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PA紐約健康365
惠軼群醫生 - 花粉季來了 網頁預告過敏指數
伍子斌醫生 - 睡不好是焦慮症?醫師揭失眠主因
陳慶活醫生 - 哥哥患乳癌 妹提前篩檢救回一命
茅永明 - 走路走不穩 當心得了頸椎病
覃艷君-頭痛症專題
許文瑞 - 咳嗽專題
閆琳麗 - 宮頸癌專題
陳瑞滿 - 膀胱癌專題
劉玉清醫生 - “癌”“瘤”不分,延誤病情
李俊傑醫生 - 心臟“加油”要適量! (國粵雙版)
王耀明醫生 - 嬰幼兒呼吸道疾病
金物華醫生 - 長新冠與最新加強針
劉偉 - 謹防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梁緯納 - 心血管疾病
許榕 - 嬰幼兒餵養
王達 - 精神健康專題

惠軼群醫生:花粉季來了 網頁預告過敏指數 

花粉高峰期即將來臨,紐約居民如何應對過敏問題,CAIPA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醫學博士、藥理學博士惠軼群受邀《紐約健康365》講解過敏的種類與治療方式,對於花粉過敏,她分享說可通過網頁或App查詢,如登陸pollen網站並輸入郵編後,即可實時監控所在位置第二天的過敏指數與可能出現的過敏原;惠軼群醫生還介紹,患者可通過皮膚或血液檢查,發現過敏源,有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等患者,也可通過接種脫敏針等治療這種疾病;想要了解更多治療過敏病症詳情,請收聽本期節目。 

陳慶活醫生:哥哥患乳癌 妹提前篩檢救回一命 

乳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四大殺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美國婦產科醫學博士、紐約下城以色列醫院主治醫生陳慶活做客《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陳慶活醫生表示,宮頸癌與乳腺癌等較易提前篩查,若女性有乳癌的家族病史,需留意相關檢查;他以一名女性患者舉例,指病人的母親與姊妹均未有乳癌病史,但她的哥哥卻因此離世,醫生得知後,為她檢查相關遺傳因子,結果呈陽性,之後使用微創手術摘除患者得輸卵管,並在活體檢測中發現癌變跡象,因及時治療,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其他更多預防女性癌症詳情請收聽本期題目。 

茅永明醫生:走路走不穩 當心得了頸椎病 

長時間使用手機與電腦,導致越來越多人患上肩頸痛,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醫學博士茅永明受邀《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頸椎病的預防與治療方法。茅永明醫生是美國兒童、成人腦神經、癲癇與痛症專家,他在訪問中指出,外部受傷與內部免疫性疾病都可導致罹患頸椎病,他舉例說,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膽固醇的三高患者,因血液供氧不好,營養素無法正常送達,恐影響頸椎,可導致民眾患病,他還提醒,若民眾出現走路不穩,步履蹣跚的症狀,可能並非是腿部或腰椎的病徵,抑或是得了頸椎病;對於如何自測肩頸健康,茅永明醫生表示,民眾可通過仰頭看天花板,下頜轉到左肩與右肩位置等方法測試,若發現無法正常完成動作,建議向醫生問診,更多相關病徵詳情請聽本期節目。 

伍子斌醫生:睡不好是焦慮症?醫師揭失眠主因 

失眠變焦慮? CAIPA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學博士伍子斌在本期《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區分失眠症、神經衰弱與焦慮症,他指出長期失眠不一定發展成焦慮症,但若影響正常生活,應及時就醫尋求醫生專業意見。伍子斌醫生還表示,有失眠患者依賴藥物緩解病症,但此類方式治標不治本,建議患者通過專業治療,改變生活方式等,改善相關問題等,更多詳情請收聽本期節目。 

覃艷君醫生:頭痛千萬種,您屬於哪一種?  

