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NYU)醫學院神經科臨床教授符傳孝說,紐約大學醫院初步調查4490多名新冠病毒的住院病人,發現18.2%的人有神經症狀,嗅覺缺失的占0.6%;而武漢醫院的214名新冠病人出現神經症狀的是36.4%,嗅覺缺失的占5.1%。但是,最近歐洲的一個門診病例研究顯示,85.6%的門診新冠病人都有「嗅覺消失」。
他指出,這與他在門診的發現相似。因此他建議,如果有嗅覺不靈光,就要去檢查新冠病毒,不要耽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冠指標。」目前,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已經將嗅覺或味覺缺失列為新冠病毒的症狀之一。因此,無論嗅覺或味覺缺失,都要看醫生。
輕忽新冠 付出慘痛代價
符傳孝說,今年3月初,紐約市開始爆發新冠病毒疫情後,按道理醫療機構應該採取防護措施。但是,CDC那時卻建議,如果病人沒有發燒、呼吸問題,就不是新冠病毒患者,醫生看診「不需要戴口罩和戴手套」。
他至今還記得,他看診遇到的第一個新冠病人,是一個外族裔的女性病人。她來門診看病,自訴「沒有出過國,沒有發燒、呼吸問題,自認不會有新冠病毒,只是聞不到味道」。因為相信CDC,他就沒有戴口罩和手套,就像平時一樣看病人。他一檢查,懷疑她是一個新冠病人,就轉診她去醫院的急診室。他說,當時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速度很慢,兩三周後才能出結果。後來,報告出來證明,病人患上了新冠。
他說,幾天後他也患了一場感冒。他懷疑自己被前面那名病人感染上新冠,就去醫院做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最後證實他自己的猜測。他說,自己的新冠感染屬於輕症,他在家休息幾天就好了,沒有住院。他的經驗說明個人防護裝備(PPE)、社會隔離的重要性。「盡管疾病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有些新冠病毒病人本身沒有症狀,但會感染給其他人。」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一定不可大意,要戴口罩,勤洗手。

他有一名醫生朋友,在看門診時感染上新冠病毒,因為呼吸困難,被迅速送到醫院。他很快就因為缺氧而神志不清,醫院給他做了插管,後來還使用ECMO(體外供氧機)供氧,最後將他搶救回來。他在監護病房住了好幾個星期,最後完全恢復,現已回到診所看病。他說,如果沒有及時搶救,器官缺氧壞死,人就完了。
他說,最近有個病人是一家新成立公司的總裁,感染上新冠病毒,好在是輕症。病人不需要住院,就在家中休息。朋友給總裁送點心,但是他嗅覺缺失已經六個月了。而且,他的「腦力還是不行,不能給公司做決策,不能上班」。因此,病人還是找他看病。他說,研究人員尚未發現新冠病毒直接侵入人的大腦內部,影響大腦思考。
CDC指出,有以下症狀的人可能患有新冠病毒:發燒或發冷、咳嗽、呼吸急促、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新的味覺或嗅覺缺失、咽喉痛、充血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但是,這不包括所有可能的症狀。隨著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CDC將「繼續更新新冠病毒的症狀」。
攻擊神經 死亡機率大增
符傳孝說,紐約大學醫院的初步統計顯示,冠狀病毒病住院病人出現神經系統事件的占18.2%,神經系統事件使死亡率增加 38%。其危險因素包括:高齡、男性、高血壓、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史。
目前發現,新冠病人有以下神經症狀:頭痛、頭暈、譫妄、躁動、意識不清、困惑、中風、腦炎、橫斷性脊髓炎、嗅覺和味覺改變、肌痛、格林-巴利綜合症(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等神經病變。

紐約住院病人出現神經系統事件的占18.2%,中風率是1.9%,而武漢醫院住院病人出現神經系統事件的占36.4%,中風率是2.8%。與武漢相比,紐約概率是比較低的。這也說明,新冠病毒對中樞神經影響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腦缺氧,或者因釋放大量細胞因子(CYTOKINES)而導致嚴重局部和系統性的發炎和高凝血狀態,導致出現腦部或者周圍神經症狀,引起中風和腦出血。但腦出血的比率只有0.4%,不算高。「這是繼發症狀,不是原發症狀。」
新冠病毒通過人的鼻腔進入體內。有關機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只是損傷了鼻腔的粘膜細胞,導致黏膜細胞壞死,影響了嗅覺,但新冠病毒並沒有傷及嗅覺神經。「一旦病情好轉,他們的嗅覺會恢復過來。」
後來,他在門診看病時發現,兩個患上新冠病毒的患者都有發熱,都有嗅覺下降或消失。「他們各來自五人的家庭,10個家庭成員後來發現都感染上新冠,都有嗅覺缺失。」他們的嗅覺後來都恢復正常。
壓力增大 心理影響生理
符傳孝估計,很多新冠病毒患者是因心理壓力增大,影響到大腦思考。他發現,有的新冠病人出現焦慮,屬於心理問題,不是生理問題。他們像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一樣,需要心理輔導。
紐約心理醫生金曉春說,新冠病毒流行期間,人們在公共場合喝酒的少了,而私下喝酒的人有所增加。這是因為人們產生焦慮和失眠,喝酒可以讓人入睡。病人的心理主要是焦慮和恐慌,總覺得「自己要死了」。有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他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他的診所也關閉一段時間。診所重新開門後,他要求與病人保持4米遠。空調機改成空氣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他現在去診所三天,其餘時間在家上班,一定要見人時才去診所。他也看了幾名新冠病人。「我的印象是,華人比較怕死。」
例如,一名病人陪同母親去外科診所看靜脈曲張。檢查時,因為房間較小,醫生和病人距離很近。回家三天後,診所打來電話,說給他媽媽檢查的那名醫生確診患上新冠病毒,正在隔離,「他嚇壞了,擔心自己患上新冠,很緊張,就來看心理醫生」。他說,外科診所這時打電話too late。
另外一名病人去牙醫診所洗牙,因為六個月沒有洗牙,「口腔很難受」。洗牙回來後,他開始發燒,也很擔心自己患上新冠病毒。而檢查新冠病毒核酸需要兩三天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自己焦慮不安,擔心傳染給家人,就自我隔離,造成許多不便。
提早準備 家中備血氧儀
紐約內科醫生梁衛寧說,在新的一波新冠疫情到來前,老人可以去藥店購買一個血氧儀,價格只有二、三十元,並不貴。如果覺得不舒服,可以測量一下。如果血氧低於97%,就要給醫生診所打電話。

他說,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人生活形態發生改變,出現失眠及血壓、血糖、血脂的升高。他說,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應該看醫生,進行控制和調節。從今年11月到明年1月,美國接連有三個大的節日,感恩節、聖誕節和元旦,人們可能要聚集在一起,就容易引起新冠病毒的傳播。因此,大家一定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用肥皂洗手。
目前,人人都戴口罩,但有的人戴口罩時間長了,臉上長痘痘,說明他們對口罩過敏。他建議,把新口罩從袋子裡拿出來,放在外邊通風一兩天,讓裡面的化學物質揮發,然後再戴。如果還不行,就要看醫生。
Original post by World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