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 Learn, Thrive: Health Insights
Health 365
The “NY Health 365” radio program provides New Yorkers with the latest health information, medical research trends, and track health key news. Medical experts routinely provide in-depth insights into the health topics you care about. Additionally, the program is a great source for finding the best Chinese providers in the Greater New York area, and medical experts answer health hot topics.
「少兒心理健康專題」青春期叛逆 衛星寶寶的挑戰更棘手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衛星寶寶』更難管。」許多華人家長反映,曾在幼年時期送回中國扶養的孩子,返美後步入青春期,行可能出現行為倒退、偏執等問題。
何銘生表示,對於情感問題,衛星寶寶從小與父母分離,雖然生理上知道對方是父母,但情感上更親近撫養自己的祖父母。這種情感疏離會延續至青春期,甚至成年,影響親子關係。第二是行為和情緒問題,從中國移民來美的青少年常面臨適應困難,無論是初高中還是大學階段,他們往往覺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衛星寶寶也面臨類似挑戰,無法順利融入,可能導致創傷後遺症,表現出反叛、哭鬧、不聽話等行為。第三是社交問題。這些孩子容易依附於團體,若能加入健康的社區組織或教會是好事,但若接觸到不良影響的群體,則易誤入歧途。
何銘生建議家長多與孩子溝通,注重情感交流,通過讚美和支持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避免他們封閉自我。陪伴孩子不僅僅是一起待在同一空間,更要投入時間,了解孩子的興趣,與他們共度美好時光,使孩子在這種支持中逐漸成長。
心房顫動專題-心房顫動的診斷與治療
有位老年朋友問,她有心房顫動,但平常沒感覺到什麼症狀,這對心臟功能有影響嗎?這個病有沒有危險?其實,心房顫動最大的危險性不在於心臟,而在於大腦。雖然心房顫動對心房的泵血功能有影響,但只要心室功能正常,心臟就可以正常供血。心房顫動的危險性,主要在於大腦,因為心房顫動是腦梗塞的高危險因子,必須特別注意,積極預防。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醫學、藥理學雙博士:林從容醫師為廣大聽友科普介紹:心房顫動的診斷與治療。
腸胃專題-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是常見的醫學問題。它影響全球著數以百萬計的人,有時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胃酸倒流”,那麼什麼是胃酸倒流?它有哪些症狀?胃酸倒流需要去看醫生嗎?它能自癒嗎?如何預防胃酸倒流?得了胃酸倒流有哪些危害?怎麼治療呢?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家庭科醫學博士、移民局指定體檢醫師:李一丁醫學博士為您科普介紹「胃酸倒流」。
「長者心理健康專題」 人老了精神不濟、食慾不振、悶悶不樂…如何改變退休生活,尊重生命最後旅程
「長者心理健康專題」 人老了精神不濟、食慾不振、悶悶不樂…如何改變退休生活,尊重生命最後旅程
在美國,許多亞裔長者作為第一代移民,因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難以融入主流社會,交友圈有限,尤其是退休後社交活動減少,孤獨感更加明顯。疫情期間仇亞情緒的增長,更對這些長者的心理健康帶來了嚴峻挑戰
鄧穎怡建議,長者可以通過淺層社交來拓展朋友圈,例如主動與鄰居、熟悉的商店店員互動,即使得不到回應也無需氣餒,學會以豁達心態面對。此外,她鼓勵長者多發展興趣愛好,充實自己的生活。
談到生命的最後一程,鄧穎怡強調,家屬不應回避相關話題。她建議家人可以先思考自己的臨終需求,例如身體上的舒適與心靈上的平靜,並從中瞭解長者的期望,包括身後事的安排、財產分配等。她提醒家屬,談話時應尊重長者的個人需求,並以開放、支持的態度陪伴,幫助他們實現心願。她指出,與長者進行「道愛、道謝、道別、道歉」的交流,能有效促進情感聯繫與心理釋懷。
秋燥如邪火,久咳又傷身, 醫生教你如何度秋冬
一到天乾物燥交替的季節,處處能聽到咳嗽聲,小咳不斷,久咳傷身。對於我們有著濃厚中醫常識的華人來說,秋燥就如邪火,一把火能燒的您皮膚乾燥,口腔冒火,咳嗽不止。因此,各診所問診的病人絡繹不絕。這是潤肺養肺的時令,每家都有獨特的食療保養秘方。有的中藥細調,有的濫用抗生素,但是間斷性,反覆性的咳嗽不見好,反而嚴重影響了生活與健康。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邀請亞美醫師協會內科家庭科劉頂坤醫學博士,由他為民眾解招如何防火找禍源,正確用藥,維護我們的健康
天下第一痛 – 三叉神經痛!
生活中我們都會面對不同的疾病傷痛,大病小病,痛感不等但是;但有一種疼痛,痛起來能讓您懷疑人生。那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說話痛,洗臉痛,吃飯痛,碰到痛,風吹到痛…如電擊,如刀割,如針刺,如燒灼…突如其來,稍縱即逝,短暫又反复,讓人痛苦不堪。因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連發性的臉部神經疼痛,所以常常很多人誤以為是牙痛或偏頭痛。亞美醫師協會的周國平神經科醫學博士做客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直播間,為我們聽眾朋友們詳解三叉神經痛的症狀,病因,治療及注意事項。也希望我們的聽眾朋友正確認識這三叉神經痛,確立積極的治療觀念,緩解並終止疼痛
眼科專題 -「三高」是如何一步步危害到眼睛的?
許多「三高」患者都知道,要科學飲食,控制血壓、血糖,但很多人卻沒意識到,糖尿病、高血壓會嚴重危害眼睛,而且危害是靜悄悄、不可逆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血壓、糖尿病是怎麼一步步危害眼睛的
秋冬季防疫指南,變種病毒預防與應對
新冠變種病毒XEC已在全美20多個州出現,包括紐約市,可能引發新一波疫情。為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特別回顧亞美醫師協會會員、內科醫學博士歐陽昊緒講解如何在秋冬季節,預防新冠病毒與其他上呼吸道病毒的傳播。
歐陽醫師表示,新的變種株毒性減弱,對於無基礎疾病的民眾,感染後通常不會引發肺炎等重症,多數患者的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涕、食慾不振和肌肉酸痛等,類似普通感冒,通常在兩到三天內可自行康復,較難與一般感冒區分。她建議,若患者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可在家中使用在保質期內的抗原檢測試劑檢測,並建議感染者自我隔離約五天,照顧者也應佩戴口罩與患者接觸。她提醒,患者應與醫生保持聯繫,以獲得專業建議。
想了解更多關於秋冬季節病毒防治的內容,請收聽本期節目。新冠檢測試劑可在COVIDTests.gov免費領取,每戶限領四盒。行動不便或需要特殊協助的殘疾人士,請登錄ACL.gov/AccessibleTests獲取詳情
採訪衛星寶寶專題:「媽媽,送我回中國,是不要我了嗎?」
出生後被送回中國扶養的美國華裔孩子被稱作「衛星寶寶」,等到他們學齡返美上學時,不少人遇到心理與學業的雙重挑戰,不僅與父母感情疏離,也無法跟上學業;為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蘇少冰博士和我們探討「衛星寶寶」,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蘇少冰指出,有受訪者指自身發展良好,但由於孩子與父母早期分離,仍有部分受訪者出現行為倒退,如學齡兒童出現咬人,甚至大小便失禁等問題,不少受訪者指他們無法與父母親密相處,不過因為研究數據不足,研究者無法為社區爭取所需的資源,有意參加美國健康研究院(NIH)五年的研究項目“Mental Aid and Transnational Care for the Health and Adjustment of Chinese Immigrant Families”的民眾,請聯繫shaobing.su@umassmed.edu或frcd@umassmed.edu獲取更多信息。
學會改變生活方式,提升免疫力,勝過吃藥打針!
有一種能力叫免疫力,能幫助我們的身體識別,抵抗,消除生物病原和有害物質。面對層出起伏的疫情,我們每天都在談論如何提升自我身體的免疫力,該吃什麼,該做什麼等等…形形色色的保健品,五花八門的保健秘方…錢花了一堆,免疫力卻不見提高。亞美醫師協會的內科醫學博士宋書華醫生告訴大家,實際上只要您能適當的改變調整一下您的生活方式,就勝過吃藥!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病毒時時如毒蛇般攻擊我們健康的身體,那您該如何適應環境,改變自我,尋找到健康的生活模式呢?請收聽本期由宋書華醫生主講的《紐約健康365》,希望我們的民眾朋友們身心健康每一天!
人人都需要瞭解的猴痘病毒!
近期猴痘又再次成爲了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頻頻突發的病毒疫情牽動著大家的神經。特此我們邀請到亞美醫師協會的著名內科醫學博士王宏衛醫生作客我們的《紐約健康365》直播間,為我們民眾科普猴痘病毒知識。猴痘與天花病毒同屬痘病毒科,因50年代在猴子身上發現此病毒便命名為猴痘,現更名為【M痘】。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淋巴結腫大等等這些都是猴痘病毒的前期表項症狀,隨後出現皮疹水泡並會持續兩到三週。根據患者描述,皮疹出現身體不同部位,疼痛難忍,難受又難堪。王醫生指出無論出現哪種皮疹,都要做檢測來確診病毒,因爲任何病毒都會發生異變。勤洗手,安全的性行爲及皮膚接觸,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等,這些都保障您與您家人朋友們的健康指南。
老人科出診服務
當您老了,出行不便,病重臥床,無法就診時,您該怎麽辦?別急,老年科的出診服務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為您解決一系列問題。上門的身體健康評估,針對治療,出院復查,就連X光,心電圖,抽血等等這些平常需要在診所完成的項目都能通過便攜式的醫療器材,和專業醫務人員在家中完成服務。爲了維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的獨立性和生活品質,老年科醫學是專門針對一般65嵗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的全面醫療保健醫學服務。亞美醫師協會的鄭丹醫師是皇后區爲數不多的老年醫學博士,鄭醫師出行紐約市五個區域爲老年病人們提供上門就診服務。《紐約健康365》節目特此邀請到鄭丹醫生為我們民眾講解老年人關心的健康保障問題及居家老年人出診服務。歡迎收聽轉發!
