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月壇
CAIPA Health Awareness Month Program

關節疼痛管理  | Pain Management

膝關節疼痛原因 

•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承重的關節。造成膝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年齡增長所引起的退化性改變。年齡漸大,軟骨磨損便會逐漸導致退化性骨性關節炎,進而產生骨刺引發疼痛。 

• 另一個常見原因是體重過重。過度肥胖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容易使膝關節出現早期疼痛。此外,運動不當或長期缺乏運動也會導致膝關節不適。 

• 其他如飲食不健康因素、抽菸、喝酒等生活習慣,也會加重膝關節的疼痛症狀。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膝關節疼痛階段 

• 在早期,膝關節會出現輕微的彈響聲,走路時會有一點響出現該情況就要提高警惕,表示膝關節開始出現問題。此時不一定要馬上看醫生,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體重過重、運動方式不當,或是久坐不動,並嘗試改善這些習慣。 

• 如果在上下樓梯時感到疼痛、或有些困難,這可能代表膝關節的軟骨已經出現磨損,這時應考慮看醫生做檢查。 

• 當走平路也出現疼痛,甚至感覺腿部有些腫脹,可能關節裡已經發炎。這時應及早看醫生診斷是否為關節炎,或是其他引起疼痛的原因。 

膝關節疼痛的診斷 

膝關節的診斷通常透過X光片來觀察是否出現骨刺。骨刺其實是因為軟骨磨損後,骨頭受刺激而在邊緣增生所形成。 

 

膝關節的軟骨可以說是我們的「好朋友」,因為有了軟骨,才不會感覺疼痛。軟骨沒有神經支配,所以年輕時即使跑步、跳、爬樓梯、登山都沒問題,因為軟骨厚度大約有一厘米,能有效吸收衝擊。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但隨著年齡增長,軟骨會變薄,衝擊力就會傳到骨頭上,導致骨頭邊緣長出骨刺。這種骨刺在X光片上通常可以明顯看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在許多診所也配有B超設備在患者第一次看診時,無需馬上安排X光檢查,而是可以直接在診所通過B超診斷膝關節是否有積液、關節間隙是否變窄、是否有骨刺等。 

赫靖華醫生指出,膝關節的軟骨一旦磨損,就無法再自行生長,因為它沒有血液供應。不過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現在也有一些新的治療方式。 

如何保護膝關節 

日常生活中的細心保養很重要通過鍛鍊來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尤其是股四頭肌,它是維持膝關節動態平衡穩定的重要肌群 

膝關節有它內源性的保護關節機制,例如堅韌的軟骨和周圍的韌帶,但如果股四頭肌力量不足,膝關節容易變得不穩定,進而加速磨損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減少跑樓梯,尤其是上樓時避免提重物 
  • 盡量不蹲下,特別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膝關節軟骨已磨損,不應再加重 
  • 如登山、跪著等都會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 
  • 鍛鍊股四頭肌,有助於讓膝關節更穩定、延緩退化 

膝關節疼痛治療 

急性期B超檢查中發現關節內有積液,患者需服用消腫止痛藥並適當休息,減少磨損同時進行物理治療等保守療法。物理治療可分為: 

  • 被動治療如針灸、電療、熱敷 
  • 主動鍛鍊教導患者如何正確鍛鍊,增強股四頭肌力量 

 

如症狀仍未緩解,膝關節內還有積液,醫生會繼續使用消腫止痛藥。赫醫生指出,短期內使用藥物還是有效的,並沒有副作用。在服用藥物一至兩週後如積液未減,就會在B超引導下將積液抽出,並注射消炎止痛針進行消炎

軟骨出現磨損:X光或B超檢查顯示膝關節軟骨已有磨損,這時還需要預防,就是注射骨膠原,其作用是提供關節所需的營養與潤滑,減少軟骨磨損。這種注射會在B超引導下將骨膠原打入關節腔內。 

軟骨嚴重磨損:如磨損嚴重,現在還有一種較新的治療方法 PRP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方式是先從患者體內抽血,經機器提純出血小板生長因子,再注入關節腔中,可激活體內幹細胞,有助促進軟骨修復。不過,這種治療現時實施較少,因為多數保險計劃不包含。 

病況加重:情況惡化,保守治療無效,且軟骨已嚴重磨損、骨頭裸露,患者出現行走困難,甚至夜間疼痛,這時通常會建議轉診至骨科醫,評估是否需要關節置換手術 

下腰痛的原因 

下腰痛是常見的疼痛問題之一,通常不需要看急診。從年輕時開始,腰椎間盤就會逐漸出現退化,因此在30歲到50歲之間是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 

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 反覆彎腰的動作 
  • 不適當的搬重物動作 
  • 久坐不動 

