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alth 365” radio program provides New Yorkers with the latest health information, medical research trends, and track health key news. Medical experts routinely provide in-depth insights into the health topics you care about. Additionally, the program is a great source for finding the best Chinese providers in the Greater New York area, and medical experts answer health hot topics.

Health 365

孔麗醫師:「環境改變人」,在美如何應對花粉樹粉等季節性過敏?

四季輪換中,尤其春季和夏秋之交時,對有花粉過敏的朋友來說是苦不堪言。季節性過敏會造成鼻子,上顎,喉嚨和眼睛的不適,如鼻塞,打噴嚏,咳嗽,搔癢,流淚等。雖然過敏不要命,但卻如同承受「酷刑」。煩惱的季節性過敏不但影響著生活質量,也造成精神狀態委靡,情緒超載。由於個人的身體免疫系統體質不同,過敏的症狀表現與程度也不一樣。有些人的季節性過敏會伴隨一生,而有些人的季節性過敏會隨著時間好轉或加重。可以說季節性過敏是正真做到了「環境改變人」的說法。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組特邀亞美醫師協會的內科醫學博士孔麗醫師為民眾科普季節性過敏症,希望聽眾朋友在了解過敏原後,能做好防護應對措施,願每個人都能四季無恙!

田曉興醫師:腸上皮化生會演變胃癌嗎?

腸上皮化生又簡稱是腸化生,簡單來説,它就是胃裏長出了腸細胞。當我們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發炎受損變異,一部分被腸細胞所代替,最後演變成胃癌的機率就增加了。那麽,慢性胃炎的成因有很多種,比如幽門螺旋桿菌,長期過量的吸烟喝酒,不健康不規則的飲食及習慣都能造成慢性胃黏膜發炎演變胃炎。這期的肝膽腸胃科田曉興醫學博士細心為我們聽衆朋友科普腸化生專題,田醫生指出腸化生演變胃癌是一段漸進過程需很長一段時間,再者目前腸上皮化生沒有治療藥物;所以明白此病因的形成及進程是至關重要的,由此我們就能做到更好的預防和治療。歡迎關注我們亞美醫師的《紐約健康365》,分享健康知識!

梁桂香醫師:您的腎臟好不好?

腎臟是我們泌尿系統的重要器官,每天的排尿就是排毒。但是大多數民衆對腎臟病有誤解,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疾病。 您的腎好不好,但看個人表面是無法正確得知,腎臟裏沒有神經系統,也無法感覺疼痛, 所以需經過醫學檢查如驗血,驗尿超,聲波等來瞭解您的腎功能健康情況。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會常常傷到我們的腎臟, 那麽,我們該如何來護腎呢?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腎臟科醫學博士梁桂香醫生做客直播間, 為我們民衆科普腎臟功能。 梁醫生建議大家勤喝水,少喝酒,堅持鍛煉,控制鹽攝入量,慎用藥物等等來保護我們的腎功能。

侯智慧醫師:時間就是生命,中風前兆要警惕!

中風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還有一種特別情況是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我們稱爲“小中風”, 也就是中風的前兆。但是由於此“小中風”症狀短暫又不明顯,常常被我們民衆忽略,以爲是身體勞累引起的短暫不適。如沒有引起警惕,做相應的檢查,“小中風”會反復出現, 並導致嚴重性的中

風。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心律不整者,過度肥胖和吸烟也是導致中風的因數等。 本期《紐約健康365》的特邀内科醫學博士侯智慧醫生,為我們民衆詳解中風的致病機理、應對方案,以及生活中如何預防中風發生的實用建議。歡迎收聽健康訪談!

朱柏誠醫師:肝炎專題 – 請您來認識 ABCDE各類肝炎

在美國,我們把各型肝炎按A. B. C. D. E型來分類,而在中國則按甲. 乙. 丙. 丁. 戊肝炎來分別。 那您知道這些類型肝炎的區別嗎?這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到内科及腸胃肝臟科雙科醫學博士朱柏誠醫生,由他為我們聽衆朋友科普細述這些病毒性肝炎。朱醫生指出除了預防這些病毒性肝炎,也需特別注意一些化學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對身體的傷害。在養肝護肝方面,朱醫生强調日常生活保健非常重要,在藥物的治療下,要有充分足夠的睡眠時間,常喝水及健康的飲食。

張清醫師:細述人體免疫系統 – 如何擁有好盔甲?

身邊有很多朋友們經常會說:“我刀槍不入,百毒不侵”, “我從來都不生病”, 但是,我們不是超人,病毒侵略下,疫情肆虐裡,生命是如此脆弱。有些人生來抗體機能強大,又有些人生來體弱多病,各人免疫能力不同,生命旅程也不盡相同。人體的奧秘無窮,今天,亞美醫師協會內科醫學博士張清醫生做客《紐約健康365》節目,來給聽眾朋友科普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知識就來講述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了解我們對自我體能的認知,希望每位朋友身體都有一副好盔甲。

田芳醫師:老年人摔倒專題 – 跌倒可要命!長者如何預防摔倒?

人一老, 骨頭就如稻草乾,一旦摔倒就導致骨折,嚴重的臥床終生。導致摔倒的原因有很多,有環境因數也有個體原因。老年人的穩定性與平衡能力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摔倒的風險幾率便倍增。也有一些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中風偏癱也是導致摔倒的因素。摔倒后的傷害不僅僅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給家人帶來了不堪的負擔;老人摔倒後的護理需求也劇增,政府對此應對方面的成本也越來越大。那麽,我們的老年人在生活中該如何預防跌倒?田芳醫生來自亞美醫師協會的資深復健科醫學博士,為這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做專場的老年人防摔倒專題。我們常説“一失足成千古恨”,希望這意外遠離我們的老人家。

趙景波醫師:高血壓專題 -「慢病之王」高血壓應如何預防與治療?

您有高血壓嗎?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不做檢查不看醫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但是無可否認,高血壓高增加了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幾率, 所以在醫學界, 高血壓被稱爲“沉默的殺手”。 同時,高血壓也是慢病之王,對於慢性疾病而言,最可怕的不僅僅是疾病本身,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些疾病所帶來的各種併發症。它們也在時刻影響著廣大民眾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安全……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了解此類疾病的主要危害及其併發症的相關知識,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專訪內科醫學博士趙景波醫生,為大家科普介紹慢病之王—高血壓。

劉季高醫師:瞭解新冠JN.1 變異株,疫苗還有效嗎

入冬后,新冠家族又引來了新毒員 – JN.1 變異株。傳播力超强,被世衛組織單獨列爲“需要留意的變異株”。正值新年節假日期間,許多朋友都有出行聚會訪友的計畫。那麼社區民眾在假期出行,疫情高峰期閒該如何做好健康防護工作?新一波新冠變異株JN.1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之前接種的疫苗還有效嗎?需要重新接種疫苗嗎?帶著許多問題《紐約健康365》節目組特別專訪亞美醫師協會總裁,首席執行官,以及亞美醫療聯盟董事會主席,美國內科、內分泌科專家,美國亞裔糖尿病研究中心的創辦人,最優秀的糖尿病專家劉季高醫生,請他就民眾關注的健康焦點問題新冠JN.1 變異株做權威解讀。

李陳玉春醫師:您有莫名的頭暈經歷嗎?