醫生,為什麼我的肚子老是咕咕叫?
肚子咕嚕咕嚕叫,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肚子餓了,該進食了。但經常性的肚子咕嚕聲,在生理上和病理性來說,醫生會提醒您,這是一些疾病的信號,是您的身體出現了健康問題。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常常會導致腸道的消化不良,便秘,胃脹氣,腹瀉等等;而胃脹氣又包括了胃痛,腹脹,打嗝,排氣等。老話說的好,“有氣不出,憋壞五臟”;可這難受的一肚子氣,我們該怎麼辦呢?今期的《紐約健康365》特別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腸胃科醫學博士董睿醫生,由他為我們科普胃脹氣等消化道疾病。希望我們的民眾朋友能通過調整生活模式,適當藥物,保持愉悅的心情來治療,改善您的胃腸道疾病。
胸悶,胸痛,心慌就是心臟病嗎? 請聼醫生的建議。
身邊的朋友們感覺出現心慌,胸悶與胸痛的症狀,常常以爲是得心臟病的前兆,急忙求診醫生。其實這些症狀也有可能是胃酸倒流,飲食不正常,低血糖,過度勞累,神經功能調節失衡等引起。當然,對於心臟方面的疾病,我們是不能掉以輕心。來聽聽亞美醫師協會的陳剛内科醫學博士對心臟疾病的預防與救治的建議,陳醫生把心血管的健康問題比喻為下水道的堵塞情況,用聯合用藥的醫學理念來針對病情。那什麽樣的藥能預防和救治您的心臟病呢?敬請收聼本期的《紐約健康365》
移民體檢需注意的四大事項!
移民體檢是獲得綠卡之前由美國移民局要求申請者提供的一個身體健康檢查報告。但是並非所有的診所都有資格來做移民體檢,此檢查只能由您所在地區的USCIS批准的醫生來提供。而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經常性更新要求,所以,選擇一個熟悉流程,且具有美國移民局官方授權的醫生進行體檢就特別重要了。位於皇后區法拉盛的偉博醫療中心的鄭力醫生是移民局批准的指定移民體檢醫生,鄭醫生了解申請者的要求,並且提供最專業的移民體檢服務,會幫您省下很多麻煩,一步到位。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特邀亞美醫師協會的家庭全科鄭力醫學博士,請他來為大家介紹移民體檢步驟、注意事項等,歡迎收聽!
運動場上心臟驟停 CPR即刻救援避憾事
法國巴黎奧運會剛剛結束不久,掀起健身潮流的同時,讓大家又想起不久之前猝死的羽毛球小將張志傑,再次提醒我們心臟健康與急救知識的重要性。為此,今天我們特別邀請日前在布碌崙(布魯克林)乒乓球賽場上,救下一名心臟驟停患者的謝媛麗醫生參加我們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和我們講解如何通過黃金五分鐘從死神手中挽救生命。
據統計,在美國每年有近35萬人在醫院外心臟驟停身亡,其中只有10%能夠倖存,而在中國搶救的機率不足1%;對此,謝媛麗醫生表示,確認患者無意識且沒有呼吸只有喘息式的呼吸後,應立即撥打911求救,然後開始胸外按壓,按壓時雙手交疊,置於患者的胸骨中下部,按壓深度為五到六釐米,頻率為每分鐘100到120次。
謝媛麗醫生提醒,民眾在操作時,經常有按壓頻率不足,或者下壓深度不夠的問題,無法幫助患者的心臟跳動,「實施心肺復甦非常耗費體力,但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謝媛麗醫生指出,心肺復甦施救時間越快越好,黃金五分鐘是指在患者心臟驟停發生後的五分鐘內急救的關鍵時間,有效復甦時間雖然只有分秒之差,但嚴重影響了復甦效果,「CPR是現代人必備基本技能,熟悉它您就是周遭親友的護身天使」
任安慎醫生: 明眸重煥,神采熠熠,和您的眼袋說再見!
人一有眼袋, 就顯老十歲。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彈性減弱和脂肪組織下垂所導致的眼袋看起來總是讓人沮喪。不僅會讓人看起來疲憊不堪,還可能影響心情和社交生活。
眼袋整形手術創立以來,人們對於這種手術充滿期待,同時又有些許莫名的擔心。
今天的《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邀請到耳鼻喉科/面部美容整形外科醫學博士任安慎醫生,深入揭示眼袋整形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術後的效果,為您專業詳細解析手術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細節,讓我們與任醫生一起探索醫療美學的魅力, 找到您適合的整形方案,達到最佳的效果, 和您的眼袋說再見!
羅湧醫生:「大熱天流鼻涕 是感冒還是過敏?」
天氣越來越熱,如果再出現流鼻涕、皮膚瘙癢、揉眼睛和白天疲倦等過敏症狀,身體會感到更加不適,今天的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特別邀請北大醫學博士、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免疫學博士、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羅湧探討如何「冬病夏治」,粉碎「身體太差才會過敏」、「過敏就要脫敏治療」、「過敏性鼻炎就是感冒」或「過敏就是免疫力低」等傳言,提醒大家需要通過適當的醫學治療來打造健康體魄。
羅湧醫生在節目中表示,大部分過敏是一種慢性疾病,以過敏性鼻炎舉例,冬季的室內塵蟎是常見過敏源之一,患者可從夏季開始提前治療,進而在冬季有效減輕過敏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更多有關過敏的成因與治療等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
姚其開醫生:兒童水痘可防可治,但要謹慎應對
春夏季節,暑濕潮熱,是皮膚病高發期,加上蚊蟲肆虐,因皮疹前來求助的幼兒患者人數也越來越多;對於幼兒身上的小疹子是水痘還是過敏,引起不少家長的擔憂;為此,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兒科醫學博士姚其開指出,水痘是常見的兒童感染疾病,由於這類疾病發病急、傳染性強、症狀明顯,如果護理不當會留下後遺症,但若透過正確的治療,能夠幫助兒童病患快速康復,減輕他們的不適;姚其開提醒,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要求,若完整接種相關疫苗,能夠預防感染水痘的風險。
更多兒童健康的話題,敬請收聽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姚其開醫生將與大家一起分享兒童水痘預防與治療的常識信息,守護孩子健康。
王江醫生: 「亞裔標準更嚴格…超過這個數 你可能要減重了
電影「熱辣滾燙」熱播,女主角賈玲一年內暴瘦100斤,引發關注對健康減重的討論,今天我們榮幸邀請家庭醫學與藥學雙科博士、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師王江和我們探討如何有效的減重、打造好身材。
王江醫生表示,身體質量指數是肥胖的衡量標準之一,通過以千克計量的體重除以用米計算的身高平方,若計算結果在25到30,即為超重,若超過30,即為肥胖,但這項指標不適用愛好健美的民眾,這類人士肌肉比例較大,易超過標準值。
除了這項指數外,王江醫生補充,若腹部肥胖超過標準值,即男性腰圍大於102釐米(40英吋),女性大於88釐米(35英吋),即為超重;他提醒,亞裔的標準一般更嚴格,若男性腰圍大於90釐米(35.4英吋),女性超過80釐米(31.5英吋),即為體重超標。
王江醫生提醒,若長期肥胖,恐引發各個器官的併發症,最常見的是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關節炎、不孕,且更易誘發癌症,還可能造成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呼籲民眾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若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減重;更多關於如何服用減肥藥、健康減肥食譜以及其他減肥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
宋瑾醫生:萊姆病專題 – 小心蜱蟲!小身材,大破壞
人在戶外被蚊蟲叮咬是常見的事,但是被有一種蜱蟲叮咬后,出現紅斑紅圈后,如不及時治療就會引起發熱頭痛,肌肉疼痛,關節腫脹,最終還會導致大腦相關的問題和神經功能的障礙,這種疾病感染的是萊姆病 (Lyme Disease)。 它是以一種蜱蟲為傳播媒介的螺旋體感染疾病。特別在夏秋季,很多民衆喜愛戶外運動,通常被蜱蟲叮咬后都不知不覺,在3-30天后才會出現一些症狀。亞美醫師協會的内科醫學博士宋瑾醫生建議您及時與您的醫生聯係,確定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或者進一步的治療。本期《紐約健康365》宋醫生為您科普這小芝麻大的蜱蟲是如何破壞您的身體,而我們民衆又該如何預防及治療這萊姆病。歡迎大家收聽轉發!
王宏銀醫生:為什麼一到夏季, 肚子就難受
夏季天氣炎熱,是消化道類疾病的高發季節。比如腸胃脹氣,急性腸胃炎,惡心,嘔吐,腹瀉等等。夏季氣溫濕度大,細菌繁殖猖狂,食物容易變質腐敗,冰鎮飲料不離手,飲酒不節制,貪涼狂吹空調,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病從口入就容易造成腸胃道消化疾病。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特別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内科醫學博士王宏銀醫生為民衆科普夏季腸胃消化道疾病知識。王醫生建議民衆夏季注意個人衛生,飲食安全,保持清淡飲食,勞逸結合,堅持鍛煉,增進免疫力抵禦疾病,調整好心情,度過炎炎夏日。
王行潔醫生:眼臉下垂,視物成雙,肢體無力,小心重症肌無力!
李女士最近老是覺得有氣無力,視力下降,和人説話又説不清楚,以爲是太累了, 休息過后卻還是此狀態不見恢復。 抱著疑惑的心情預約醫生檢查,醫生說:警惕!警惕!某天當您感覺到眼臉下垂,複視,吞嚥困難,口齒不清,肢體無力…您可能得了重症肌無力。此疾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神經肌肉疾病,影響著不同肌肉功能。重症肌無力患者不同年齡段都有,据醫學研究,女性高於男性,50%疾病出現在30嵗之前,另一半在50嵗以後。《紐約健康365》特邀亞美醫師協會的神經科醫學博士王行潔醫生進行專訪,細述重症肌無力的起因症狀,診斷檢查,治療方案,病後康復護理計劃等方面知識。我們也祝願每位重症肌無力患者有積極的治療態度,放鬆心情對待疾病,讓生活更有力量!
