人患有1型糖尿病,包括約18.7名名兒童和青少年。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比例仍然很高,為26.8%。而且,每年有150萬美國人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
美華人患病率 高於社區平均水平
劉季高說,美國科研人員一般做整個人口中的調查研究。也有人也研究美國華人的糖尿病,但是樣本多數不夠500人,參加者都是患有某種疾病而未做篩檢,因此研究結果缺乏代表性。他表示,中國科研人員曾經做了一個研究,調查了1980年至2012年中國人的糖尿病的發病率。調查發現,在1980年,中國人的糖尿病發病率僅有0.1%,而2012年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達到10.9%。「在這過去的32年中,中國人的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了100多倍。」
作為內分泌科醫生,他曾經通過兩個方法調查華人糖尿病的情況,以達成可靠的數據。他說,他的第一個方法是從醫療保險公司獲取資料。「我向許多醫療保險公司索取資料,總人數是15萬人。」通過這這個資料的統計,他發現美國華人的糖尿病的發病率是11.07%。其中,在18歲至65歲的華人當中,糖尿病的發病率是18.6%。而在65歲以上的華人當中,糖尿病的發病率是30.7%。
2016年,他做了另外一個調查研究。他從生物實驗室的索取了2009年至2015年六年間的華人年檢資料,人數達到10萬9745人,檢驗次數達到38萬多次。統計結果顯示,18歲以下的華人的患病率是2%,18歲至64歲的患病率為14%,65歲以上者的患病率是31.3%。總之,華人平均的糖尿病發病率是19%。他說,如果從早期糖尿病的來看,發病率更是驚人。華人的早期糖尿病的發病率是28.8%。其中,18歲至64歲的人口中,糖尿病的發病率是48.2%,65歲以上的人口中是56.2%。研究結果顯示,華人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發病率不同。總的來說,男性的發病率較高,而女性的發病率較低。他分析,這可能與男性比女性的飲食、肥胖及工作性質有關。
他說,與美國其他相對族裔調查結果來說,沒有糖尿病的人口比例是51.6%,患有糖尿病的佔30.4%。人口中平均患病率是18%。而華裔的患病率是50.3%,西語裔的發病率是30.4%。這表示,華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在所有族群中是最高的」。但是,華人控制的比較好糖尿病指數,A1C高於9%的只有16.1%。而西語裔的指數高於9%的有27.8%,說明他們「控制得不好」。
華人糖尿病危險因素 與其他族裔不同
劉季高說,華人糖尿病患者的特徵與其他族裔不同。華人糖尿病患者同時伴有腎臟疾病的較多。「因此,如果患上糖尿病,要經常檢查腎臟,看看腎臟是否生病。早發現,早治療。」如果不注意,腎病就會日益加重,最後需要洗腎。
他說,與糖尿病有關的基因有上百個,但是單個基因作用不大。如果一個人有四五個糖尿病基因,它們之間互相作用,就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他說,糖尿病的發生還與體重有關。目前的體重標準都是根據歐美人的體型制定的。但是,華人體型與歐美人不同。華人的肚子大,手腳小,而歐美人的手腳大,肚子相對較小。因此,華人的體重標準要比目前的體重表現要「減少兩個數」。正常的體重身高知指數應該是小於23,而25算是超重。
他說,另外一個因素是,華人不僅吃的好,而且吃的多。現在,中餐做得越來越精緻,味道好,導致人們多吃。米麵都是碳水化合物,可以導致血液中的血糖迅速上升,而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比較遲緩。如果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少血糖升高和胰臟過度工作。
華人易患糖尿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一、生活好了。過去,很難吃到肉,能吃飽飯就不錯了。經濟發展後,台灣、香港、澳門、大陸幾乎都能天天吃肉和大米飯。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北韓生活不好,南韓生活好,南韓的糖尿病發病率高於北韓。
二、運動少了。過去,華人社會汽車少,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騎車就是很好的運動。現在,美國華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開車,運動少了很多。
三、生活方式改變了。華人喜歡吃紅燒肉,還要放糖。紅燒肉要用五花肉,含有肥肉,放糖是因為味道好。過去,現在許多工作都是自動化。例如,過去的電視機需要人走到電視機前調整,現在用遙控器,坐著不動。
看病要小心 避免感染新冠病毒
今年3月,紐約市爆發新冠病毒疫情後,紐約人口的感染率死亡率大約是20%,而華人的感染死亡率只有7%,說明紐約華人感染上的比較少。他說,有的華人堅持4個月不出門。他說,這可能是香港、廣東和北京2003年發生過薩斯(SARS),讓華人對新冠病毒有個清晰的認識,比較注意預防。他說,謹慎一點有好處,因為一旦感染上新冠病毒,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肥胖症的病患,就會很慘。
新冠疫情發生後,華人診所的營運方式也開始變化。他說,許多診所採取了網上看診(telemedicine)的方式。病人打電話、用視頻看醫生。他估計,「60%的病人都是通過這個方式看病」。在網上看病和去診所看病對醫師收入有點影響,主要是醫師的共付額(copay)沒有了。他說,另外40%的病人還是要去診所,因為無法通過網上看病,只能去診所,請醫師當面看。
對糖尿病人來說,包括調整藥量、改變藥物等問題,都可以在網上解決。「他們自己測量血糖,醫師在網上調整藥物。」但是,如果要檢查其他的血液指數,他們就一定要去醫生診所或化驗室抽血,需要「面對面」。他說,只要他們堅持服藥,保持正常飲食、運動,就沒有什麼問題。
他說,在新冠病毒沒有完全控制之前,病人去診所看病一定要小心。他們要乘坐地鐵、巴士去診所,保持社交距離,經常洗手。同時,診所現在都採取隔離措施。例如,診所把椅子隔開,醫師用消毒液洗手,診所每天消毒兩三次。有的診所還在前台安裝隔離板。醫師對工具進行消毒,戴上手套,防止病毒傳播。
根據統計,現在糖尿病的感染者的死亡率是31%。他說,糖尿病患者一般伴有其他的疾病,如肥胖症、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等,隨著年齡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會增加。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率會增加很多。
