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一旦和牙齒沾上邊,就變得名聲不佳,這可絲毫沒有冤枉糖的意思,因為理由十分充足。牙齒表面經常黏附一層牙菌膜,而牙菌膜中的細菌會利用食物裡的糖份進行新陳代謝,產生一種酸素,而酸素可溶解牙齒表層的礦物質,侵蝕牙齒和牙齦而造成蛀牙。
在進食含糖份的食物二十分鐘後,短時間內牙菌膜所產生的酸素便能達到溶解牙齒表層礦物質的程度。但唾液可以中和酸素,防止礦物質繼續流失。不過唾液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中和酸素的功能。如果進食的次數頻密,牙齒受酸素侵蝕的次數也相應增加,蛀牙的機會就大增。從早上一杯加糖的咖啡,到晚上冰激淋甜點,您的牙齒都逃不脫這樣的遭遇。 那麼有何解決方案呢?Vankevich教授解釋說,這幾乎就是有關蔗糖的使用條理。在美國,大約有超過20%的 人,每天對著鏡子,都要問這個同樣的問題。有效的解決方案也是四個要點。
(1)減少吃糖,並盡量減少吃零食的次數,這樣可以減少牙齒受酸素侵蝕及發生蛀牙的機會。
(2)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並正確刷牙,堅持使用牙線清潔牙縫。
(3)牙科醫生可按個別情況及需要,在紋溝深及窄的臼齒上注入牙紋防蛀劑,把牙齒表面的深紋填平,防止牙菌膜積聚,達到防止蛀牙的目的。
(4)堅持每年定期到牙醫處檢查口腔及牙齒,並從牙醫那裏,獲得正確的護齒知識,以及儘早發現牙齒或牙齦疾病,使牙醫能夠及時作出適當有效的治療。
資料來源/WebMD th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