謝媛麗醫生: 四字真言來檢查您的肺
慢性阻塞性肺病英文簡稱COPD, 它是以一種咳嗽, 呼吸困難和氣流受限的常見的呼吸系統的疾病。亞美醫師協會的内科醫學博士謝媛麗醫生介紹說慢性炎症性肺病在美國一直是位居死亡原因的榜首,每年大約12萬人死於此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症狀可以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況:“咳”,“痰”, “悶”,“喘”。謝醫生强調烟民要戒烟,避免二手烟,定期做檢查特別是肺功能檢查以便儘早發現, 儘早治療,畢竟, 誰都不想背著氧氣瓶過日子。 請分享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給您的親朋好友, 希望通過謝媛麗醫生的科普,傳遞健康的信息給我們民衆遠離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洪菱品醫生:臨終關懷,讓生命”走“得溫暖
正因爲生命的無常, 我們都應做一些準備,坦然面對。 “Hospital” 和 “Hospice” 這兩個相似的英文卻有著不同人生的盡路。 “Hospice Care” 中文稱為臨終關懷或者安寧服務, 是爲了患有嚴重疾病
只剩下6個月或者更短時間的病患提供的醫療護理。當身邊的親人被確診嚴重疾病臨近生命末期,傷痛與困擾往往影響著整個家庭;因此,提前做好明確的決定,坦然面對臨終階段對病人及家庭都是一種成熟理性的生命態度。洪菱品醫生作爲亞美醫師協會資深的家庭科及老年科的醫學博士,對臨終關懷服務非常有見解。今期的《紐約健康365》特邀洪醫生為民衆朋友們談談如何應對生命終末期及安寧醫療護理,讓生命 “走“ 得溫暖
耳朵也“中風”? – 突發性失聰
大家知道嗎?耳朵也會 “中風”。一覺醒來, 突然覺得聽力下降,有的甚至耳朵聼不到聲音,這種突發性的耳聾,失聰是一項急性病,醫生建議病人需在72小時的最佳黃金時間内尋求醫生就診檢查以免更嚴重的損傷。而造成這種突發性失聰的原因各異, 有病毒感染, 藥物濫用,血管阻塞, 精神壓力等等。本期的《紐約健康365》邀請到亞美醫師協會的耳鼻喉科醫學博士何顯慧醫生為民衆科普突發性耳聾失聰疾病。希望我們的民衆保護好聽力,急病及時治,切莫大意以免失去治愈的機會。
姜川醫生: 一手煙,二手煙,我們都要說”NO”
一天抽多少煙才算多? 醫生的回答是一隻也是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吸烟者患心臟病的機率是不吸煙者的5倍。吸烟又對腦部, 口腔,肺部,腸胃部,肝臟,骨骼等等身體各部造成的危害擧不勝數, 百害無一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烟草每年導致800多萬人死亡,其中包括預計130萬接觸二手煙的非吸烟者。所以說, 一手煙害自己, 二手烟害別人,我們都要對烟草說“NO”!亞美醫師協會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擁有内科,腎臟科,肥胖病科及胸肺科特攷文憑的姜川醫學博士為我們民衆朋友們科普吸烟的危害,烟草帶給我們生活的傷害。無論在什麽年紀,及時止煙,有益健康!
魯玲醫生:胰島素上癮、不能吃水果…粉碎糖尿病的四大謠言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只有糖尿病晚期才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血糖越低越好?使用胰岛素会上瘾?」隨著糖尿病患者的低齡化,相關疾病的傳言讓患者聞「糖」色變,本期「纽约健康365」节目邀请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内科医学博士及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博士鲁琳医生和聽眾朋友探讨关于糖尿病的治療與預防,打破關於糖尿病的謠言。
魯玲醫生表示,上述四种说法均不准确,以糖尿病患者血糖舉例,每個人的血糖應控制在健康的範圍內,尤其對於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若血糖太低、過度治療,嚴重者恐危及生命;此外,對於「胰島素上癮」的說法,她指,胰島素中並未含有使患者上癮的成分,但若患者注射胰島素的同時,並沒有控制自身的體重與飲食,也不運動,只依賴胰島素控制血糖,情況只會越來越糟,並非所傳「使用胰島素就會上癮」。
魯玲醫生表示,糖尿病俗稱「富貴病」,是對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但若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控制體重,可以較為有效的控制血糖、預防患病,她以自己舉例,指自己就有糖尿病家族史,但通過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血糖並未出現異常情況。
更多有關糖尿患者的不適傳言、健康食譜、如何預防以及不同糖尿病的區分,敬請收聽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
黃莉文醫生:脚氣真菌感染防治
脚氣脚癣 是非常普遍的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又稱為”香港脚“。這種常見的真菌感染性非常強,如不認真對待,會引起其他身體部位的感染, 又會傳染到家人或他人。脚氣如治療不徹底,經常會反反復復,影響生活質量。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到亞美醫師協會的黃莉文内科醫學博士為我們民衆朋友聊聊脚氣防治話題,黃醫生建議患者不要輕視病情,注意個人衛生,勤換鞋襪,與家人同治,堅持用藥到根除,以防真菌捲土重來。
江偉強治療師:家庭婚姻中的危機與轉機
婚姻是一份盟約,也是一種關係。婚姻可以讓家庭幸福美滿, 也可以演變成苦不堪言的結局。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很形象的概況了婚姻的本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 城内的人想出來」。 簡單來説, 婚姻家庭就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幸福的婚姻家庭並不是想象期待中的那樣完美。婚姻危機并不是絕境,它可以是夫妻之間的情感補救機會, 也是一種轉機。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到美國執証婚姻家庭咨詢師江偉強老師來談談家庭婚姻中的危機與轉機。
夏迎秋醫生:讓我們來認識什麽是甲狀腺疾病
每次去醫生診所做檢查,醫生一般都會摸摸病人脖子,讓病人咽咽口水,這是做什麽檢查呢?這是醫生在幫您做甲狀腺檢查。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像一個蝴蝶型在喉結下方, 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影響著全身,當甲狀腺素失調時, 甲高,甲低,甲腫就造成身體疾病,引發并發症, 嚴重的緊急情況更會危及生命。甲狀腺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症狀表現如疲勞,心悸,皮膚乾燥,月經失調,體重增加或減少等等, 因此,60%的民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病情。今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醫學科學雙博士夏迎秋醫生做客直播間, 為我們民衆朋友講解「甲狀腺」疾病的醫學常識。
丁幼光醫生: “無聲殺手” – 動脈性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普通又致命,特別在美國, 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居高不下。動脈血管分佈于各個身體重要部位,與靜脈和毛細血管構成龐大的”網絡系統“為身體提供燃料, 所以我們經常說血管與人同齡,血管的健康決定著我們人體的壽命。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組特邀美國核醫學,核心血管專家丁幼光醫生為民衆科普動脈性血管疾病。丁醫生强調血管病始於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抽烟,肥胖,家族遺傳史等;血管病是一個緩慢長期持續發展的過程;血管病的早期是可以篩查,是可以逆轉的,所以我們有很大的治療空間來防止病症的發展和并發症的發生。丁醫生同時建議民衆朋友要有保健的意識,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血管疾病。
孔麗醫師:「環境改變人」,在美如何應對花粉樹粉等季節性過敏?
四季輪換中,尤其春季和夏秋之交時,對有花粉過敏的朋友來說是苦不堪言。季節性過敏會造成鼻子,上顎,喉嚨和眼睛的不適,如鼻塞,打噴嚏,咳嗽,搔癢,流淚等。雖然過敏不要命,但卻如同承受「酷刑」。煩惱的季節性過敏不但影響著生活質量,也造成精神狀態委靡,情緒超載。由於個人的身體免疫系統體質不同,過敏的症狀表現與程度也不一樣。有些人的季節性過敏會伴隨一生,而有些人的季節性過敏會隨著時間好轉或加重。可以說季節性過敏是正真做到了「環境改變人」的說法。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組特邀亞美醫師協會的內科醫學博士孔麗醫師為民眾科普季節性過敏症,希望聽眾朋友在了解過敏原後,能做好防護應對措施,願每個人都能四季無恙!
田曉興醫師:腸上皮化生會演變胃癌嗎?
腸上皮化生又簡稱是腸化生,簡單來説,它就是胃裏長出了腸細胞。當我們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發炎受損變異,一部分被腸細胞所代替,最後演變成胃癌的機率就增加了。那麽,慢性胃炎的成因有很多種,比如幽門螺旋桿菌,長期過量的吸烟喝酒,不健康不規則的飲食及習慣都能造成慢性胃黏膜發炎演變胃炎。這期的肝膽腸胃科田曉興醫學博士細心為我們聽衆朋友科普腸化生專題,田醫生指出腸化生演變胃癌是一段漸進過程需很長一段時間,再者目前腸上皮化生沒有治療藥物;所以明白此病因的形成及進程是至關重要的,由此我們就能做到更好的預防和治療。歡迎關注我們亞美醫師的《紐約健康365》,分享健康知識!
梁桂香醫師:您的腎臟好不好?
腎臟是我們泌尿系統的重要器官,每天的排尿就是排毒。但是大多數民衆對腎臟病有誤解,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疾病。 您的腎好不好,但看個人表面是無法正確得知,腎臟裏沒有神經系統,也無法感覺疼痛, 所以需經過醫學檢查如驗血,驗尿超,聲波等來瞭解您的腎功能健康情況。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會常常傷到我們的腎臟, 那麽,我們該如何來護腎呢?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腎臟科醫學博士梁桂香醫生做客直播間, 為我們民衆科普腎臟功能。 梁醫生建議大家勤喝水,少喝酒,堅持鍛煉,控制鹽攝入量,慎用藥物等等來保護我們的腎功能。
侯智慧醫師:時間就是生命,中風前兆要警惕!
中風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還有一種特別情況是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我們稱爲“小中風”, 也就是中風的前兆。但是由於此“小中風”症狀短暫又不明顯,常常被我們民衆忽略,以爲是身體勞累引起的短暫不適。如沒有引起警惕,做相應的檢查,“小中風”會反復出現, 並導致嚴重性的中風。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心律不整者,過度肥胖和吸烟也是導致中風的因數等。 本期《紐約健康365》的特邀内科醫學博士侯智慧醫生,為我們民衆詳解中風的致病機理、應對方案,以及生活中如何預防中風發生的實用建議。歡迎收聽健康訪談!