頭暈,眩暈相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如果沒有休息好或生病就會常常感覺頭暈。對許多中老年人來說,頭暈似乎是「家常便飯」。常常頭暈對工作生活影響很大,但有的人覺得頭暈簡單休息一

下就能恢復,所以就不太放在心上。實際上,頭暈病因複雜多樣,涉及許多專業和學科,而有些特殊頭暈情況,我們千萬不可忽視,需要馬上去看醫生做檢查,找病因。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為大家專訪美國內科、老年科雙博士陳玉春醫師為大家科普介紹頭暈相關醫學話題,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尚玥婷醫師:每逢佳節胖十斤,醫學博士教您科學減肥

《紐約健康365》節目組特訪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師,内科醫學博士尚玥婷醫生,分享疫情期間與病人之間的溫情故事。自 2020疫情爆發后,尚醫生和許多醫生一樣身披白戰袍奔走於醫院、養老院、復健中心以及診所之間,與病魔近身搏鬥,從死神中搶救生命。醫生們的辛苦換來了更多人的健康。同時尚玥婷醫生用其自身的健身經歷與聽衆朋友們分享減肥增肌,健康飲食增強身體抵抗力的相關知識。歡迎收聽!

尹雪彬醫師:更年期荷爾蒙治療會引起癌症嗎?

更年期是每個女性一生中所必需經歷的階段。是婦女從中年進入老年必經的一個生理階段,也稱爲絕經期;它不是一種疾病,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自然過渡時期。更年期婦女可能會出現由性荷爾蒙變化引起的月經失調、潮熱、多汗、失眠、血壓不穩定、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骨質疏鬆、焦慮、易煩易怒等症狀,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及家庭和諧。那麼,您是否也在為以上症狀而苦惱呢?《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婦產科醫學博士尹雪彬醫生為廣大女性朋友答疑解惑、排憂解難,幫助廣大更年期女性提高和改善生活品質!為女性朋友的健康保駕護航

王耀明醫師:流感、RSV、新冠專題 「咳嗽不停、發高燒 我的孩子得了什麼病?」

紐約州衛生廳最新數據顯示, 新冠、流感與RSV呼吸合胞病毒爆發,尤其感染RSV的人數飆漲,麻州與俄亥俄州確診的兒童白肺綜合症(White Lung Syndrome)患者人數激增,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預計,去年与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季節可能導致10萬人住院。對此,亞美醫師協會會員、資深兒科醫生王耀明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嬰幼兒與兒童的呼吸道疾病資訊,他提醒,若患者的病程超過七天未癒、發熱溫度高,呼吸急促等,請及時就醫尋求醫生的治療。

王耀明醫生表示,天氣轉涼,新冠、流感與RSV三重病毒來襲,近期不少患兒家長致電諮詢孩子出現流鼻涕、咳嗽與厭食等呼吸道疾病的病症;他指出,呼吸道疾病分為口鼻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相較於下呼吸道疾病,一般病症較輕、病程較短,三至五天即可痊癒。

對於新冠、流感與RSV病毒,王耀明指,這些病毒通過上呼吸道感染,嚴重者會引起下呼吸道疾病,全身症狀明顯,出現高燒、渾身肌肉疼痛,或影響心肺功能;他舉例說,華氏100.4度到102度之間屬低燒,102度到104度期間屬發燒,超過104度即為高燒。

對於如何防止病毒傳播,王耀明表示,家長需幫助孩子保暖、常洗手,尤其成人在抱孩子或幫助對方清洗前,需保持清潔,例如擦過鼻涕的紙巾,切忌不要再擦口、眼,避免交叉感染,減少帶孩子前往室內購物中心或教堂等封閉空間,提醒接種流感等疫苗,做好防護工作。

王耀明提醒,若患者在一週歲內,不建議自行服用感冒藥或板藍根等中成藥,可對症局部治療,如用鹽水噴洗鼻子,臥室放加濕器,洗蒸氣浴並多喝水與牛奶等保持營養平衡;他補充,若孩子年齡在一歲以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

李美玲醫師:呼吸道專題 「我家孩子咳了三天 為什麼醫生不開藥」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幼兒感染病毒後,出現咳嗽等後遺症,不少家長帶孩子就診,要求兒醫開止咳或消炎藥,卻遭到醫生的拒絕;對此,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兒科醫學博士李美玲醫生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解答指,盲目的讓幼兒服用消炎藥或止咳藥,恐掩蓋引起咳嗽真實病症,部分藥物會對孩子帶來不可逆轉傷害,嚴重者恐引起死亡。

李美玲表示,咳嗽是一種症狀,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患者通過咳嗽消除包括痰等分泌物,不會讓其留在呼吸道內,造成肺炎;她提醒,若孩子出現咳嗽的症狀,不建議立即服用消炎藥或止渴藥,需釐清病因後再治療。

相較於新冠疫情期間,李美玲說,隨著口罩令完全解除,學校恢復正常上課,孩子接觸病毒的機率增加,有患者一到兩週就會感冒一次;對此她指,若患者頻繁使用消炎藥,不僅會產生抗藥性,還會消除身體內有益的菌類,反而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李美玲指,若幼兒發熱後已服用泰諾或布洛芬,再吃含有相關成分的止咳藥,會造成藥物過量,此外部分感冒、止咳藥對孩子有不良反應,一些成分甚至對兩歲以下孩子有致死風險。

對於針對感染病毒後的咳嗽治療,李美玲指,家長應帶患有及時就診,釐清病因,一歲以上的患兒可服用蜂蜜泡溫水,使用鹽水噴霧,六歲以上患兒可使用噴鼻子的藥水緩解咳症,家長減少做飯時避免油煙,不要吃過幹的食物,沒有特別忌口的食物。

鄭祥生醫師:急性腸胃炎專題:「年年有餘剩太多 當心急性腸胃炎找上門」

每年節假日免不了一頓頓雞鴨魚肉大餐,不少民眾因大吃大喝,導致腸胃不適;對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內科醫學博士鄭祥生講解急性腸胃炎相關資訊,他指出,隔夜飯殘留毒素,即使用高溫加熱,也不能完全消除,恐導致急性腸胃炎,他提醒民眾感染後,切忌立即服用止瀉藥,掩蓋病因。