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腰椎間盤壓力,導致下腰部不適或疼痛

每一節的椎體之間是腰椎間盤在椎體的後方,則由椎小關節來相互連接。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常見的下腰痛 

椎間盤、椎小關節與骶下關節,是最常見的腰痛 

1. 椎間盤:超過 50% 的腰痛與椎體和椎間盤有關。當椎間盤的壓力增高,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後面的神經時,就會引起坐骨神經痛。該神經也是負責支配腿部的。這是年輕人中較常見的疼痛。 

  • 第二種情況是椎間盤源性病變,即使沒有壓迫神經,但椎間盤本身出現裂口或缺血,也會造成疼痛。這種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例如長時間久坐後感到腰酸不適,就是椎間盤壓力過高的表現。針對這類情況,改善坐姿、加強腹肌與背肌的鍛鍊,就能降低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 

2. 椎小關節:該情況常見於長者,症狀為單純的腰痛,最多可能輕微延伸至大腿,但沒有超過膝蓋。這通常與椎小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有關。椎小關節是有軟骨的小關節,當關節壓力過高時,會產生急性發炎,導致腰部肌肉緊繃與痙攣,屬於下腰痛的一種,約佔所有腰痛的 30%。 

3. 骶下關節:骶下關節疼痛通常會在臀部兩邊產生酸痛感,約佔腰痛患者的 15%20%。 

年輕性腰腿痛 

椎間盤退化主要是指椎間盤內的水分開始減少。二十幾歲時,椎間盤仍飽滿、水分充足,具有良好的彈性,可以自己修復及回縮。然而,如果在這個階段受到不適當的壓力,例如長時間姿勢不良、久坐少動,就有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也稱為年輕性腰腿痛這種疼痛可能會反覆發作。鍛鍊強化腹肌背肌,降低椎間盤壓力,會有助於自行修復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多長時間才算久坐

如果本身腰椎健康,坐姿也正確,那麼坐一到兩個小時通常沒有問題。但如果已有腰椎問題,例如椎間盤有裂口,建議每坐30分鐘就起身走動以減少腰椎的負擔。 

腰椎管狹窄 

對於許多長者而言,腰椎管狹窄是很常見的腰痛。腰椎的中間有一條神經,稱為「腰椎管」,腿部所需的神經都由此通過。隨著年齡增長,因為骨質增生、韌帶肥厚等退化性變化,腰椎管會逐漸變窄。許多老年人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是老年性腰椎管狹窄的常見表現 

  • 走路有困難,需要彎腰或倚靠拐杖才能繼續行走 
  • 每走一兩條街就要坐下休息後才能繼續走 

腰椎管狹窄治療方式 

使用拐杖:醫生會給患者配拐杖使用拐杖可讓身體微微前傾,能減輕椎管內神經的壓力,幫助延長行走時間。 

運動鍛鍊:指導患者鍛鍊小腿與大腿力量,特別是股四頭肌坐著的時候把腿抬起來、腳尖上翹等 

物理治療:針灸可幫助放鬆肌肉張力。 

急性期(走路困難)的藥物治療:可在診所X光引導下注射消炎藥至椎管內神經因發炎產生水腫,導致椎管空間變得更狹窄注射後可消除發炎緩解壓迫。 

文源: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痛症專科赫靖華醫生
Sponsored by: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Images: Freepik, Vecteezy

 

Share:

More Posts

三月, 牙齒健康

牙結石(Dental Health)一般是因為食物殘渣黏附在牙齒上未經清潔而逐漸累積,最終鈣化形成的。初期的牙垢相對容易清理,使用清水或刷牙可以清除。

Read More »

二月,視力健康

糖尿病不可忽視!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眼疾。本期視頻,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眼科醫生李栩欣將講解這些疾病的影響,以及現代人常見的乾眼症,並分享各年齡階段的眼科檢查指南。

Read More »

一月, 結腸癌

結腸癌(Colorectal Cancer)目前在美國是男性和女性的第三大癌症之一,也是第四大癌症死亡的原因。亞美醫師協會成員、邱賀醫生指出,美國結腸癌的發生率約為4% ~ 6%,大多數病例發生在50歲以上。

Read More »

十二月,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的複雜性在於,一個人的內心思想或感受出現問題時,往往難以自行察覺。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也會影響我們的精神健康狀態

Read More »

健康月壇
CAIPA Health Awareness Month Program

關節疼痛管理  | Pain Management

膝關節疼痛原因 

•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承重的關節。造成膝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年齡增長所引起的退化性改變。年齡漸大,軟骨磨損便會逐漸導致退化性骨性關節炎,進而產生骨刺引發疼痛。 