朱柏誠醫師:肝炎專題 – 請您來認識 ABCDE各類肝炎
在美國,我們把各型肝炎按A. B. C. D. E型來分類,而在中國則按甲. 乙. 丙. 丁. 戊肝炎來分別。 那您知道這些類型肝炎的區別嗎?這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到内科及腸胃肝臟科雙科醫學博士朱柏誠醫生,由他為我們聽衆朋友科普細述這些病毒性肝炎。朱醫生指出除了預防這些病毒性肝炎,也需特別注意一些化學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對身體的傷害。在養肝護肝方面,朱醫生强調日常生活保健非常重要,在藥物的治療下,要有充分足夠的睡眠時間,常喝水及健康的飲食
張清醫師:細述人體免疫系統 – 如何擁有好盔甲?
身邊有很多朋友們經常會說:“我刀槍不入,百毒不侵”, “我從來都不生病”, 但是,我們不是超人,病毒侵略下,疫情肆虐裡,生命是如此脆弱。有些人生來抗體機能強大,又有些人生來體弱多病,各人免疫能力不同,生命旅程也不盡相同。人體的奧秘無窮,今天,亞美醫師協會內科醫學博士張清醫生做客《紐約健康365》節目,來給聽眾朋友科普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知識就來講述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了解我們對自我體能的認知,希望每位朋友身體都有一副好盔甲。
田芳醫師:老年人摔倒專題 – 跌倒可要命!長者如何預防摔倒?
人一老, 骨頭就如稻草乾,一旦摔倒就導致骨折,嚴重的臥床終生。導致摔倒的原因有很多,有環境因數也有個體原因。老年人的穩定性與平衡能力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摔倒的風險幾率便倍增。也有一些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中風偏癱也是導致摔倒的因素。摔倒后的傷害不僅僅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給家人帶來了不堪的負擔;老人摔倒後的護理需求也劇增,政府對此應對方面的成本也越來越大。那麽,我們的老年人在生活中該如何預防跌倒?田芳醫生來自亞美醫師協會的資深復健科醫學博士,為這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做專場的老年人防摔倒專題。我們常説“一失足成千古恨”,希望這意外遠離我們的老人家。
趙景波醫師:高血壓專題 -「慢病之王」高血壓應如何預防與治療?
您有高血壓嗎?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不做檢查不看醫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但是無可否認,高血壓高增加了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幾率, 所以在醫學界, 高血壓被稱爲“沉默的殺手”。 同時,高血壓也是慢病之王,對於慢性疾病而言,最可怕的不僅僅是疾病本身,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些疾病所帶來的各種併發症。它們也在時刻影響著廣大民眾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安全……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了解此類疾病的主要危害及其併發症的相關知識,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專訪內科醫學博士趙景波醫生,為大家科普介紹慢病之王—高血壓。
劉季高醫師:瞭解新冠JN.1 變異株,疫苗還有效嗎
入冬后,新冠家族又引來了新毒員 – JN.1 變異株。傳播力超强,被世衛組織單獨列爲“需要留意的變異株”。正值新年節假日期間,許多朋友都有出行聚會訪友的計畫。那麼社區民眾在假期出行,疫情高峰期閒該如何做好健康防護工作?新一波新冠變異株JN.1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之前接種的疫苗還有效嗎?需要重新接種疫苗嗎?帶著許多問題《紐約健康365》節目組特別專訪亞美醫師協會總裁,首席執行官,以及亞美醫療聯盟董事會主席,美國內科、內分泌科專家,美國亞裔糖尿病研究中心的創辦人,最優秀的糖尿病專家劉季高醫生,請他就民眾關注的健康焦點問題新冠JN.1 變異株做權威解讀。
李陳玉春醫師:您有莫名的頭暈經歷嗎?
頭暈,眩暈相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如果沒有休息好或生病就會常常感覺頭暈。對許多中老年人來說,頭暈似乎是「家常便飯」。常常頭暈對工作生活影響很大,但有的人覺得頭暈簡單休息一
下就能恢復,所以就不太放在心上。實際上,頭暈病因複雜多樣,涉及許多專業和學科,而有些特殊頭暈情況,我們千萬不可忽視,需要馬上去看醫生做檢查,找病因。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為大家專訪美國內科、老年科雙博士陳玉春醫師為大家科普介紹頭暈相關醫學話題,歡迎聽眾朋友收聽。
尚玥婷醫師:每逢佳節胖十斤,醫學博士教您科學減肥
《紐約健康365》節目組特訪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師,内科醫學博士尚玥婷醫生,分享疫情期間與病人之間的溫情故事。自 2020疫情爆發后,尚醫生和許多醫生一樣身披白戰袍奔走於醫院、養老院、復健中心以及診所之間,與病魔近身搏鬥,從死神中搶救生命。醫生們的辛苦換來了更多人的健康。同時尚玥婷醫生用其自身的健身經歷與聽衆朋友們分享減肥增肌,健康飲食增強身體抵抗力的相關知識。歡迎收聽!
尹雪彬醫師:更年期荷爾蒙治療會引起癌症嗎?
更年期是每個女性一生中所必需經歷的階段。是婦女從中年進入老年必經的一個生理階段,也稱爲絕經期;它不是一種疾病,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自然過渡時期。更年期婦女可能會出現由性荷爾蒙變化引起的月經失調、潮熱、多汗、失眠、血壓不穩定、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骨質疏鬆、焦慮、易煩易怒等症狀,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及家庭和諧。那麼,您是否也在為以上症狀而苦惱呢?《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婦產科醫學博士尹雪彬醫生為廣大女性朋友答疑解惑、排憂解難,幫助廣大更年期女性提高和改善生活品質!為女性朋友的健康保駕護航
王耀明醫師:流感、RSV、新冠專題 「咳嗽不停、發高燒 我的孩子得了什麼病?」
紐約州衛生廳最新數據顯示, 新冠、流感與RSV呼吸合胞病毒爆發,尤其感染RSV的人數飆漲,麻州與俄亥俄州確診的兒童白肺綜合症(White Lung Syndrome)患者人數激增,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預計,去年与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季節可能導致10萬人住院。對此,亞美醫師協會會員、資深兒科醫生王耀明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嬰幼兒與兒童的呼吸道疾病資訊,他提醒,若患者的病程超過七天未癒、發熱溫度高,呼吸急促等,請及時就醫尋求醫生的治療。
王耀明醫生表示,天氣轉涼,新冠、流感與RSV三重病毒來襲,近期不少患兒家長致電諮詢孩子出現流鼻涕、咳嗽與厭食等呼吸道疾病的病症;他指出,呼吸道疾病分為口鼻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相較於下呼吸道疾病,一般病症較輕、病程較短,三至五天即可痊癒。
對於新冠、流感與RSV病毒,王耀明指,這些病毒通過上呼吸道感染,嚴重者會引起下呼吸道疾病,全身症狀明顯,出現高燒、渾身肌肉疼痛,或影響心肺功能;他舉例說,華氏100.4度到102度之間屬低燒,102度到104度期間屬發燒,超過104度即為高燒。
對於如何防止病毒傳播,王耀明表示,家長需幫助孩子保暖、常洗手,尤其成人在抱孩子或幫助對方清洗前,需保持清潔,例如擦過鼻涕的紙巾,切忌不要再擦口、眼,避免交叉感染,減少帶孩子前往室內購物中心或教堂等封閉空間,提醒接種流感等疫苗,做好防護工作。
王耀明提醒,若患者在一週歲內,不建議自行服用感冒藥或板藍根等中成藥,可對症局部治療,如用鹽水噴洗鼻子,臥室放加濕器,洗蒸氣浴並多喝水與牛奶等保持營養平衡;他補充,若孩子年齡在一歲以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
李美玲醫師:呼吸道專題 「我家孩子咳了三天 為什麼醫生不開藥」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幼兒感染病毒後,出現咳嗽等後遺症,不少家長帶孩子就診,要求兒醫開止咳或消炎藥,卻遭到醫生的拒絕;對此,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兒科醫學博士李美玲醫生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解答指,盲目的讓幼兒服用消炎藥或止咳藥,恐掩蓋引起咳嗽真實病症,部分藥物會對孩子帶來不可逆轉傷害,嚴重者恐引起死亡。
李美玲表示,咳嗽是一種症狀,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患者通過咳嗽消除包括痰等分泌物,不會讓其留在呼吸道內,造成肺炎;她提醒,若孩子出現咳嗽的症狀,不建議立即服用消炎藥或止渴藥,需釐清病因後再治療。
相較於新冠疫情期間,李美玲說,隨著口罩令完全解除,學校恢復正常上課,孩子接觸病毒的機率增加,有患者一到兩週就會感冒一次;對此她指,若患者頻繁使用消炎藥,不僅會產生抗藥性,還會消除身體內有益的菌類,反而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李美玲指,若幼兒發熱後已服用泰諾或布洛芬,再吃含有相關成分的止咳藥,會造成藥物過量,此外部分感冒、止咳藥對孩子有不良反應,一些成分甚至對兩歲以下孩子有致死風險。
對於針對感染病毒後的咳嗽治療,李美玲指,家長應帶患有及時就診,釐清病因,一歲以上的患兒可服用蜂蜜泡溫水,使用鹽水噴霧,六歲以上患兒可使用噴鼻子的藥水緩解咳症,家長減少做飯時避免油煙,不要吃過幹的食物,沒有特別忌口的食物。
鄭祥生醫師:急性腸胃炎專題:「年年有餘剩太多 當心急性腸胃炎找上門」
每年節假日免不了一頓頓雞鴨魚肉大餐,不少民眾因大吃大喝,導致腸胃不適;對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內科醫學博士鄭祥生講解急性腸胃炎相關資訊,他指出,隔夜飯殘留毒素,即使用高溫加熱,也不能完全消除,恐導致急性腸胃炎,他提醒民眾感染後,切忌立即服用止瀉藥,掩蓋病因。
鄭祥生表示,腸胃炎的一般症狀是肚子疼、嘔吐與腹瀉等,若以上病症在感染三天內出現,屬於急性腸胃炎,患者恐出現血壓過低與缺水問題,嚴重者可導致休克。
對於如何感染急性腸胃炎,鄭祥生說,這種炎症的病因通常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病毒也會通過糞便傳播,從嬰幼兒到長者都可能會患上急性腸胃炎,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疫苗可預防。