鄭祥生表示,腸胃炎的一般症狀是肚子疼、嘔吐與腹瀉等,若以上病症在感染三天內出現,屬於急性腸胃炎,患者恐出現血壓過低與缺水問題,嚴重者可導致休克。

對於如何感染急性腸胃炎,鄭祥生說,這種炎症的病因通常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病毒也會通過糞便傳播,從嬰幼兒到長者都可能會患上急性腸胃炎,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疫苗可預防。

鄭祥生提醒,冬季天氣寒冷,民眾應注意保暖腹部,打邊爐(吃火鍋)時,建議將熟食與生食的餐具分開,食物煮熟後再食用,避免吃剩飯,部分食物冷凍後,會殘留毒素,即使高溫加熱也難消除。

林正然醫生:家庭醫生專題:「新移民就醫指南:選好家庭醫生」

剛來美國的新移民忙於工作,常常忘記照顧身體,等到身上的不適感無法忍受,才就醫檢查,此時已為時已晚,醫生也無力回天;亞美醫師協會董事會會員、內科醫生林正然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美國的醫療系統,以及如何選擇家庭醫生與定期篩查的重要性。

林正然表示,在美國家庭醫生能幫助患者及時篩查疾病,若患者出現胸痛,醫生能夠預判,將病人轉介給相關的專科醫生;此外,若患者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家庭醫生也能幫病人監控檢測數據,提醒患者通過藥物與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食物保持健康。

對於何時預約家庭醫生,林正然說,若患者有急症,需撥打911立即就醫搶救,若情況尚不緊急,可預約家庭醫生諮詢;他指,若民眾身體健康,一般建議每年至少前往家庭醫生的診所,完成一次篩查,長者建議每三個月篩查一次。

馬宏醫師:生解惑心臟病常見問題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公布數據,心臟病位列全美成人死因之首,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也指出,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在台灣平均22分鐘就有一人因此喪生,不少民眾「談心色變」;為解答民眾對心臟病的疑問,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心臟學會院士馬宏醫生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解答心臟病的發病症狀、預防與新興的治療方法。

馬宏醫生表示,若患者出現胸悶、胸緊或重物壓胸等症狀,如快走時出現身體不適,也有病人上樓梯或走斜坡會喘,都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症;不過,他也提醒,醫師最擔心心臟病患者在發病時,未出現任何不適,在核磁共振掃描後,即使心血管堵塞嚴重,病人仍未察覺異樣。

針對無症狀患者,馬宏醫生指出,有一部分患者是長期罹患糖尿病的人士,相關病情影響神經,因此當心臟病病發時沒有出現不適感;但他補充,也有心臟病患者並未罹患其他疾病,心血管堵塞後,驟然離世,此類病情「防不勝防」。

馬宏醫生表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危險人群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以及有家族史的人士,肥胖與工作壓力等也會影響罹病的機率;他提醒,罹患高血壓、高膽固醇與糖尿病的患者應控制病情,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士需定期檢查,戒菸、少吃冰淇凌與蛋糕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健康的作息習慣。

楊麗華醫師:轉季咳不停未必是感冒 解讀兒童敏感哮喘

兒童哮喘不一定很喘,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師、美國敏感和免疫學會以及美國內科學位雙重認證的楊麗華醫生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兒童敏感哮喘成因與治療方法;她指出,兒童敏感哮喘的常見病症是咳嗽,嚴重者才會喘,提醒家長,若孩子久咳一個月以上需引起重視,請儘早就醫、及時篩查病因。

楊麗華醫生表示,在美國十個小朋友中就可能有一人患有哮喘,敏感哮喘的過敏源可能是塵蟎、花粉、霉菌與動物,如貓、狗與蟑螂等,由於兒童的器官小且窄,吸入過敏源後,出現發炎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狀;她指,小兒患者前期會鼻塞,改為口呼吸後,因失去鼻腔過濾與濕潤空氣的功能,會引起咳嗽,有患者久咳超過一個月,也未見好轉。

對於兒童敏感哮喘成因,楊麗華表示,這與患者過敏源有關,若病人對塵蟎過敏,秋、冬季天氣冷,因減少室內開窗,通風較差,加上清潔不足,床墊、地毯與窗簾等,都會堆積塵蟎,較易誘發患者的過敏性哮喘;她指,任何年齡段都會罹患過敏性哮喘,但五歲以下的幼兒,發病時症狀較重。

楊麗華醫生表示,兒童過敏哮喘分為輕症、中症與重症,若輕症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自愈再發,但也會輕症轉中症,中症惡化重症,哮喘長期發作,對呼吸系統損害較大,嚴重者的肺部恐出現纖維化。

對於兒童敏感哮喘治療,楊麗華指,醫生將先完成過敏源檢測,通過藥物緩解病人症狀,若無法控制,醫生將根據患者的病情,提供不同的藥物治療病症。

孫燕群醫師: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到底該不該做?

人到晚年,關節也日益「退化」,是否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的風險有多大?人工關節是否有使用期限?成為不少民眾關心的問題。對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資深骨科醫生孫燕群講解相關內容,他指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技術成熟、風險較低,但是否採用此類治療方式取決於患者磨損的關節是否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病人需根據自身情況考量。

孫燕群醫生舉例指,他的一位年過八旬的病人,關節磨損嚴重,但由於患者表示,這些病情並未沒影響她日常行走,因此並未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他指,如果關節磨損導致患者生活品質降低,也嘗試多種非手術治療未果,評估手術風險後,可考慮是否接受手術。

對於如何選擇手術,孫燕群醫生建議,患者可詢問醫生手術時間,手術時間越短,意味著感染風險越低,出血率也會降低;他還指出,在美國置換的關節均通過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審查,不同部位採用的特定的材料,除了耐用外,還保證病人日後可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避免因金屬產熱,燒灼皮膚。

曲為民醫生:月經好久沒來或停不了

這個月「好朋友」還沒到、不然就是量太少滴滴答答遲遲不來,抑或是「好朋友」來十天還不走,這些月經失調的問題成為女性日常擔憂的話題;對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美國婦產學院院士、美國婦產科博士曲為民講解女性月經失調的原因與治療方式,他在節目中指,正常月經週期為21天到35天,持續兩到七天,若超過這個週期,恐屬於月經失調。

曲為民醫生表示,女性的腦垂體分泌激素到卵巢後,給出排卵信號,若沒有受孕,子宮內膜受週期的影響脫落,演變為月經週期;他指,月經失調指生理週期被打破,有諸多因素會導致這一問題發生。

對於何時檢查月經失調,曲為民醫生表示,若患者第一個月沒有來月經,可先觀察一個月,倘若三個月持續沒有來月經,則需立即就醫篩查病因;他補充,若患者經期延長超過十天,也需及時就診,即使女性尚在出血中,也可就醫檢測。

曲為民說,月經失調的女性在接受治療時,會先檢測是否懷孕,即使患者受孕,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出血,排除懷孕後,醫生會為患者安排盆腔與超音波檢查,結果出爐後,再判斷是否需要血液內分泌檢測。

