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健康 | Thyroid Health
甲狀腺是什麼器官?
甲狀腺(Thyroid Health)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像蝴蝶狀的小腺體,位於頸部喉結下方。它的大小約為4.5×1.5×1.5公分,體積約7至10毫升,重量約10至20克。內科王宏銀醫生說道,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激素,這種激素能廣泛作用於人體各種細胞,促進細胞代謝、增加氧氣消耗,並活化多種轉錄因子與基因表達。此外,甲狀腺也在蛋白質、脂肪與糖分的代謝中發揮作用。若甲狀腺功能低下且未經治療,可能會出現黏液性水腫,導致全身浮腫,甚至陷入昏迷。

甲狀腺功能低下
- 甲狀腺功能低下(甲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缺碘。因為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若長期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腫大。
- 有些患者原本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在接受碘-131 放射性治療後,甲狀腺組織被破壞,無法再合成甲狀腺激素,從而出現功能低下的情況。
- 也有患者因甲亢接受了甲狀腺切除手術,也會導致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
- 某些甲狀腺疾病,例如甲狀腺炎,會引起功能低下。有患者出現頸部疼痛,經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炎。隨著炎症發展,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功能下降,最終導致甲減。某些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服用甲狀腺激素來維持正常功能。
- 另外,女性在懷孕或產後也有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
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治療
王醫生表示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其實並非複雜,會給患者補充外源性的甲狀腺激素。例如一位患者的促甲狀腺激素(TSH)非常高,達到十幾甚至二十幾,而正常範圍是0.5到 4.5之間,那就知道他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接著再檢查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若發現Free T4明顯偏低,只有0.2或0.3,那就可以確診為甲減。在這種情況下,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體重,給予適量的外源性甲狀腺激素。治療後約4到6週,會再次檢查甲狀腺激素的水平評估療效。
甲狀腺亢進
如患者的情緒比較激動、說話語速較快,容易出汗、體型消瘦。仔細觀察時會發現雙手有些顫抖。初步診斷,患者可能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王醫生會再詢問患者的食慾情況,若食慾特別大,總是想吃東西,但體重不增反而下降,且怕熱、睡眠不好、情緒暴躁。那通常會安排檢查,包括促甲狀腺激素(TSH)和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的水平。

甲亢的原因與症狀
甲狀腺亢進有多種原因,其中最常見的是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一種抗體,持續刺激甲狀腺分泌大量甲狀腺激素,導致甲亢。這類患者有時會出現眼球突出的症狀,脖子(甲狀腺)腫大,甚至部分患者的小腿前側皮膚增厚,出現橘皮樣改變,這些都是格雷夫斯病的典型表現。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其實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熱結節、冷結節,以及惡性結節(即癌變)。
在臨床中,王醫生表示,診斷出的許多甲狀腺癌患者,大多可以在體檢時通過觸診發現結節。當發現患者有甲狀腺結節,首先會檢查其甲狀腺激素水準(如 TSH 和 Free T4)。
- 如果血檢顯示甲狀腺功能亢進,下一步通常會安排B超檢查,觀察結節的大小及數量,接著會進行甲狀腺掃描,判斷結節是否為熱結節。若掃描發現甲狀腺的放熱性都集中在一個或幾個的小結節上,說明這些是熱結節,通常是良性,便不需要進一步檢查,接下來重點是治療甲亢。
- 若發現是冷結節(不分泌甲狀腺激素),則要警惕。根據治療標準,如這類結節體積較大、形狀不規則,就需要進行細針穿刺活檢,查看細胞是否有惡性特徵。若發現癌細胞,基本可以確診為甲狀腺癌
王醫生提到一位27歲的女性患者,三年前被診斷為橋本氏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隨著病程發展,患者最終常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因此,她一直在服用甲狀腺激素以維持正常激素水平。後來看診,她告訴醫生已懷孕四週,觸摸甲狀腺检查也無異常。報告顯示,她的促甲狀腺激素(TSH)為 4.2,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為 1.4。
如果患者沒有懷孕,原來的藥物劑量可以維持不變。但因懷孕情況會不同,孕早期(前三個月,約 12週內)胎兒無法自行合成甲狀腺激素,完全依賴母體提供。而該患者本身就是靠補充甲狀腺激素來維持正常水平,因此该劑量對於母體和胎兒來說是偏低的,需要增加約 30% 至 50%。一般来说,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要維持在0.2至2.0或 2.5之间,以確保母嬰健康。

維持甲狀腺健康
王醫生建議大家在購買食鹽時,選擇包裝上有「加碘」的食鹽。加碘鹽對於預防碘缺乏、維護甲狀腺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飲食規律,多攝取蔬菜和水果。同時,也要注意情緒管理,保持心情平穩,避免過度激動或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