鄭祥生提醒,冬季天氣寒冷,民眾應注意保暖腹部,打邊爐(吃火鍋)時,建議將熟食與生食的餐具分開,食物煮熟後再食用,避免吃剩飯,部分食物冷凍後,會殘留毒素,即使高溫加熱也難消除。
林正然醫生:家庭醫生專題:「新移民就醫指南:選好家庭醫生」
剛來美國的新移民忙於工作,常常忘記照顧身體,等到身上的不適感無法忍受,才就醫檢查,此時已為時已晚,醫生也無力回天;亞美醫師協會董事會會員、內科醫生林正然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美國的醫療系統,以及如何選擇家庭醫生與定期篩查的重要性。
林正然表示,在美國家庭醫生能幫助患者及時篩查疾病,若患者出現胸痛,醫生能夠預判,將病人轉介給相關的專科醫生;此外,若患者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家庭醫生也能幫病人監控檢測數據,提醒患者通過藥物與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食物保持健康。
對於何時預約家庭醫生,林正然說,若患者有急症,需撥打911立即就醫搶救,若情況尚不緊急,可預約家庭醫生諮詢;他指,若民眾身體健康,一般建議每年至少前往家庭醫生的診所,完成一次篩查,長者建議每三個月篩查一次。
馬宏醫師:生解惑心臟病常見問題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公布數據,心臟病位列全美成人死因之首,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也指出,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在台灣平均22分鐘就有一人因此喪生,不少民眾「談心色變」;為解答民眾對心臟病的疑問,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心臟學會院士馬宏醫生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解答心臟病的發病症狀、預防與新興的治療方法。
馬宏醫生表示,若患者出現胸悶、胸緊或重物壓胸等症狀,如快走時出現身體不適,也有病人上樓梯或走斜坡會喘,都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症;不過,他也提醒,醫師最擔心心臟病患者在發病時,未出現任何不適,在核磁共振掃描後,即使心血管堵塞嚴重,病人仍未察覺異樣。
針對無症狀患者,馬宏醫生指出,有一部分患者是長期罹患糖尿病的人士,相關病情影響神經,因此當心臟病病發時沒有出現不適感;但他補充,也有心臟病患者並未罹患其他疾病,心血管堵塞後,驟然離世,此類病情「防不勝防」。
馬宏醫生表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危險人群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以及有家族史的人士,肥胖與工作壓力等也會影響罹病的機率;他提醒,罹患高血壓、高膽固醇與糖尿病的患者應控制病情,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士需定期檢查,戒菸、少吃冰淇凌與蛋糕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健康的作息習慣。
楊麗華醫師:轉季咳不停未必是感冒 解讀兒童敏感哮喘
兒童哮喘不一定很喘,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師、美國敏感和免疫學會以及美國內科學位雙重認證的楊麗華醫生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兒童敏感哮喘成因與治療方法;她指出,兒童敏感哮喘的常見病症是咳嗽,嚴重者才會喘,提醒家長,若孩子久咳一個月以上需引起重視,請儘早就醫、及時篩查病因。
楊麗華醫生表示,在美國十個小朋友中就可能有一人患有哮喘,敏感哮喘的過敏源可能是塵蟎、花粉、霉菌與動物,如貓、狗與蟑螂等,由於兒童的器官小且窄,吸入過敏源後,出現發炎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狀;她指,小兒患者前期會鼻塞,改為口呼吸後,因失去鼻腔過濾與濕潤空氣的功能,會引起咳嗽,有患者久咳超過一個月,也未見好轉。
對於兒童敏感哮喘成因,楊麗華表示,這與患者過敏源有關,若病人對塵蟎過敏,秋、冬季天氣冷,因減少室內開窗,通風較差,加上清潔不足,床墊、地毯與窗簾等,都會堆積塵蟎,較易誘發患者的過敏性哮喘;她指,任何年齡段都會罹患過敏性哮喘,但五歲以下的幼兒,發病時症狀較重。
楊麗華醫生表示,兒童過敏哮喘分為輕症、中症與重症,若輕症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自愈再發,但也會輕症轉中症,中症惡化重症,哮喘長期發作,對呼吸系統損害較大,嚴重者的肺部恐出現纖維化。
對於兒童敏感哮喘治療,楊麗華指,醫生將先完成過敏源檢測,通過藥物緩解病人症狀,若無法控制,醫生將根據患者的病情,提供不同的藥物治療病症。
孫燕群醫師: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到底該不該做?
人到晚年,關節也日益「退化」,是否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的風險有多大?人工關節是否有使用期限?成為不少民眾關心的問題。對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資深骨科醫生孫燕群講解相關內容,他指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技術成熟、風險較低,但是否採用此類治療方式取決於患者磨損的關節是否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病人需根據自身情況考量。
孫燕群醫生舉例指,他的一位年過八旬的病人,關節磨損嚴重,但由於患者表示,這些病情並未沒影響她日常行走,因此並未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他指,如果關節磨損導致患者生活品質降低,也嘗試多種非手術治療未果,評估手術風險後,可考慮是否接受手術。
對於如何選擇手術,孫燕群醫生建議,患者可詢問醫生手術時間,手術時間越短,意味著感染風險越低,出血率也會降低;他還指出,在美國置換的關節均通過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審查,不同部位採用的特定的材料,除了耐用外,還保證病人日後可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避免因金屬產熱,燒灼皮膚。
曲為民醫生:月經好久沒來或停不了
這個月「好朋友」還沒到、不然就是量太少滴滴答答遲遲不來,抑或是「好朋友」來十天還不走,這些月經失調的問題成為女性日常擔憂的話題;對此,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美國婦產學院院士、美國婦產科博士曲為民講解女性月經失調的原因與治療方式,他在節目中指,正常月經週期為21天到35天,持續兩到七天,若超過這個週期,恐屬於月經失調。
曲為民醫生表示,女性的腦垂體分泌激素到卵巢後,給出排卵信號,若沒有受孕,子宮內膜受週期的影響脫落,演變為月經週期;他指,月經失調指生理週期被打破,有諸多因素會導致這一問題發生。
對於何時檢查月經失調,曲為民醫生表示,若患者第一個月沒有來月經,可先觀察一個月,倘若三個月持續沒有來月經,則需立即就醫篩查病因;他補充,若患者經期延長超過十天,也需及時就診,即使女性尚在出血中,也可就醫檢測。
曲為民說,月經失調的女性在接受治療時,會先檢測是否懷孕,即使患者受孕,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出血,排除懷孕後,醫生會為患者安排盆腔與超音波檢查,結果出爐後,再判斷是否需要血液內分泌檢測。
對於如何治療月經失調,曲為民指,若患者月經初潮非常不規律,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開藥,改善月經規律,若月經量過多,導致貧血,可通過注射停經針,調節月經量。
曲為民指,每個人的月經週期不同,月經失調並不直接意味著女性卵巢早衰,還需進一步篩查,建議女性平衡飲食、適當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陶文靜醫師:如何正確有效的疏導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世上哪個做父母的是容易的! 從寶寶出生到步入學堂,度過青春期進入社會,父母不單時時刻刻關注著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在教育上也絲毫不鬆懈。 親子教育不僅是吃飽穿暖,在滿足孩子們的基本物質需求的同時,更需要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但是一些家庭的親子關係卻往往出現偏差,尤其是如何探索青少年的心理特徵以及溝通方式上,成為了父母頭疼的事情。 想放手卻不放心,想參與卻不得其門而入。 而在美國的兒科醫生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爲醫生不僅是孩子們的健康維護天使,也是他們的心靈導師。 一般很多家庭都會與兒科醫生維持很長的時間,直到他們的孩子成年走入社會。 亞美醫師協會《紐約健康365》節目專訪紐約知名兒科博士,陶文靜醫師,由她為各位家長分享孩子們心身健康的成長心得。
殷俊醫師:阿茲海默症專題 – 保護大腦健康刻不容緩
爲什麽會越老越笨? 那是因爲你的腦神經細胞受損退化了。 大部分引起的老年癡呆症狀在醫學上稱爲阿爾茨海默氏症,也就是通常說的AD。 此病造成腦組織的改變有瀰漫性腦萎縮和局限性腦萎縮,造成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以認知功能下降為主,患者認知功能下降、計算力下降、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 包括不認識家人,嚴重的時候大小便失禁。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目前有一些針對性治療藥物,但是效果不理想,很難達到對整體疾病逆轉的作用和目的。 所以我們只能從預防的角度來保護大腦健康。 這期亞美醫師協會《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特邀腦神經醫學博士殷俊醫生,與您聊聊有關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各類熱門話題,特別是在預防大腦老化的方面給出寶貴 建議
赫靖華醫師:秋冬兩季,疼痛難忍,專家援用。
話說天涼好個秋,登高賞楓林;冬日暖陽照,飲茶賞雪梅。 但在現實生活中,對那些有關節炎,慢性病痛的朋友們來說,秋冬兩季是最痛苦的季節。 潮濕寒冷的天氣容易引起肌肉收縮,關節僵硬,身體筋骨疼痛,關節炎發作,進而影響生活的作息與品質。 在氣候的變化下,天氣越冷,關節越痛。 關節疾病被定義為頭號致殘性疾病,它不再是老年人的專病,近年來已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那些久坐少動,不注重生活方式的朋友們自然成為關節疾病的高危險群。 在今日的《紐約健康365》節目裏,亞美醫師協會痛症復原科的醫學博士赫靖華醫生為民眾朋友們科普關節疾病,如何在秋冬兩季做好關節保養,治療,緩解病痛。 願這清秋冬日兩季,你我安好無恙!