• 另一個常見原因是體重過重。過度肥胖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容易使膝關節出現早期疼痛。此外,運動不當或長期缺乏運動也會導致膝關節不適。 

• 其他如飲食不健康因素、抽菸、喝酒等生活習慣,也會加重膝關節的疼痛症狀。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膝關節疼痛階段 

• 在早期,膝關節會出現輕微的彈響聲,走路時會有一點響出現該情況就要提高警惕,表示膝關節開始出現問題。此時不一定要馬上看醫生,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體重過重、運動方式不當,或是久坐不動,並嘗試改善這些習慣。 

• 如果在上下樓梯時感到疼痛、或有些困難,這可能代表膝關節的軟骨已經出現磨損,這時應考慮看醫生做檢查。 

• 當走平路也出現疼痛,甚至感覺腿部有些腫脹,可能關節裡已經發炎。這時應及早看醫生診斷是否為關節炎,或是其他引起疼痛的原因。 

膝關節疼痛的診斷 

膝關節的診斷通常透過X光片來觀察是否出現骨刺。骨刺其實是因為軟骨磨損後,骨頭受刺激而在邊緣增生所形成。 

 

膝關節的軟骨可以說是我們的「好朋友」,因為有了軟骨,才不會感覺疼痛。軟骨沒有神經支配,所以年輕時即使跑步、跳、爬樓梯、登山都沒問題,因為軟骨厚度大約有一厘米,能有效吸收衝擊。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但隨著年齡增長,軟骨會變薄,衝擊力就會傳到骨頭上,導致骨頭邊緣長出骨刺。這種骨刺在X光片上通常可以明顯看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在許多診所也配有B超設備在患者第一次看診時,無需馬上安排X光檢查,而是可以直接在診所通過B超診斷膝關節是否有積液、關節間隙是否變窄、是否有骨刺等。 

赫靖華醫生指出,膝關節的軟骨一旦磨損,就無法再自行生長,因為它沒有血液供應。不過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現在也有一些新的治療方式。 

如何保護膝關節 

日常生活中的細心保養很重要通過鍛鍊來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尤其是股四頭肌,它是維持膝關節動態平衡穩定的重要肌群 

膝關節有它內源性的保護關節機制,例如堅韌的軟骨和周圍的韌帶,但如果股四頭肌力量不足,膝關節容易變得不穩定,進而加速磨損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減少跑樓梯,尤其是上樓時避免提重物 
  • 盡量不蹲下,特別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膝關節軟骨已磨損,不應再加重 
  • 如登山、跪著等都會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 
  • 鍛鍊股四頭肌,有助於讓膝關節更穩定、延緩退化 

膝關節疼痛治療 

急性期B超檢查中發現關節內有積液,患者需服用消腫止痛藥並適當休息,減少磨損同時進行物理治療等保守療法。物理治療可分為: 

  • 被動治療如針灸、電療、熱敷 
  • 主動鍛鍊教導患者如何正確鍛鍊,增強股四頭肌力量 

 

如症狀仍未緩解,膝關節內還有積液,醫生會繼續使用消腫止痛藥。赫醫生指出,短期內使用藥物還是有效的,並沒有副作用。在服用藥物一至兩週後如積液未減,就會在B超引導下將積液抽出,並注射消炎止痛針進行消炎

軟骨出現磨損:X光或B超檢查顯示膝關節軟骨已有磨損,這時還需要預防,就是注射骨膠原,其作用是提供關節所需的營養與潤滑,減少軟骨磨損。這種注射會在B超引導下將骨膠原打入關節腔內。 

軟骨嚴重磨損:如磨損嚴重,現在還有一種較新的治療方法 PRP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方式是先從患者體內抽血,經機器提純出血小板生長因子,再注入關節腔中,可激活體內幹細胞,有助促進軟骨修復。不過,這種治療現時實施較少,因為多數保險計劃不包含。 

病況加重:情況惡化,保守治療無效,且軟骨已嚴重磨損、骨頭裸露,患者出現行走困難,甚至夜間疼痛,這時通常會建議轉診至骨科醫,評估是否需要關節置換手術 

下腰痛的原因 

下腰痛是常見的疼痛問題之一,通常不需要看急診。從年輕時開始,腰椎間盤就會逐漸出現退化,因此在30歲到50歲之間是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 

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 反覆彎腰的動作 
  • 不適當的搬重物動作 
  • 久坐不動 

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腰椎間盤壓力,導致下腰部不適或疼痛

每一節的椎體之間是腰椎間盤在椎體的後方,則由椎小關節來相互連接。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常見的下腰痛 