頭痛的原因很復雜,身體上疾病,敏感的血管,神經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壓力焦慮等等,這些都能引發頭痛。頭痛的部位又不盡相同, 偏頭左右的, 前額後腦的等等。這些頭痛是斷斷續續,有些稍縱即逝,而有些頭痛可要命。 頭痛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頭痛千萬種,您屬於哪一種?不同的痛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狀表現。 由此,《紐約健康365》特邀亞美醫師協會的神經科覃艷君醫學博士來詳解有關頭痛的熱點問題。希望頭痛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診斷下盡快找到原因,無痛無恙。 

許文瑞醫生:咳嗽引發的身體健康警訊!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反射動作。引發的原因很多種,有身體內在的狀況,也有外在環境的影響;有短暫性的咳嗽如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慢性持續性的咳嗽如肺疾病等。 咳嗽也是呼吸防禦機製,影響呼吸功能的咳嗽,是身體健康發出的警訊。特別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特異性的咳嗽是有潛在的疾病征兆。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為大家采訪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和理學碩士雙學位的資深內科專家許文瑞醫生,請他給大家解答民眾最關心的咳嗽醫學問題。

閻琳麗醫生:宮頸癌 – 可防可治的腫瘤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並被視為女性的最大殺手之一;但是,此癌癥也可以通過疫苗預防來治愈的腫瘤。 說到宮頸癌, 我們不得不說(HPV)人乳頭瘤病,因為可以這樣說,幾乎所有的宮頸癌基本都是由於HPV感染而引起的。 HPV是通過性行為感染的病毒,而在早期接種HPV疫苗能非常有效的預防宮頸癌病變。初期的宮頸癌沒有癥狀, 所以定期的篩查是非常重要。帶著對宮頸癌以及HPV疫苗的疑惑,我們特邀了亞美醫師協會醫師,美國婦產科專家、醫學博士閻琳麗醫生做客《紐約健康365》直播間,為大家科普宮頸癌與HPV的醫學知識,也希望女性朋友愛護自己,活出健康精彩的人生。 

has context menu

陳瑞滿醫生:請不要忽略膀胱癌癥狀!- 早發現早治愈! 

膀胱癌是常見癌症之一,是膀胱內壁上成細胞過度增殖異變的癌症。在以往的調查研究中,男性發病率多於女性,55歲以上的人患此癌的風險更高,且吸煙者患膀胱癌的機率是非吸煙者的三倍。如果您註意到尿液變色並且擔心可能含血,尿頻,排尿疼痛等癥狀;那麼,您就需要預約醫生來做進一步篩檢。今期的《紐約健康365》特別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美國泌尿科資深專家,醫學博士陳瑞滿醫生為我們科普膀胱癌話題, 也希望患者做到早發現早治愈。 

 

劉玉清醫生:“癌”“瘤”不分,延誤病情。

人們常常說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其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症,它分良性與惡性。而癌症卻是惡性腫瘤的代名詞。但是民眾普遍對腫瘤與癌症基本概念分不清楚,既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又延誤了病情。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血液腫瘤專家,亞美醫師協會董事會醫生劉玉清醫學博士,由她為大家介紹多種腫瘤與癌症的篩查及建議治療方法。希望我們的民眾正確認知腫瘤與癌症,提高防癌抗癌意識,實現早診早治療。

李俊傑醫生:心臟“加油”要適量! (國粵雙版)

魚油一度成為王牌保健營養品,俗稱“腦黃金”,也有很多民眾每天是必吞一顆魚油膠囊。但是,最新醫學研究表明,長期過量的服用魚油將明顯增加心臟房顫風險。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率失常,年齡越大發生頻率越大。那麼我們該如何給心臟“加油”,保護好心臟?今期的CAIPA《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美國心臟專科醫學博士,加拿大皇家醫學院心臟專科院士,前紐約西奈山心血管研究所副主任李俊傑醫生,為我們民眾解答疑惑,希望人人都有一顆健康強壯的心臟!

王耀明醫生:嬰幼兒呼吸道疾病

寶寶生病,爸媽揪心。日哭夜啼,小寶寶們總是在哭聲中傳遞著自己的情緒,奶爸奶媽們在不同哭頻中聽懂寶寶的心思。而醫生們卻能在寶寶哭聲中和他們的呼吸頻率中檢查到嬰兒的呼吸系統疾病,這是因為嬰兒的呼吸模式和頻率與我們成年人是不同的。在兒科會診時,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小兒呼吸系統的疾病。 RSV,發燒,感冒,流鼻涕,咽喉發炎,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等,這些常見疾病無時無刻的在折磨著寶寶脆弱的呼吸系統。今天的《紐約健康365》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王耀明資深兒科醫學博士為我們的寶媽寶爸們科普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知識,希望能更好的守護寶寶們的健康!