林曼珊註冊營養師: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今天吃素,明天煲湯, 紅肉少吃等等… 一問原來多數朋友都是血糖高, 飲食來控制。 簡單來説吧, 一旦你的身體機能沒辦法消耗你攝入的糖份, 那麽糖尿病就找上你了。 健康均衡的飲食有助於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 做為糖尿病患者更應掌握健康、科學、合理的飲食控制方法,才能在繼續享受自己喜歡吃的美食同時又保持理想而又平穩的血糖。 但很多醣友對糖尿病飲食認識有許多誤解,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我們邀請到美國註冊營養師林曼珊女士,一起來和大家聊聊糖友們到底該怎麼吃這個醫學話題。
殷曉琴,家庭科醫生 : 女性健康專題
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 關愛女性健康
如何捍衛自己的健康, 首先, 您要學會先愛自己!很多女性先想著如何照顧好家人,卻往往忽略自己的健康檢查。隨著年齡的增長,檢查的項目會逐漸增加,定期的完整全身健檢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乳房檢查,子宮肌瘤, HPV檢查, 腸胃鏡檢查等等。對於某些疾病來說,提早檢查就能提早預防,及早發現就會有助於治療。健康就像一張信用卡,希望每個人的健康卡不要透支。
李顯民,內科醫生 : 皮疹與糖尿病專題
皮疹與糖尿病的症狀,診斷和治療。
皮膚是人體的保護膜,也是人的面子。 雖然說皮膚病不是致命疾病卻會給生活帶來不適與困擾。 導致皮疹的原因有很多,有食物藥物過敏,蟲咬感染等等,而帶狀疱疹卻是由免疫系統低下而引起。 每年的血糖指數檢查是來判斷您是否有糖尿病,無論急性與慢性糖尿病都在無時無刻損害人體器官。
朱自強,內科醫生 : 高血脂症
三高之冠 – 高血脂症的認知誤區
不查不知道, ⼀查嚇⼀跳。 ⾼⾎脂被稱為三⾼之冠, 早期⽆明顯症狀, 但是如果血脂濃度過高的話會引起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活中, 很多⺠眾朋友對膽固醇、 ⽢油三酯的了解不夠,常常有認知誤區, 以爲血脂偏高是多吃少動, 糖分攝取過多,肥胖等因素引起的。實際上導致高血脂症的原因有很多, 經過抽血驗血後,有的病⼈⾎脂在正常範圍,醫⽣卻開了降脂藥;有的病⼈⾎脂⾼於正常值,醫⽣反⽽說並不⽤吃藥。體檢報告上的鮮紅數字可要警惕, 認真接受醫生的專業診斷與治療,身體的各項指標需弄明⽩, 才能真正的了解⾃我, 做到健康⻓壽。
張源俠,心理學博士 : 心理健康專題
能者心理學 – 心有千千結,能者解千愁。
俗話說:“凡人煩心事”。生活中,我們每天應對著各種情感,工作,家庭,健康及社會等問題。在各種大小環境下,顯然,有人會困擾焦慮,憊顯恐慌無力,也有人能心態超然,從容面對。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成長?如何在問題中尋找答案?該怎樣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探索自我的能力,我們也可以尋求精神分析,與心理諮詢。精神分析是一種哲學思想,也是看人看世界的視角。
羅明威醫生:幾分鐘能查出中風…先端影像 先進科技早篩疾病
美國放射科學會的放射科與神經放射學雙專科認證的羅明威醫生,日前受邀在「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放射科如何篩查患者的病灶,以幫助醫生做出最佳治療方案等信息。在曼哈頓華埠先進醫學X光中心(CP Advanced Imaging)擔任首席醫療官的羅明威醫生表示,放射科是藉助不同機器用非侵入方式,以檢測患者的內部器官,如核磁共振成像(MRI)、X光射線、乳房攝影術(Mammography)、骨密度和超聲波(Ultrasound)檢查等。
羅明威醫生說,放射中心在亞裔社區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由於不諳英文,許多患者在求診時,無法得到最佳照顧,他指出自己的父母剛移民來美時,因為語言問題,在醫院完成相關篩檢時,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體驗。
對於今年在布碌崙八大道5521號六樓開幕的先端醫學影像(SUNSET PARK RADIOLOGY),羅明威醫生表示,這個放射中心除了提供多語言服務外,還有先進的醫學儀器,以核磁共振成像為例,先端醫學影像的先進機器成像高、掃描時間快,可以觀測到身體的細微變化;此外,核磁共振對心血管疾病診斷尤為重要,短短幾分鐘內,可以檢測出患者是否中風以及是否有血管堵塞等。
羅明威醫生還說,先端醫學影像的CT斷層掃描輻射量小、切片多且薄,能早期發現病人的結節等;他還補充先端醫學影像配備的乳房造影技術運用3D成像,能篩查出乳房密度大的亞洲女性是否有腫塊,幫助醫生進一步篩查病人是否患有乳腺癌
魏麗虹醫生:約九成乳癌患者沒有家族遺傳史
「我家沒人得癌症,我不需要篩檢」;美國血液科、腫瘤科與內科專家魏麗虹在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中對此指,這是民眾對於癌症的認知誤區,以乳癌為例,約90%的患者沒有乳腺癌家族史,且多數病人早期沒有明顯病徵,建議40歲以上的患者定期篩檢,若在早期(零期到一期)發現癌變,治癒率高達95%- 99%,但如果患者在中晚期介入,治療難度大,病人在術後還要接受化療與放療等方式繼續治療。
魏麗虹醫生表示,相較於白人,雖然華人罹患乳癌機率較低,但患者的年齡呈年輕化,以她的病人為例,40歲到50歲人士居多;她說,華人的乳腺平均偏小,造成傳統篩檢如Mammography (乳房攝影術,又稱乳腺鉬靶)較難查出病因,還需要超聲波繼續詳查病因。
此外,魏麗紅醫生建議民眾遵循「五個手指」定律,即不抽煙、不喝酒、信醫生定期做篩檢、保持好心情以及保持運動,有益於保持健康的體魄。
(獨家專訪)亞當博翰醫生:美國最早研究新冠病的放射科醫生
17歲開始自己執業生涯的亞當博翰(Adam Bernheim),在臨床醫學與學術上成績斐然,是一位頂尖的放射科醫生,目前任職於緬街放射科(Main Street Radiology) ,為民眾提供服務;「紐約健康365」節目作為唯一的中文媒體日前獨家專訪亞當博翰醫生,請他回顧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後,放射科學如何在疫情前期與這個曾經致命的病毒「戰鬥」,並講解放射科為何與民眾健康的息息相關等信息。
亞當博翰在新冠疫情期間,多次受邀參加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國家廣播公司(NBC)直播節目,他的工作成果由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富比士( Forbes ,或譯為福布斯)等採訪,是研究這場瘟疫的先驅之一,為之後治療相關疾病做出顯著貢獻。
2020年中國爆發新冠病毒,最初的六周是當地的病例大爆發時期;亞當博翰醫生因他曾工作的曼哈頓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 與中國成都的華西醫院的合作關係,在疫情初期瀏覽了約100份斷層掃描,短時間內認識這種病毒,幫助中國的醫生同事對抗這種病毒。
亞當博翰表示,因為研究大量的案例,醫生才能夠結合論文了解新冠肺炎,(分析)關聯這些病症與感染時間;他回憶,在初期,新冠檢測試劑還沒發明,很難判斷患者是否感染這個病毒,而電腦斷層掃描此時有指導性作用,他與同儕在英文期刊上發表的相關文章,也是早期的顯著文獻之一,幫助醫患了解這個疾病在不同階段可能出現不同的病症,以及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發展。
吳洪輝醫生:男性健康-前列腺疾病與腎結石
今天的男性健康話題,亞美醫師協會的吳洪輝內科醫生為我們民眾普及前列腺炎病變和腎結石疾病話題。引起前列腺炎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病原體感染,排尿功能障礙, 生活習慣不規律,精神心理因素等等… 前列腺炎影響不同年紀段的男性,尤其是60歲以上為高發年齡段。吳洪輝醫生建議發現有前列腺炎的患者應及時就醫, 樂觀積極採取應對治療,合理用藥, 以此來避免前列腺病變。腎結石也是泌尿系統疾病,一旦疼痛起來會讓人懷疑人生。吳醫生指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喝水也是減少腎結石發病的有效生活方式。歡迎收聽《紐約健康365》節目,由我們亞美醫師協會的醫生們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張建平醫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抑鬱症
7月5日陪伴一代人成長的歌手Coco李玟離開人世。據了解李玟患抑鬱症數年,長期與病魔抗爭但仍然沒有擺脫疾病的摧殘。抑鬱症奪取了很多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生命。現如生活今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飽受工作和生活帶來的雙重壓力,有或輕和或重的心理疾病,情緒不敢輕易流露,生怕影響到身邊的人。這些壞情緒一開始就像輕度的感冒發燒容易讓人忽視,潛藏在暗處不易察覺慢慢發酵,有時甚至會導致寶貴生命的離去。
姚江林醫生:肝炎檢測, 腸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別到晚期才後悔
要說哪種疾病最可怕,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癌症。每個人一生有1/3的可能性會得癌,年紀越大,患癌累積風險就高。猛一看這數據,確實很嚇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一查出癌,就已經是晚期了,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了。在如今新興醫療科技實踐中, 簡單的血液檢測便能確定你有沒有患有肝炎, 上消化道內窺鏡能告訴你胃部疾病,大腸鏡能揪出息肉,預防腸癌。綜合我們亞裔群體的飲食文化與生活習慣
周文宏醫生:夏季Party的同時別忘了防嗮!夏季皮膚病高發,如何保護好自己
夏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因為夏季氣溫高,易出汗,對我們的肌膚來講是一大挑戰,一不小心你就會引“病”上身,那麼在夏季我們要如何做好日常的防護呢? 有數據表明,一個人一生中患皮膚癌的機率可以高達20%。其中,有近 90% 的皮膚癌發病與太陽照射有關。那麼皮膚癌怎樣一種疾病?我們如何去做日常皮膚檢查?皮膚是人體的保護膜,當有害物質侵入後,皮膚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我們需要去看醫生嗎
張全醫生:小兒多動症專題 – 孩子好動,是天性嗎?
當孩子患上一種名為“注意缺陷及多動障礙”(以下簡稱“多動症”)的疾病時,許多家長還蒙在鼓裡。表面上看,孩子只是好動、坐不住,甚至顯得比其他孩子更加聰明伶俐,在傳統觀念中,這難道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嗎?在醫學上,多動行為的背後是注意力無法正常集中,多動行為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力的增加而減少,但注意力上的缺陷很難緩解,這可能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影響孩子一生
宋東敏醫生:養肝護肝,元氣滿滿!