對於如何治療月經失調,曲為民指,若患者月經初潮非常不規律,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開藥,改善月經規律,若月經量過多,導致貧血,可通過注射停經針,調節月經量。

曲為民指,每個人的月經週期不同,月經失調並不直接意味著女性卵巢早衰,還需進一步篩查,建議女性平衡飲食、適當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陶文靜醫師:如何正確有效的疏導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世上哪個做父母的是容易的! 從寶寶出生到步入學堂,度過青春期進入社會,父母不單時時刻刻關注著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在教育上也絲毫不鬆懈。 親子教育不僅是吃飽穿暖,在滿足孩子們的基本物質需求的同時,更需要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但是一些家庭的親子關係卻往往出現偏差,尤其是如何探索青少年的心理特徵以及溝通方式上,成為了父母頭疼的事情。 想放手卻不放心,想參與卻不得其門而入。 而在美國的兒科醫生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爲醫生不僅是孩子們的健康維護天使,也是他們的心靈導師。 一般很多家庭都會與兒科醫生維持很長的時間,直到他們的孩子成年走入社會。 亞美醫師協會《紐約健康365》節目專訪紐約知名兒科博士,陶文靜醫師,由她為各位家長分享孩子們心身健康的成長心得。

殷俊醫師:阿茲海默症專題 – 保護大腦健康刻不容緩

爲什麽會越老越笨? 那是因爲你的腦神經細胞受損退化了。 大部分引起的老年癡呆症狀在醫學上稱爲阿爾茨海默氏症,也就是通常說的AD。 此病造成腦組織的改變有瀰漫性腦萎縮和局限性腦萎縮,造成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以認知功能下降為主,患者認知功能下降、計算力下降、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 包括不認識家人,嚴重的時候大小便失禁。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目前有一些針對性治療藥物,但是效果不理想,很難達到對整體疾病逆轉的作用和目的。 所以我們只能從預防的角度來保護大腦健康。 這期亞美醫師協會《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特邀腦神經醫學博士殷俊醫生,與您聊聊有關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各類熱門話題,特別是在預防大腦老化的方面給出寶貴 建議

赫靖華醫師:秋冬兩季,疼痛難忍,專家援用。

話說天涼好個秋,登高賞楓林;冬日暖陽照,飲茶賞雪梅。 但在現實生活中,對那些有關節炎,慢性病痛的朋友們來說,秋冬兩季是最痛苦的季節。 潮濕寒冷的天氣容易引起肌肉收縮,關節僵硬,身體筋骨疼痛,關節炎發作,進而影響生活的作息與品質。 在氣候的變化下,天氣越冷,關節越痛。 關節疾病被定義為頭號致殘性疾病,它不再是老年人的專病,近年來已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那些久坐少動,不注重生活方式的朋友們自然成為關節疾病的高危險群。 在今日的《紐約健康365》節目裏,亞美醫師協會痛症復原科的醫學博士赫靖華醫生為民眾朋友們科普關節疾病,如何在秋冬兩季做好關節保養,治療,緩解病痛。 願這清秋冬日兩季,你我安好無恙!

林曼珊註冊營養師: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今天吃素,明天煲湯, 紅肉少吃等等… 一問原來多數朋友都是血糖高, 飲食來控制。 簡單來説吧, 一旦你的身體機能沒辦法消耗你攝入的糖份, 那麽糖尿病就找上你了。 健康均衡的飲食有助於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 做為糖尿病患者更應掌握健康、科學、合理的飲食控制方法,才能在繼續享受自己喜歡吃的美食同時又保持理想而又平穩的血糖。 但很多醣友對糖尿病飲食認識有許多誤解,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邀請到美國註冊營養師林曼珊女士,一起來和大家聊聊糖友們到底該怎麼吃這個醫學話題。

殷曉琴,家庭科醫生 : 女性健康專題 

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 關愛女性健康 

如何捍衛自己的健康, 首先, 您要學會先愛自己!很多女性先想著如何照顧好家人,卻往往忽略自己的健康檢查。隨著年齡的增長,檢查的項目會逐漸增加,定期的完整全身健檢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乳房檢查,子宮肌瘤, HPV檢查, 腸胃鏡檢查等等。對於某些疾病來說,提早檢查就能提早預防,及早發現就會有助於治療。健康就像一張信用卡,希望每個人的健康卡不要透支。

李顯民,內科醫生 : 皮疹與糖尿病專題 

皮疹與糖尿病的症狀,診斷和治療。 

皮膚是人體的保護膜,也是人的面子。 雖然說皮膚病不是致命疾病卻會給生活帶來不適與困擾。 導致皮疹的原因有很多,有食物藥物過敏,蟲咬感染等等,而帶狀疱疹卻是由免疫系統低下而引起。 每年的血糖指數檢查是來判斷您是否有糖尿病,無論急性與慢性糖尿病都在無時無刻損害人體器官。

朱自強,內科醫生 : 高血脂症

三高之冠 – 高血脂症的認知誤區 

不查不知道, ⼀查嚇⼀跳。 ⾼⾎脂被稱為三⾼之冠, 早期⽆明顯症狀, 但是如果血脂濃度過高的話會引起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活中, 很多⺠眾朋友對膽固醇、 ⽢油三酯的了解不夠,常常有認知誤區, 以爲血脂偏高是多吃少動, 糖分攝取過多,肥胖等因素引起的。實際上導致高血脂症的原因有很多, 經過抽血驗血後,有的病⼈⾎脂在正常範圍,醫⽣卻開了降脂藥;有的病⼈⾎脂⾼於正常值,醫⽣反⽽說並不⽤吃藥。體檢報告上的鮮紅數字可要警惕, 認真接受醫生的專業診斷與治療,身體的各項指標需弄明⽩, 才能真正的了解⾃我, 做到健康⻓壽。

張源俠,心理學博士 : 心理健康專題 

能者心理學 – 心有千千結,能者解千愁。 

俗話說:“凡人煩心事”。生活中,我們每天應對著各種情感,工作,家庭,健康及社會等問題。在各種大小環境下,顯然,有人會困擾焦慮,憊顯恐慌無力,也有人能心態超然,從容面對。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成長?如何在問題中尋找答案?該怎樣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探索自我的能力,我們也可以尋求精神分析,與心理諮詢。精神分析是一種哲學思想,也是看人看世界的視角。

羅明威醫生:幾分鐘能查出中風…先端影像 先進科技早篩疾病

美國放射科學會的放射科與神經放射學雙專科認證的羅明威醫生,日前受邀在「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放射科如何篩查患者的病灶,以幫助醫生做出最佳治療方案等信息。在曼哈頓華埠先進醫學X光中心(CP Advanced Imaging)擔任首席醫療官的羅明威醫生表示,放射科是藉助不同機器用非侵入方式,以檢測患者的內部器官,如核磁共振成像(MRI)、X光射線、乳房攝影術(Mammography)、骨密度和超聲波(Ultrasound)檢查等。