金物華醫生:長新冠與最新加強針

三年新冠疫情后,一些關鍵術語如“慢性新冠”,“長新冠“,”新冠后遺症“ 等出現在CDC的報告書上。那麼什麼是長新冠?又有哪些特徵?如何預判自己得了長新冠,有什麼長期影響?又該如何治療呢? FDA授權緊急使用輝瑞/BioNTech和莫德納(Moderna)公司最新研發的二價新冠mRNA加強針後,新版加強針和老疫苗有什麼不同?安全性怎麼樣?加強針間隔期多久?又有哪些副作用?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聚焦以上熱點問題,專訪美國內科醫學博士金物華醫生,金醫生2020-2022年被紐約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之一第一保健評為最佳質量的醫生(Top Quality Provider),是服務於華裔社區的優秀傑出醫生。歡迎大家收聽的同時,積極分享轉發,幫助更多得人獲得大紐約地區健康資訊。

劉偉醫生:紐約急診室爆滿!三大病毒齊聚:RSV+新冠+流感!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冬季流行的呼吸道合胞RSV病毒已經呈現上升趨勢;在與COVID-19新冠病毒,及流感病毒的交匯下,今年的疫情形勢變得愈發複雜。感染呼吸道合胞RSV病毒的人數激增,醫院診所求診患者絡繹不絕,各地醫療系統甚至超出負荷運轉。民眾對感染呼吸道合胞RSV病毒的症狀反應各不相同,普遍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是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此病毒,面臨更高的重症風險。

今期的《紐約健康365》請來亞美醫師協會的會員醫生,美國內科醫學博士劉偉醫生為我們民眾細解呼吸道合胞RSV病毒,能更好的做到診斷,治療及預防。歡迎收聽!

梁緯納醫生:用“心”維護,謹防心血管疾病。

隨著季節氣候的驟變,冬季亦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寒潮來襲時,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和增加心臟負荷並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病,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美國AHA心臟病協會調查顯示,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會死於心血管疾病。但是,有些民衆可能不知道,事實上有8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被預防的。控制三高和體重,戒烟並有健康的飲食,適度規律的運動等都能讓您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到美國心臟內科雙科醫學博士梁緯納醫生,由他為我們民衆科普心血管疾病醫學知識。

許榕醫生:嬰幼兒餵養專題-嬰兒的腸胃功能發育及營養吸收

俗話説“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有奶喝的孩子最幸福”,寶寶的喂養經驗一直是奶爸奶媽們交流的主題。自新冠爆發以來,美國嬰兒配方奶粉曾出現嚴重短缺。主要是由於供應鏈問題以及污染問題而召回的幾種嬰兒配方奶粉產品,這些都給寶爸寶媽們造成緊張及感到困擾。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聚焦了寶寶餵養問題,嬰幼兒的腸胃功能發育及營養吸收,母乳的營養,儲存,哺乳期、以及輔食品添加方面的注意事項等問題,我們特別采訪美國兒科醫學博士許榕醫生,聽聽專家的建議,希望各位新爸新媽們都有一本科學的育兒寶典。

王達醫生:焦慮,抑鬱-現代社會人類健康的最大隱患

生活中,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精神情緒問題。工作的壓力,忙碌的生活,不適應的環境等都能讓人陷入焦慮,抑鬱,躁鬱之中而不知。精神健康疾病對個人和家庭生活,以及在學校或者工作上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影響。對精神科醫生診斷學來説,病人的精神狀況不是健不健康的問題,而是嚴不嚴重的程度。那麼,如何判定與治療精神健康問題呢?抑鬱和焦慮這兩種最常見的心理健康疾病在大眾認知方面有哪些誤區呢? 《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著名精神科醫學博士王達醫生做客直播間,用專家視角為您科普“精神健康”知識,愿您能走出陰霾,擁抱生活!

WeChat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