肝臟是人體五臟之一,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中體積最大的一個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工廠”; 肝臟肩負著維持生命、保持健康的重大責任,但也隨時面臨各種病毒的侵襲和威脅,保衛肝臟健康成為每個人一生要為之奮鬥的目標。
郭曉軍醫生:出現嚇人的血尿,我們該怎麼辦?
排尿是我們正常生理功能的一部分,我們需要通過它來維持水分和身體內部環境平衡。正常情況下,尿液是黃色透明的, 但是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呈現血色的尿液呢?當出現血尿時,您也不要太恐慌,因為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飲食,藥物,身體機能方面等等。多數的血尿主要是由前列腺肥大,尿路結石,或膀胱炎和尿道炎等這些泌尿道疾病引發的。那麼血尿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經醫師診斷病因後,在生活中該如何調適及預防引發血尿的疾病?
周子梅醫生:定期眼底檢查,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糖尿病並發症,但又常常被忽視。糖尿病在視網膜上引起的病變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經年累月的血管損傷造成的,血糖升高導致視網膜血管受損出血影響視網膜。因此,正確控糖、控血壓、控血脂、避免血管損傷的行為可以有效避免微血管損傷,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從而早發現,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失明。
盧志豪醫生:帕金森專題-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殺手”
作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殺手” ,帕金森病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於中老年群體,且有年輕化趨勢。它是漸進型大腦功能障礙,主要影響運動功能。早期的症狀有手抖,節律性震顫,身體僵直, 行動遲緩等等…。帕金森病的症狀會隨病情逐漸進展而加重。由於不清楚帕金森病的原因, 及目前沒有治癒的方法,全球數以千萬計帕金森患者每天都面臨著煎熬。
吳瓊醫生:「吃多、喝多、尿多、體重少」當心糖尿病四大症狀
血糖高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早期的糖尿病患者沒有過多的不適感,但若病情不斷發展,恐致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或失明等併發症;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亞美醫師協會董事會醫生、內科醫生吳瓊帶來相關講座,向聽眾普及如何預防與治療糖尿病等相關話題;吳瓊醫生表示,血糖是血中的糖分,是細胞的能量,一般空腹正常血糖在65 mg/dl到99mg/dl之間,若長期飯前或飯後的血糖都超過126mg/dl ,就被定義為糖尿病;她補充,糖尿病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吃多、喝多、尿多、體重少」,若這些症狀持續出現,病情恐越來越嚴重;她建議,患者可從飲食與藥品控制糖尿病,並提醒這種疾病不能根治,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定期去醫生診所複查;更多血糖相關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尹培智醫生:懷疑罹癌查不出 醫師:當心得了心理疾病
憂鬱症與焦慮症是兩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精神心理醫學博士尹培智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正確對待心理疾病;尹培智醫生表示,有病人找他看診前一度認為自己罹癌,檢查多項專科無果後,才由家庭醫生轉介到精神心理科,最終被確診為憂鬱症或焦慮症;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女性與20%的男性患有相關心理疾病,而現實生活中還有大量的患者拒絕接受治療,因此真實數據遠遠高於此;他說,每個心理疾病患者的表現不同,以憂鬱症為例,患者會出現失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工作、易怒或敏感等,甚至有自殺傾向,輕度的憂鬱症可通過心理治療,嚴重者需入院救治;醫師提醒民眾正視心理健康,更多詳情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戴旭明醫生:為什麼看似健康的人會猝死?醫師:關注心臟健康
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是血管狹窄的危險因子,長期抽菸也會對心血管帶來極大的威脅,亞美醫師協會會員、心血管內科專家戴旭明受邀「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如何通過心臟支架治療冠心病與其他心臟疾病治療資訊;戴旭明表示,醫生會根據冠心病複雜程度選擇治療方式,首選用藥物治療,其次是放支架,若情況嚴重建議心臟搭橋手術;隨著心臟支架技術的日益成熟,嚴重的副作用併發症小於1%,不過,他也提醒民眾做好早期篩查,有部分中年患者看似身體健康,突發急性心肌梗塞,引起血栓與惡行的心律不齊,其中30%的病人來不及送診,當場猝死;他呼籲民眾堅持鍛鍊身體、控制血壓、血脂與血糖,戒菸並保持健康飲食,若超過50歲的民眾在工作或運動期間出現胸口不適、氣喘、呼吸困難、頭暈或肩膀疼等,建議向心臟醫生諮詢詳情;更多相關信息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荆彤醫生:「癌王」胰腺癌 居然和這些壞習慣有關
蘋果手機的聯合創辦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以及有「老佛爺」之稱的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等都因罹患胰腺癌病重不治,即使這些名人享有頂尖的醫療資源,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對抗這種癌症;本期「紐約健康365」特別邀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美國腸胃科專家荊彤講解胰腺癌的篩查與治療方式。
荊彤表示,胰腺是人體第二大消化器官,負責內、外分泌,其中內分泌主要分泌控制血糖的胰島素;他指,由於胰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一般出現腹部飽脹、消化不良以及食慾不佳等症狀,若不通過影像篩查一般無法確診,而晚期的胰腺癌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痛,確診時已錯過了做手術最佳時機。
對於誘發胰腺癌的危險因素,荊彤表示,抽菸與喝酒都會增加誘發罹癌的機率,提醒民眾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還指,若患者的直系親屬罹患胰腺癌以及人到中年後突然罹患糖尿病或病情加重,抑或是40歲到50歲的民眾出現「不可名狀」的肚子痛,治療後也沒有明顯好轉,都應引起重視;更多有關胰腺的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周冰晶, 眼科醫生 : 長盯電腦、手機不眨眼 小心患上乾眼症
眼睛乾燥、視力時而欠佳、有異物感、出現紅血絲、戴隱形眼鏡痛等,都是患上乾眼症的症狀,美國眼科醫學博士、亞美醫師協會(CAIPA)董事會醫生周冰晶受邀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乾眼症與其他眼科疾病的誘因與治療方式;以乾眼症為例,她指出,若看電子屏幕或讀書過久,大腦會抑止眼睛眨眼次數,減少每人正常一分鐘平均眨眼14到15次,到一分鐘四到五次,因眼睛水分蒸發,久而久之,眼睛會越來越乾,恐導致乾眼症;周冰晶醫生表示,乾眼症可以治療,提醒患者減少使用電子屏幕,若必須使用電子產品,工作20到30分鐘後,建議休息眼睛四到五分鐘,也要避免到煙塵較大的地方,可服用深海魚油或亞麻籽油等;更多關於治療幹眼症以及青少年近視、弱視與散光以及判斷中老年人是否患有青光眼和白內障的資訊,敬請收聽本期節目。
趙志一醫生:達芬奇做手術?醫師介紹最新微創醫學科技
微創手術是指微小創傷的手術,美國傳統普通外科、腹腔鏡與達芬奇機械手術主任趙志一做客《紐約健康365》講解世界上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系統;出生在醫學世家的趙志一醫生表示,外科醫生最重要的是手與眼睛配合,達芬奇機械手術通過外科醫生操作儀器,傷口較傳統微創手術更小,甚至可以修正醫生非正常手抖等操作,一般腹腔鏡可完成手術,都可利用達芬奇機械手術;她指出,達芬奇機械手術在2000年獲批後,爆炸性發展,目前許多醫院都會有一台類似的機器,谷歌等公司也在研發相關技術,更多相關信息,請收聽本期節目。
張維建醫生:家庭醫生,守衛健康第一道屏障
亞美醫師協會副會長、董事以及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亞裔事務顧問張維建醫生受訪《紐約健康365》講解家庭醫生如何做好第一道屏障,守護民眾健康,作為緬甸美國醫師協會董事,張維建醫生在疫情爆發後,幫助美國、中國與緬甸抗疫,捐贈大量防疫物資,做出顯著成就,他在此次訪問中提及家庭醫生在新冠期間,如何堅持崗位,幫助民眾保持健康;他表示,家庭醫生是全科醫生,發現患者的病症後,第一時間轉介給專科醫生,他還在訪談中講解如何食用維他命,並提醒民眾切忌食用過多維他命,補充適量的維他命B、C與D即可,若過量服用,恐對身體有害,更多詳情請聽本期節目。
伍若輝醫生: “皮蛇長一圈會死” 醫師:不實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患者會在身上長紅色水泡,坊間甚有傳言“皮蛇長一圈就會死”,對此,亞美醫師協會醫生、紐約大學醫學院臨床講師以及紐約下城醫院主治醫師伍若輝受邀《紐約健康365》講解有關帶狀皰疹的病例與相關治療,他指這種病毒初次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細胞,如果免疫力下降,恐活化病毒,感染者會有疼痛難癢症狀,但有關“皮蛇長一圈就會死”的傳言不准確,此類疾病一般不會致命,但若眼部神經感染此病毒,嚴重者恐失明,若耳部部分神經感染,恐出現耳鳴,嚴重者恐致失聰,詳情請聽本期節目。
惠軼群醫生:花粉季來了 網頁預告過敏指數
花粉高峰期即將來臨,紐約居民如何應對過敏問題,CAIPA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醫學博士、藥理學博士惠軼群受邀《紐約健康365》講解過敏的種類與治療方式,對於花粉過敏,她分享說可通過網頁或App查詢,如登陸pollen網站並輸入郵編後,即可實時監控所在位置第二天的過敏指數與可能出現的過敏原;惠軼群醫生還介紹,患者可通過皮膚或血液檢查,發現過敏源,有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等患者,也可通過接種脫敏針等治療這種疾病;想要了解更多治療過敏病症詳情,請收聽本期節目。
陳慶活醫生:哥哥患乳癌 妹提前篩檢救回一命
乳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四大殺手,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美國婦產科醫學博士、紐約下城以色列醫院主治醫生陳慶活做客《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陳慶活醫生表示,宮頸癌與乳腺癌等較易提前篩查,若女性有乳癌的家族病史,需留意相關檢查;他以一名女性患者舉例,指病人的母親與姊妹均未有乳癌病史,但她的哥哥卻因此離世,醫生得知後,為她檢查相關遺傳因子,結果呈陽性,之後使用微創手術摘除患者得輸卵管,並在活體檢測中發現癌變跡象,因及時治療,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其他更多預防女性癌症詳情請收聽本期題目。
茅永明醫生:走路走不穩 當心得了頸椎病
長時間使用手機與電腦,導致越來越多人患上肩頸痛,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生、醫學博士茅永明受邀《紐約健康365》節目,講解頸椎病的預防與治療方法。茅永明醫生是美國兒童、成人腦神經、癲癇與痛症專家,他在訪問中指出,外部受傷與內部免疫性疾病都可導致罹患頸椎病,他舉例說,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膽固醇的三高患者,因血液供氧不好,營養素無法正常送達,恐影響頸椎,可導致民眾患病,他還提醒,若民眾出現走路不穩,步履蹣跚的症狀,可能並非是腿部或腰椎的病徵,抑或是得了頸椎病;對於如何自測肩頸健康,茅永明醫生表示,民眾可通過仰頭看天花板,下頜轉到左肩與右肩位置等方法測試,若發現無法正常完成動作,建議向醫生問診,更多相關病徵詳情請聽本期節目。
伍子斌醫生:睡不好是焦慮症?醫師揭失眠主因
失眠變焦慮? CAIPA亞美醫師協會會員、醫學博士伍子斌在本期《紐約健康365》講解如何區分失眠症、神經衰弱與焦慮症,他指出長期失眠不一定發展成焦慮症,但若影響正常生活,應及時就醫尋求醫生專業意見。伍子斌醫生還表示,有失眠患者依賴藥物緩解病症,但此類方式治標不治本,建議患者通過專業治療,改變生活方式等,改善相關問題等,更多詳情請收聽本期節目。
覃艷君醫生:頭痛千萬種,您屬於哪一種?
