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生命關懷15年的陳明慧,2日在「安寧緩和療護華語志工培訓」的記者會上表示,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不少華裔家庭在面對親人死亡時陷入誤區;她舉例,曾有一戶高學歷華裔子女,在母親癌症末期,拒絕購買嗎啡及為母親做臨終關懷,反控醫院種族歧視,導致親人遭受更多痛苦。
“例如, 有一名男子拒絕購買嗎啡, 並在母親晚期癌症期間為她做臨終關懷, 但卻以歧視的態度指責醫院給他的家人帶來了更多的痛苦。
“甯安救災關懷漢語培訓”由 美籍華人慈悲關懷聯盟 (CACCC)和亞裔美國人投資促進協會聯盟。會議將于7月27日至30日在法拉盛舉行,預計將培訓30名志願者。
「安寧緩和療護華語志工培訓」由美華慈心關懷聯盟(CACCC)和亞美醫師協會(CAIPA)聯合舉辦,訂於7月27日至30日在法拉盛開辦,預計培訓30位志工。
陳明慧舉例稱,曾有一名罹癌晚期女士的子女向她投訴,認為母親就診醫院涉嫌種族歧視,不斷要求病患出院、拒絕進行治療;但經向醫院了解,她表示,這起誤會是因為華人和外族裔文化差異,醫院認為患者病情加重,不適合再進行治療,要求家屬購買嗎啡減輕病人的終痛苦,並在家中接受臨終關懷。
由於華人社區缺少社工,陳明慧表示,生命末期病人和家屬,缺少申請渠道,未能接受心理諮詢,她鼓勵更多有興成為志工的中文和英文人士積極參與,幫助有需求的民眾。
陳明慧說,生命關懷不局限在生命末期病患,這種服務還為健康人士提供,讓他們對死亡有正確認識;她舉例稱,曾有一位目睹自己妻子罹患腸癌痛苦離世的劉先生,到該機構求助,並獲得相應的資源。
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李海蒂表示,需要生命關懷的人士將和志工圍坐在圓桌上,通過用撲克牌製成的「安心卡」,回答關懷人士關於臨終情感和經濟等問題的諮詢。
亞美醫師協會首席營運長沈卉表示,生命關懷項目將為病患減少離世的痛苦,並為病患的親屬提供相應的心理諮詢服務,呼籲華人社區重視這一服務。
有意申請志工培訓的民眾請登錄網站caccc-usa.org,或寄電郵至info@caccc-usa.org,或致電(866)661-5687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