羅明威醫生說,放射中心在亞裔社區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由於不諳英文,許多患者在求診時,無法得到最佳照顧,他指出自己的父母剛移民來美時,因為語言問題,在醫院完成相關篩檢時,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體驗。

對於今年在布碌崙八大道5521號六樓開幕的先端醫學影像(SUNSET PARK RADIOLOGY),羅明威醫生表示,這個放射中心除了提供多語言服務外,還有先進的醫學儀器,以核磁共振成像為例,先端醫學影像的先進機器成像高、掃描時間快,可以觀測到身體的細微變化;此外,核磁共振對心血管疾病診斷尤為重要,短短幾分鐘內,可以檢測出患者是否中風以及是否有血管堵塞等。

羅明威醫生還說,先端醫學影像的CT斷層掃描輻射量小、切片多且薄,能早期發現病人的結節等;他還補充先端醫學影像配備的乳房造影技術運用3D成像,能篩查出乳房密度大的亞洲女性是否有腫塊,幫助醫生進一步篩查病人是否患有乳腺癌

魏麗虹醫生:約九成乳癌患者沒有家族遺傳史

「我家沒人得癌症,我不需要篩檢」;美國血液科、腫瘤科與內科專家魏麗虹在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中對此指,這是民眾對於癌症的認知誤區,以乳癌為例,約90%的患者沒有乳腺癌家族史,且多數病人早期沒有明顯病徵,建議40歲以上的患者定期篩檢,若在早期(零期到一期)發現癌變,治癒率高達95%- 99%,但如果患者在中晚期介入,治療難度大,病人在術後還要接受化療與放療等方式繼續治療。

魏麗虹醫生表示,相較於白人,雖然華人罹患乳癌機率較低,但患者的年齡呈年輕化,以她的病人為例,40歲到50歲人士居多;她說,華人的乳腺平均偏小,造成傳統篩檢如Mammography (乳房攝影術,又稱乳腺鉬靶)較難查出病因,還需要超聲波繼續詳查病因。

此外,魏麗紅醫生建議民眾遵循「五個手指」定律,即不抽煙、不喝酒、信醫生定期做篩檢、保持好心情以及保持運動,有益於保持健康的體魄。

(獨家專訪)亞當博翰醫生:美國最早研究新冠病的放射科醫生

17歲開始自己執業生涯的亞當博翰(Adam Bernheim),在臨床醫學與學術上成績斐然,是一位頂尖的放射科醫生,目前任職於緬街放射科(Main Street Radiology) ,為民眾提供服務;「紐約健康365」節目作為唯一的中文媒體日前獨家專訪亞當博翰醫生,請他回顧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後,放射科學如何在疫情前期與這個曾經致命的病毒「戰鬥」,並講解放射科為何與民眾健康的息息相關等信息。

 

亞當博翰在新冠疫情期間,多次受邀參加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國家廣播公司(NBC)直播節目,他的工作成果由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富比士( Forbes ,或譯為福布斯)等採訪,是研究這場瘟疫的先驅之一,為之後治療相關疾病做出顯著貢獻。

 

2020年中國爆發新冠病毒,最初的六周是當地的病例大爆發時期;亞當博翰醫生因他曾工作的曼哈頓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 與中國成都的華西醫院的合作關係,在疫情初期瀏覽了約100份斷層掃描,短時間內認識這種病毒,幫助中國的醫生同事對抗這種病毒。

 

亞當博翰表示,因為研究大量的案例,醫生才能夠結合論文了解新冠肺炎,(分析)關聯這些病症與感染時間;他回憶,在初期,新冠檢測試劑還沒發明,很難判斷患者是否感染這個病毒,而電腦斷層掃描此時有指導性作用,他與同儕在英文期刊上發表的相關文章,也是早期的顯著文獻之一,幫助醫患了解這個疾病在不同階段可能出現不同的病症,以及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發展。

吳洪輝醫生:男性健康-前列腺疾病與腎結石

今天的男性健康話題,亞美醫師協會的吳洪輝內科醫生為我們民眾普及前列腺炎病變和腎結石疾病話題。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病原體感染,排尿功能障礙, 生活習慣不規律,精神心理因素等等… 前列腺炎影響不同年紀段的男性,尤其是60歲以上為高發年齡段。吳洪輝醫生建議發現有前列腺炎的患者應及時就醫, 樂觀積極採取應對治療,合理用藥, 以此來避免前列腺病變。腎結石也是泌尿系統疾病,一旦疼痛起來會讓人懷疑人生。吳醫生指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喝水也是減少腎結石發病的有效生活方式。歡迎收聽《紐約健康365》節目,由我們亞美醫師協會的醫生們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張建平醫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抑鬱症

7月5日陪伴一代人成長的歌手Coco李玟離開人世。據了解李玟患抑鬱症數年,長期與病魔抗爭但仍然沒有擺脫疾病的摧殘。抑鬱症奪取了很多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生命。現如生活今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飽受工作和生活帶來的雙重壓力,有或輕和或重的心理疾病,情緒不敢輕易流露,生怕影響到身邊的人。這些壞情緒一開始就像輕度的感冒發燒容易讓人忽視,潛藏在暗處不易察覺慢慢發酵,有時甚至會導致寶貴生命的離去。

姚江林醫生:肝炎檢測, 腸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別到晚期才後悔

要說哪種疾病最可怕,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癌症。每個人一生有1/3的可能性會得癌,年紀越大,患癌累積風險就高。猛一看這數據,確實很嚇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一查出癌,就已經是晚期了,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了。在如今新興醫療科技實踐中, 簡單的血液檢測便能確定你有沒有患有肝炎, 上消化道內窺鏡能告訴你胃部疾病,大腸鏡能揪出息肉,預防腸癌。綜合我們亞裔群體的飲食文化與生活習慣

周文宏醫生:夏季Party的同時別忘了防嗮!夏季皮膚病高發,如何保護好自己

夏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因為夏季氣溫高,易出汗,對我們的肌膚來講是一大挑戰,一不小心你就會引“病”上身,那麼在夏季我們要如何做好日常的防護呢? 有數據表明,一個人一生中患皮膚癌的機率可以高達20%。其中,有近 90% 的皮膚癌發病與太陽照射有關。那麼皮膚癌怎樣一種疾病?我們如何去做日常皮膚檢查?皮膚是人體的保護膜,當有害物質侵入後,皮膚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我們需要去看醫生嗎

張全醫生:小兒多動症專題 – 孩子好動,是天性嗎?

當孩子患上一種名為“注意缺陷及多動障礙”(以下簡稱“多動症”)的疾病時,許多家長還蒙在鼓裡。表面上看,孩子只是好動、坐不住,甚至顯得比其他孩子更加聰明伶俐,在傳統觀念中,這難道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嗎?在醫學上,多動行為的背後是注意力無法正常集中,多動行為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力的增加而減少,但注意力上的缺陷很難緩解,這可能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影響孩子一生

宋東敏醫生:養肝護肝,元氣滿滿! 