頭痛的原因很復雜,身體上疾病,敏感的血管,神經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壓力焦慮等等,這些都能引發頭痛。頭痛的部位又不盡相同, 偏頭左右的, 前額後腦的等等。這些頭痛是斷斷續續,有些稍縱即逝,而有些頭痛可要命。 頭痛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頭痛千萬種,您屬於哪一種?不同的痛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狀表現。 由此,《紐約健康365》特邀亞美醫師協會的神經科覃艷君醫學博士來詳解有關頭痛的熱點問題。希望頭痛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診斷下盡快找到原因,無痛無恙。
許文瑞醫生:咳嗽引發的身體健康警訊!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反射動作。引發的原因很多種,有身體內在的狀況,也有外在環境的影響;有短暫性的咳嗽如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慢性持續性的咳嗽如肺疾病等。 咳嗽也是呼吸防禦機製,影響呼吸功能的咳嗽,是身體健康發出的警訊。特別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特異性的咳嗽是有潛在的疾病征兆。本期的《紐約健康365》節目為大家采訪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和理學碩士雙學位的資深內科專家許文瑞醫生,請他給大家解答民眾最關心的咳嗽醫學問題。
閻琳麗醫生:宮頸癌 – 可防可治的腫瘤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並被視為女性的最大殺手之一;但是,此癌癥也可以通過疫苗預防來治愈的腫瘤。 說到宮頸癌, 我們不得不說(HPV)人乳頭瘤病,因為可以這樣說,幾乎所有的宮頸癌基本都是由於HPV感染而引起的。 HPV是通過性行為感染的病毒,而在早期接種HPV疫苗能非常有效的預防宮頸癌病變。初期的宮頸癌沒有癥狀, 所以定期的篩查是非常重要。帶著對宮頸癌以及HPV疫苗的疑惑,我們特邀了亞美醫師協會醫師,美國婦產科專家、醫學博士閻琳麗醫生做客《紐約健康365》直播間,為大家科普宮頸癌與HPV的醫學知識,也希望女性朋友愛護自己,活出健康精彩的人生。
has context menu
陳瑞滿醫生:請不要忽略膀胱癌癥狀!- 早發現早治愈!
膀胱癌是常見癌症之一,是膀胱內壁上成細胞過度增殖異變的癌症。在以往的調查研究中,男性發病率多於女性,55歲以上的人患此癌的風險更高,且吸煙者患膀胱癌的機率是非吸煙者的三倍。如果您註意到尿液變色並且擔心可能含血,尿頻,排尿疼痛等癥狀;那麼,您就需要預約醫生來做進一步篩檢。今期的《紐約健康365》特別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美國泌尿科資深專家,醫學博士陳瑞滿醫生為我們科普膀胱癌話題, 也希望患者做到早發現早治愈。
劉玉清醫生:“癌”“瘤”不分,延誤病情。
人們常常說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其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症,它分良性與惡性。而癌症卻是惡性腫瘤的代名詞。但是民眾普遍對腫瘤與癌症基本概念分不清楚,既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又延誤了病情。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血液腫瘤專家,亞美醫師協會董事會醫生劉玉清醫學博士,由她為大家介紹多種腫瘤與癌症的篩查及建議治療方法。希望我們的民眾正確認知腫瘤與癌症,提高防癌抗癌意識,實現早診早治療。
李俊傑醫生:心臟“加油”要適量! (國粵雙版)
魚油一度成為王牌保健營養品,俗稱“腦黃金”,也有很多民眾每天是必吞一顆魚油膠囊。但是,最新醫學研究表明,長期過量的服用魚油將明顯增加心臟房顫風險。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率失常,年齡越大發生頻率越大。那麼我們該如何給心臟“加油”,保護好心臟?今期的CAIPA《紐約健康365》節目特別邀請美國心臟專科醫學博士,加拿大皇家醫學院心臟專科院士,前紐約西奈山心血管研究所副主任李俊傑醫生,為我們民眾解答疑惑,希望人人都有一顆健康強壯的心臟!
王耀明醫生:嬰幼兒呼吸道疾病
寶寶生病,爸媽揪心。日哭夜啼,小寶寶們總是在哭聲中傳遞著自己的情緒,奶爸奶媽們在不同哭頻中聽懂寶寶的心思。而醫生們卻能在寶寶哭聲中和他們的呼吸頻率中檢查到嬰兒的呼吸系統疾病,這是因為嬰兒的呼吸模式和頻率與我們成年人是不同的。在兒科會診時,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小兒呼吸系統的疾病。 RSV,發燒,感冒,流鼻涕,咽喉發炎,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等,這些常見疾病無時無刻的在折磨著寶寶脆弱的呼吸系統。今天的《紐約健康365》邀請了亞美醫師協會的王耀明資深兒科醫學博士為我們的寶媽寶爸們科普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知識,希望能更好的守護寶寶們的健康!
金物華醫生:長新冠與最新加強針
三年新冠疫情后,一些關鍵術語如“慢性新冠”,“長新冠“,”新冠后遺症“ 等出現在CDC的報告書上。那麼什麼是長新冠?又有哪些特徵?如何預判自己得了長新冠,有什麼長期影響?又該如何治療呢? FDA授權緊急使用輝瑞/BioNTech和莫德納(Moderna)公司最新研發的二價新冠mRNA加強針後,新版加強針和老疫苗有什麼不同?安全性怎麼樣?加強針間隔期多久?又有哪些副作用?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聚焦以上熱點問題,專訪美國內科醫學博士金物華醫生,金醫生2020-2022年被紐約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之一第一保健評為最佳質量的醫生(Top Quality Provider),是服務於華裔社區的優秀傑出醫生。歡迎大家收聽的同時,積極分享轉發,幫助更多得人獲得大紐約地區健康資訊。
劉偉醫生:紐約急診室爆滿!三大病毒齊聚:RSV+新冠+流感!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冬季流行的呼吸道合胞RSV病毒已經呈現上升趨勢;在與COVID-19新冠病毒,及流感病毒的交匯下,今年的疫情形勢變得愈發複雜。感染呼吸道合胞RSV病毒的人數激增,醫院診所求診患者絡繹不絕,各地醫療系統甚至超出負荷運轉。民眾對感染呼吸道合胞RSV病毒的症狀反應各不相同,普遍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是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此病毒,面臨更高的重症風險。
今期的《紐約健康365》請來亞美醫師協會的會員醫生,美國內科醫學博士劉偉醫生為我們民眾細解呼吸道合胞RSV病毒,能更好的做到診斷,治療及預防。歡迎收聽!
梁緯納醫生:用“心”維護,謹防心血管疾病。
隨著季節氣候的驟變,冬季亦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寒潮來襲時,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和增加心臟負荷並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病,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美國AHA心臟病協會調查顯示,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會死於心血管疾病。但是,有些民衆可能不知道,事實上有8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被預防的。控制三高和體重,戒烟並有健康的飲食,適度規律的運動等都能讓您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邀請到美國心臟內科雙科醫學博士梁緯納醫生,由他為我們民衆科普心血管疾病醫學知識。
許榕醫生:嬰幼兒餵養專題-嬰兒的腸胃功能發育及營養吸收
俗話説“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有奶喝的孩子最幸福”,寶寶的喂養經驗一直是奶爸奶媽們交流的主題。自新冠爆發以來,美國嬰兒配方奶粉曾出現嚴重短缺。主要是由於供應鏈問題以及污染問題而召回的幾種嬰兒配方奶粉產品,這些都給寶爸寶媽們造成緊張及感到困擾。本期《紐約健康365》節目聚焦了寶寶餵養問題,嬰幼兒的腸胃功能發育及營養吸收,母乳的營養,儲存,哺乳期、以及輔食品添加方面的注意事項等問題,我們特別采訪美國兒科醫學博士許榕醫生,聽聽專家的建議,希望各位新爸新媽們都有一本科學的育兒寶典。
王達醫生:焦慮,抑鬱-現代社會人類健康的最大隱患
生活中,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精神情緒問題。工作的壓力,忙碌的生活,不適應的環境等都能讓人陷入焦慮,抑鬱,躁鬱之中而不知。精神健康疾病對個人和家庭生活,以及在學校或者工作上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影響。對精神科醫生診斷學來説,病人的精神狀況不是健不健康的問題,而是嚴不嚴重的程度。那麼,如何判定與治療精神健康問題呢?抑鬱和焦慮這兩種最常見的心理健康疾病在大眾認知方面有哪些誤區呢? 《紐約健康365》節目特邀美國著名精神科醫學博士王達醫生做客直播間,用專家視角為您科普“精神健康”知識,愿您能走出陰霾,擁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