他說,華人一般都有保險。有的是公司提供的商業醫療保險,有的是自購的政府醫療保險。也有的新移民,由於收入低,可以申請到政府的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如果沒有身份,他們也可以購買歐巴馬健保(Obamacare)。如果沒有保險,他們也可以在華人以上診所看病。他說,對這個無保險者收費也不同。有的是第一次收100元,以後每次看病收60元。
患上新冠 糖尿病患者更嚴重
美國衛生總署網站(www.ncbi.nlm.nih.gov)20207月22發表文章,專門探討「糖尿病和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種新近公認的疾病,正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並導致許多殘疾和死亡。不斷建議將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作為增加新冠病毒嚴重性和死亡率的危險因素。本研究旨在通過系統的回顧和總結分析有關糖尿病和新冠病毒爆發的證據。
一些研究表明,既患有糖尿病又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與僅患有新冠病毒的患者在症狀上沒有顯著差異。在隨後的分析中,有14.5%的受試者為糖尿病患者。這些客戶的ARDS預後較差,症狀嚴重,新冠病毒患者的死亡率更高。此外,建議糖尿病患者應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和HCQ進行治療。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糖尿病(DM)是一個危險因素,並且會增加新冠病毒患者的病情和死亡率。在過去的20年中,其嚴重性有所增加。1985年,3000萬人患有糖尿病,到2010年,這一數字增加到2.85億。根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的最新全球估計,2019年受影響的患者人數為4.63億。糖尿病是末期腎臟疾病、成年失明和非創傷性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併發症會導致更多的殘疾,並在極端情況下危及生命。
由於疾病的較新,影響狀態和死亡嚴重性的因素仍然未知。然而,具有潛在健康狀況、年齡較大的人以及延遲轉診到醫院的患者均會導致症狀的嚴重性。患有潛在健康狀況(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被視為感染新型日冕病毒的高風險人群。此外,這類患者可能還會遭受進一步的併發症,並且該組中因新冠病毒死亡的風險更高。此外,許多人受到全球大多數政府實行的封鎖導致的體育活動減少的影響,這對患有糖尿病的人特別重要。因為它們會增加糖尿病患者感染,住院、截肢以及可能導致死亡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增加以及新冠病毒的患病率提示,必須增加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以減少任何進一步的併發症和死亡風險。僅有一項研究報告了糖尿病和新冠病毒的患者症狀。這項研究是一項病例報告研究,其中患者發燒(38.6°C)、咳嗽、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輕度腫脹、呼吸粗糙、血氧飽和度降低、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百分比增加 、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血清糖化血紅蛋白升高以及ESR和CRP升高。 似乎這些症狀,除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外,與其他患者可能沒有差異,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
由於大多數研究是在中國進行的,因為人群之間糖尿病的差異,對其他人群進行更多的研究很重要。新冠病毒患者的糖尿病累積患病率為14.5%。在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的聲明中,糖尿病患者的症狀與其他新冠病毒患者沒有什麼不同。但共識是糖尿病患者的症狀更加嚴重。
美國衛生總署網站文章稱,各種研究報告發現,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有可能患新冠病毒疾病和併發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甚至死亡。在1451名患者的研究中,糖尿病是不良結局的預測因素,重度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高於非重度患者。另外,其他9項研究清楚地表明,新冠病毒患者中糖尿病是預後不良的危險因素,並且與ARDS和長期治癒有關。對144名SARS患者進行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存在與不良預後有關。在另一項針對8422例SARS患者的研究中,死亡的危險因素之一是糖尿病。
根據這些發現,應將糖尿病視為新冠病毒症狀嚴重程度的危險因素,而最佳方法是減少暴露。糖尿病患者中有更多人面臨嚴重新冠病毒和死亡的危險,佔新冠病毒患者的14.5%。最好的功能是預防,然後使用循證治療。我們的建議包括:1、啟動遠程控制系統和遠程學習(遠程醫療、社交媒體帳戶);2、限制使用格列汀藥物;3、必須控制血糖;4、限制使用ACEI藥物;5、減少不必要的住院;6、注意營養。
如果糖尿病患者感染,應該採取如下措施後:1、監測症狀並快速轉診;2、監測血糖;3、監測AKI併發症;4、監測ARDS ;5、使用羥氯奎;6、減少藥物不良反應;7、注意營養(水分、蛋白質等);8、長期隨訪。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網站刊登文章說,患有2型糖尿病會增加患新冠病毒的嚴重疾病的風險。患有1型或妊娠糖尿病可能會增加患新冠病毒的嚴重疾病的風險。中心建議:繼續照常服用糖尿病藥和胰島素。按照醫療保健提供者的指示,測試您的血糖並跟蹤結果。確保至少有30天的糖尿病藥物(包括胰島素)供應。如果感到不適,請按照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指示進行操作。
Original post by World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