 肝臟是人體五臟之一,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中體積最大的一個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工廠”; 肝臟肩負著維持生命、保持健康的重大責任,但也隨時面臨各種病毒的侵襲和威脅,保衛肝臟健康成為每個人一生要為之奮鬥的目標。

郭曉軍醫生:出現嚇人的血尿,我們該怎麼辦? 

 排尿是我們正常生理功能的一部分,我們需要通過它來維持水分和身體內部環境平衡。正常情況下,尿液是黃色透明的, 但是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呈現血色的尿液呢?當出現血尿時,您也不要太恐慌,因為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飲食,藥物,身體機能方面等等。多數的血尿主要是由前列腺肥大,尿路結石,或膀胱炎和尿道炎等這些泌尿道疾病引發的。那麼血尿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經醫師診斷病因後,在生活中該如何調適及預防引發血尿的疾病?

周子梅醫生:定期眼底檢查,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糖尿病並發症,但又常常被忽視。糖尿病在視網膜上引起的病變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經年累月的血管損傷造成的,血糖升高導致視網膜血管受損出血影響視網膜。因此,正確控糖、控血壓、控血脂、避免血管損傷的行為可以有效避免微血管損傷,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從而早發現,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失明。

盧志豪醫生:帕金森專題-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殺手” 

 作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殺手” ,帕金森病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於中老年群體,且有年輕化趨勢。它是漸進型大腦功能障礙,主要影響運動功能。早期的症狀有手抖,節律性震顫,身體僵直, 行動遲緩等等…。帕金森病的症狀會隨病情逐漸進展而加重。由於不清楚帕金森病的原因, 及目前沒有治癒的方法,全球數以千萬計帕金森患者每天都面臨著煎熬。

吳瓊醫生:「吃多、喝多、尿多、體重少」當心糖尿病四大症狀

血糖高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早期的糖尿病患者沒有過多的不適感,但若病情不斷發展,恐致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或失明等併發症;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亞美醫師協會董事會醫生、內科醫生吳瓊帶來相關講座,向聽眾普及如何預防與治療糖尿病等相關話題;吳瓊醫生表示,血糖是血中的糖分,是細胞的能量,一般空腹正常血糖在65 mg/dl到99mg/dl之間,若長期飯前或飯後的血糖都超過126mg/dl ,就被定義為糖尿病;她補充,糖尿病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吃多、喝多、尿多、體重少」,若這些症狀持續出現,病情恐越來越嚴重;她建議,患者可從飲食與藥品控制糖尿病,並提醒這種疾病不能根治,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定期去醫生診所複查;更多血糖相關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尹培智醫生:懷疑罹癌查不出 醫師:當心得了心理疾病  

憂鬱症與焦慮症是兩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精神心理醫學博士尹培智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正確對待心理疾病;尹培智醫生表示,有病人找他看診前一度認為自己罹癌,檢查多項專科無果後,才由家庭醫生轉介到精神心理科,最終被確診為憂鬱症或焦慮症;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女性與20%的男性患有相關心理疾病,而現實生活中還有大量的患者拒絕接受治療,因此真實數據遠遠高於此;他說,每個心理疾病患者的表現不同,以憂鬱症為例,患者會出現失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工作、易怒或敏感等,甚至有自殺傾向,輕度的憂鬱症可通過心理治療,嚴重者需入院救治;醫師提醒民眾正視心理健康,更多詳情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戴旭明醫生:為什麼看似健康的人會猝死?醫師:關注心臟健康  

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是血管狹窄的危險因子,長期抽菸也會對心血管帶來極大的威脅,亞美醫師協會會員、心血管內科專家戴旭明受邀「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如何通過心臟支架治療冠心病與其他心臟疾病治療資訊;戴旭明表示,醫生會根據冠心病複雜程度選擇治療方式,首選用藥物治療,其次是放支架,若情況嚴重建議心臟搭橋手術;隨著心臟支架技術的日益成熟,嚴重的副作用併發症小於1%,不過,他也提醒民眾做好早期篩查,有部分中年患者看似身體健康,突發急性心肌梗塞,引起血栓與惡行的心律不齊,其中30%的病人來不及送診,當場猝死;他呼籲民眾堅持鍛鍊身體、控制血壓、血脂與血糖,戒菸並保持健康飲食,若超過50歲的民眾在工作或運動期間出現胸口不適、氣喘、呼吸困難、頭暈或肩膀疼等,建議向心臟醫生諮詢詳情;更多相關信息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荆彤醫生:「癌王」胰腺癌 居然和這些壞習慣有關  

蘋果手機的聯合創辦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以及有「老佛爺」之稱的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等都因罹患胰腺癌病重不治,即使這些名人享有頂尖的醫療資源,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對抗這種癌症;本期「紐約健康365」特別邀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腸胃科專家荊彤講解胰腺癌的篩查與治療方式。 

荊彤表示,胰腺是人體第二大消化器官,負責內、外分泌,其中內分泌主要分泌控制血糖的胰島素;他指,由於胰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一般出現腹部飽脹、消化不良以及食慾不佳等症狀,若不通過影像篩查一般無法確診,而晚期的胰腺癌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痛,確診時已錯過了做手術最佳時機。 

對於誘發胰腺癌的危險因素,荊彤表示,抽菸與喝酒都會增加誘發罹癌的機率,提醒民眾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還指,若患者的直系親屬罹患胰腺癌以及人到中年後突然罹患糖尿病或病情加重,抑或是40歲到50歲的民眾出現「不可名狀」的肚子痛,治療後也沒有明顯好轉,都應引起重視;更多有關胰腺的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周冰晶, 眼科醫生 : 長盯電腦、手機不眨眼 小心患上乾眼症 

眼睛乾燥、視力時而欠佳、有異物感、出現紅血絲、戴隱形眼鏡痛等,都是患上乾眼症的症狀,美國眼科醫學博士、亞美醫師協會(CAIPA)董事會醫生周冰晶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乾眼症與其他眼科疾病的誘因與治療方式;以乾眼症為例,她指出,若看電子屏幕或讀書過久,大腦會抑止眼睛眨眼次數,減少每人正常一分鐘平均眨眼14到15次,到一分鐘四到五次,因眼睛水分蒸發,久而久之,眼睛會越來越乾,恐導致乾眼症;周冰晶醫生表示,乾眼症可以治療,提醒患者減少使用電子屏幕,若必須使用電子產品,工作20到30分鐘後,建議休息眼睛四到五分鐘,也要避免到煙塵較大的地方,可服用深海魚油或亞麻籽油等;更多關於治療幹眼症以及青少年近視、弱視與散光以及判斷中老年人是否患有青光眼和白內障的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趙志一醫生:達芬奇做手術?醫師介紹最新微創醫學科技   

微創手術是指微小創傷的手術,美國傳統普通外科、腹腔鏡與達芬奇機械手術主任趙志一做客《紐約健康365》講解世界上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系統;出生在醫學世家的趙志一醫生表示,外科醫生最重要的是手與眼睛配合,達芬奇機械手術通過外科醫生操作儀器,傷口較傳統微創手術更小,甚至可以修正醫生非正常手抖等操作,一般腹腔鏡可完成手術,都可利用達芬奇機械手術;她指出,達芬奇機械手術在2000年獲批後,爆炸性發展,目前許多醫院都會有一台類似的機器,谷歌等公司也在研發相關技術,更多相關信息,請收聽本期節目。 

張維建醫生:家庭醫生,守衛健康第一道屏障   

亞美醫師協會副會長、董事以及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亞裔事務顧問張維建醫生受訪《紐約健康365》講解家庭醫生如何做好第一道屏障,守護民眾健康,作為緬甸美國醫師協會董事,張維建醫生在疫情爆發後,幫助美國、中國與緬甸抗疫,捐贈大量防疫物資,做出顯著成就,他在此次訪問中提及家庭醫生在新冠期間,如何堅持崗位,幫助民眾保持健康;他表示,家庭醫生是全科醫生,發現患者的病症後,第一時間轉介給專科醫生,他還在訪談中講解如何食用維他命,並提醒民眾切忌食用過多維他命,補充適量的維他命B、C與D即可,若過量服用,恐對身體有害,更多詳情請聽本期節目。 

伍若輝醫生: “皮蛇長一圈會死” 醫師:不實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患者會在身上長紅色水泡,坊間甚有傳言“皮蛇長一圈就會死”,對此,亞美醫師協會醫生、紐約大學醫學院臨床講師以及紐約下城醫院主治醫師伍若輝受邀《紐約健康365》講解有關帶狀皰疹的病例與相關治療,他指這種病毒初次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細胞,如果免疫力下降,恐活化病毒,感染者會有疼痛難癢症狀,但有關“皮蛇長一圈就會死”的傳言不准確,此類疾病一般不會致命,但若眼部神經感染此病毒,嚴重者恐失明,若耳部部分神經感染,恐出現耳鳴,嚴重者恐致失聰,詳情請聽本期節目。 

惠軼群醫生:花粉季來了 網頁預告過敏指數 

花粉高峰期即將來臨,紐約居民如何應對過敏問題,CAIPA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醫學博士、藥理學博士惠軼群受邀《紐約健康365》講解過敏的種類與治療方式,對於花粉過敏,她分享說可通過網頁或App查詢,如登陸pollen網站並輸入郵編後,即可實時監控所在位置第二天的過敏指數與可能出現的過敏原;惠軼群醫生還介紹,患者可通過皮膚或血液檢查,發現過敏源,有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等患者,也可通過接種脫敏針等治療這種疾病;想要了解更多治療過敏病症詳情,請收聽本期節目。 

陳慶活醫生:哥哥患乳癌 妹提前篩檢救回一命 

乳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四大殺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美國婦產科醫學博士、紐約下城以色列醫院主治醫生陳慶活做客《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陳慶活醫生表示,宮頸癌與乳腺癌等較易提前篩查,若女性有乳癌的家族病史,需留意相關檢查;他以一名女性患者舉例,指病人的母親與姊妹均未有乳癌病史,但她的哥哥卻因此離世,醫生得知後,為她檢查相關遺傳因子,結果呈陽性,之後使用微創手術摘除患者得輸卵管,並在活體檢測中發現癌變跡象,因及時治療,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其他更多預防女性癌症詳情請收聽本期題目。 

茅永明醫生:走路走不穩 當心得了頸椎病 

長時間使用手機與電腦,導致越來越多人患上肩頸痛,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醫學博士茅永明受邀《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頸椎病的預防與治療方法。茅永明醫生是美國兒童、成人腦神經、癲癇與痛症專家,他在訪問中指出,外部受傷與內部免疫性疾病都可導致罹患頸椎病,他舉例說,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膽固醇的三高患者,因血液供氧不好,營養素無法正常送達,恐影響頸椎,可導致民眾患病,他還提醒,若民眾出現走路不穩,步履蹣跚的症狀,可能並非是腿部或腰椎的病徵,抑或是得了頸椎病;對於如何自測肩頸健康,茅永明醫生表示,民眾可通過仰頭看天花板,下頜轉到左肩與右肩位置等方法測試,若發現無法正常完成動作,建議向醫生問診,更多相關病徵詳情請聽本期節目。 

伍子斌醫生:睡不好是焦慮症?醫師揭失眠主因 

失眠變焦慮? CAIPA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學博士伍子斌在本期《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區分失眠症、神經衰弱與焦慮症,他指出長期失眠不一定發展成焦慮症,但若影響正常生活,應及時就醫尋求醫生專業意見。伍子斌醫生還表示,有失眠患者依賴藥物緩解病症,但此類方式治標不治本,建議患者通過專業治療,改變生活方式等,改善相關問題等,更多詳情請收聽本期節目。 

覃艷君醫生:頭痛千萬種,您屬於哪一種?  

頭痛的原因很復雜,身體上疾病,敏感的血管,神經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壓力焦慮等等,這些都能引發頭痛。頭痛的部位又不盡相同, 偏頭左右的, 前額後腦的等等。這些頭痛是斷斷續續,有些稍縱即逝,而有些頭痛可要命。 頭痛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頭痛千萬種,您屬於哪一種?不同的痛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狀表現。 由此,《紐約健康365》特邀亞美醫師協會的神經科覃艷君醫學博士來詳解有關頭痛的熱點問題。希望頭痛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診斷下盡快找到原因,無痛無恙。 

許文瑞醫生:咳嗽引發的身體健康警訊!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反射動作。引發的原因很多種,有身體內在的狀況,也有外在環境的影響;有短暫性的咳嗽如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慢性持續性的咳嗽如肺疾病等。 咳嗽也是呼吸防禦機製,影響呼吸功能的咳嗽,是身體健康發出的警訊。特別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特異性的咳嗽是有潛在的疾病征兆。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為大家采訪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和理學碩士雙學位的資深內科專家許文瑞醫生,請他給大家解答民眾最關心的咳嗽醫學問題。

閻琳麗醫生:宮頸癌 – 可防可治的腫瘤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並被視為女性的最大殺手之一;但是,此癌癥也可以通過疫苗預防來治愈的腫瘤。 說到宮頸癌, 我們不得不說(HPV)人乳頭瘤病,因為可以這樣說,幾乎所有的宮頸癌基本都是由於HPV感染而引起的。 HPV是通過性行為感染的病毒,而在早期接種HPV疫苗能非常有效的預防宮頸癌病變。初期的宮頸癌沒有癥狀, 所以定期的篩查是非常重要。帶著對宮頸癌以及HPV疫苗的疑惑,我們特邀了亞美醫師協會醫師,美國婦產科專家、醫學博士閻琳麗醫生做客《紐約健康365》直播間,為大家科普宮頸癌與HPV的醫學知識,也希望女性朋友愛護自己,活出健康精彩的人生。 

has context menu

陳瑞滿醫生:請不要忽略膀胱癌癥狀!- 早發現早治愈! 

膀胱癌是常見癌症之一,是膀胱內壁上成細胞過度增殖異變的癌症。在以往的調查研究中,男性發病率多於女性,55歲以上的人患此癌的風險更高,且吸煙者患膀胱癌的機率是非吸煙者的三倍。如果您註意到尿液變色並且擔心可能含血,尿頻,排尿疼痛等癥狀;那麼,您就需要預約醫生來做進一步篩檢。今期的《紐約健康365》特別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美國泌尿科資深專家,醫學博士陳瑞滿醫生為我們科普膀胱癌話題, 也希望患者做到早發現早治愈。 

 

劉玉清醫生:“癌”“瘤”不分,延誤病情。

人們常常說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其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症,它分良性與惡性。而癌症卻是惡性腫瘤的代名詞。但是民眾普遍對腫瘤與癌症基本概念分不清楚,既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又延誤了病情。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血液腫瘤專家,亞美醫師協會董事會醫生劉玉清醫學博士,由她為大家介紹多種腫瘤與癌症的篩查及建議治療方法。希望我們的民眾正確認知腫瘤與癌症,提高防癌抗癌意識,實現早診早治療。

李俊傑醫生:心臟“加油”要適量! (國粵雙版)

魚油一度成為王牌保健營養品,俗稱“腦黃金”,也有很多民眾每天是必吞一顆魚油膠囊。但是,最新醫學研究表明,長期過量的服用魚油將明顯增加心臟房顫風險。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率失常,年齡越大發生頻率越大。那麼我們該如何給心臟“加油”,保護好心臟?今期的CAIPA《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美國心臟專科醫學博士,加拿大皇家醫學院心臟專科院士,前紐約西奈山心血管研究所副主任李俊傑醫生,為我們民眾解答疑惑,希望人人都有一顆健康強壯的心臟!

王耀明醫生:嬰幼兒呼吸道疾病

寶寶生病,爸媽揪心。日哭夜啼,小寶寶們總是在哭聲中傳遞著自己的情緒,奶爸奶媽們在不同哭頻中聽懂寶寶的心思。而醫生們卻能在寶寶哭聲中和他們的呼吸頻率中檢查到嬰兒的呼吸系統疾病,這是因為嬰兒的呼吸模式和頻率與我們成年人是不同的。在兒科會診時,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小兒呼吸系統的疾病。 RSV,發燒,感冒,流鼻涕,咽喉發炎,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等,這些常見疾病無時無刻的在折磨著寶寶脆弱的呼吸系統。今天的《紐約健康365》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王耀明資深兒科醫學博士為我們的寶媽寶爸們科普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知識,希望能更好的守護寶寶們的健康!

金物華醫生:長新冠與最新加強針

三年新冠疫情后,一些關鍵術語如“慢性新冠”,“長新冠“,”新冠后遺症“ 等出現在CDC的報告書上。那麼什麼是長新冠?又有哪些特徵?如何預判自己得了長新冠,有什麼長期影響?又該如何治療呢? FDA授權緊急使用輝瑞/BioNTech和莫德納(Moderna)公司最新研發的二價新冠mRNA加強針後,新版加強針和老疫苗有什麼不同?安全性怎麼樣?加強針間隔期多久?又有哪些副作用?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聚焦以上熱點問題,專訪美國內科醫學博士金物華醫生,金醫生2020-2022年被紐約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之一第一保健評為最佳質量的醫生(Top Quality Provider),是服務於華裔社區的優秀傑出醫生。歡迎大家收聽的同時,積極分享轉發,幫助更多得人獲得大紐約地區健康資訊。

劉偉醫生:紐約急診室爆滿!三大病毒齊聚:RSV+新冠+流感!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冬季流行的呼吸道合胞RSV病毒已經呈現上升趨勢;在與COVID-19新冠病毒,及流感病毒的交匯下,今年的疫情形勢變得愈發複雜。感染呼吸道合胞RSV病毒的人數激增,醫院診所求診患者絡繹不絕,各地醫療系統甚至超出負荷運轉。民眾對感染呼吸道合胞RSV病毒的症狀反應各不相同,普遍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是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此病毒,面臨更高的重症風險。

今期的《紐約健康365》請來亞美醫師協會的會員醫生,美國內科醫學博士劉偉醫生為我們民眾細解呼吸道合胞RSV病毒,能更好的做到診斷,治療及預防。歡迎收聽!

梁緯納醫生:用“心”維護,謹防心血管疾病。

隨著季節氣候的驟變,冬季亦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寒潮來襲時,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和增加心臟負荷並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病,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美國AHA心臟病協會調查顯示,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會死於心血管疾病。但是,有些民衆可能不知道,事實上有8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被預防的。控制三高和體重,戒烟並有健康的飲食,適度規律的運動等都能讓您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到美國心臟內科雙科醫學博士梁緯納醫生,由他為我們民衆科普心血管疾病醫學知識。

許榕醫生:嬰幼兒餵養專題-嬰兒的腸胃功能發育及營養吸收

俗話説“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有奶喝的孩子最幸福”,寶寶的喂養經驗一直是奶爸奶媽們交流的主題。自新冠爆發以來,美國嬰兒配方奶粉曾出現嚴重短缺。主要是由於供應鏈問題以及污染問題而召回的幾種嬰兒配方奶粉產品,這些都給寶爸寶媽們造成緊張及感到困擾。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聚焦了寶寶餵養問題,嬰幼兒的腸胃功能發育及營養吸收,母乳的營養,儲存,哺乳期、以及輔食品添加方面的注意事項等問題,我們特別采訪美國兒科醫學博士許榕醫生,聽聽專家的建議,希望各位新爸新媽們都有一本科學的育兒寶典。

王達醫生:焦慮,抑鬱-現代社會人類健康的最大隱患

生活中,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精神情緒問題。工作的壓力,忙碌的生活,不適應的環境等都能讓人陷入焦慮,抑鬱,躁鬱之中而不知。精神健康疾病對個人和家庭生活,以及在學校或者工作上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影響。對精神科醫生診斷學來説,病人的精神狀況不是健不健康的問題,而是嚴不嚴重的程度。那麼,如何判定與治療精神健康問題呢?抑鬱和焦慮這兩種最常見的心理健康疾病在大眾認知方面有哪些誤區呢? 《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著名精神科醫學博士王達醫生做客直播間,用專家視角為您科普“精神健康”知識,愿您能走出陰霾,擁抱生活!

WeChat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