椎間盤、椎小關節與骶下關節,是最常見的腰痛 

1. 椎間盤:超過 50% 的腰痛與椎體和椎間盤有關。當椎間盤的壓力增高,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後面的神經時,就會引起坐骨神經痛。該神經也是負責支配腿部的。這是年輕人中較常見的疼痛。 

  • 第二種情況是椎間盤源性病變,即使沒有壓迫神經,但椎間盤本身出現裂口或缺血,也會造成疼痛。這種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例如長時間久坐後感到腰酸不適,就是椎間盤壓力過高的表現。針對這類情況,改善坐姿、加強腹肌與背肌的鍛鍊,就能降低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 

2. 椎小關節:該情況常見於長者,症狀為單純的腰痛,最多可能輕微延伸至大腿,但沒有超過膝蓋。這通常與椎小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有關。椎小關節是有軟骨的小關節,當關節壓力過高時,會產生急性發炎,導致腰部肌肉緊繃與痙攣,屬於下腰痛的一種,約佔所有腰痛的 30%。 

3. 骶下關節:骶下關節疼痛通常會在臀部兩邊產生酸痛感,約佔腰痛患者的 15%20%。 

年輕性腰腿痛 

椎間盤退化主要是指椎間盤內的水分開始減少。二十幾歲時,椎間盤仍飽滿、水分充足,具有良好的彈性,可以自己修復及回縮。然而,如果在這個階段受到不適當的壓力,例如長時間姿勢不良、久坐少動,就有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也稱為年輕性腰腿痛這種疼痛可能會反覆發作。鍛鍊強化腹肌背肌,降低椎間盤壓力,會有助於自行修復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多長時間才算久坐

如果本身腰椎健康,坐姿也正確,那麼坐一到兩個小時通常沒有問題。但如果已有腰椎問題,例如椎間盤有裂口,建議每坐30分鐘就起身走動以減少腰椎的負擔。 

腰椎管狹窄 

對於許多長者而言,腰椎管狹窄是很常見的腰痛。腰椎的中間有一條神經,稱為「腰椎管」,腿部所需的神經都由此通過。隨著年齡增長,因為骨質增生、韌帶肥厚等退化性變化,腰椎管會逐漸變窄。許多老年人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是老年性腰椎管狹窄的常見表現 

  • 走路有困難,需要彎腰或倚靠拐杖才能繼續行走 
  • 每走一兩條街就要坐下休息後才能繼續走 

腰椎管狹窄治療方式 

使用拐杖:醫生會給患者配拐杖使用拐杖可讓身體微微前傾,能減輕椎管內神經的壓力,幫助延長行走時間。 

運動鍛鍊:指導患者鍛鍊小腿與大腿力量,特別是股四頭肌坐著的時候把腿抬起來、腳尖上翹等 

物理治療:針灸可幫助放鬆肌肉張力。 

急性期(走路困難)的藥物治療:可在診所X光引導下注射消炎藥至椎管內神經因發炎產生水腫,導致椎管空間變得更狹窄注射後可消除發炎緩解壓迫。 

文源: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痛症專科赫靖華醫生
Sponsored by: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Images: Freepik, Vecteezy

 

Share:

CHAMP - Dental Health

三月, 牙齒健康

牙結石(Dental Health)一般是因為食物殘渣黏附在牙齒上未經清潔而逐漸累積,最終鈣化形成的。初期的牙垢相對容易清理,使用清水或刷牙可以清除。

CHAMP - 視力健康 Vision Health

二月,視力健康

糖尿病不可忽視!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眼疾。本期視頻,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眼科醫生李栩欣將講解這些疾病的影響,以及現代人常見的乾眼症,並分享各年齡階段的眼科檢查指南。

一月, 結腸癌

結腸癌(Colorectal Cancer)目前在美國是男性和女性的第三大癌症之一,也是第四大癌症死亡的原因。亞美醫師協會成員、邱賀醫生指出,美國結腸癌的發生率約為4% ~ 6%,大多數病例發生在50歲以上。

十二月,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的複雜性在於,一個人的內心思想或感受出現問題時,往往難以自行察覺。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也會影響我們的精神健康狀態

健康月壇
CAIPA Health Awareness Month Program

關節疼痛管理  | Pain Management

膝關節疼痛原因 

•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承重的關節。造成膝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年齡增長所引起的退化性改變。年齡漸大,軟骨磨損便會逐漸導致退化性骨性關節炎,進而產生骨刺引發疼痛。 

• 另一個常見原因是體重過重。過度肥胖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容易使膝關節出現早期疼痛。此外,運動不當或長期缺乏運動也會導致膝關節不適。 

• 其他如飲食不健康因素、抽菸、喝酒等生活習慣,也會加重膝關節的疼痛症狀。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膝關節疼痛階段 

• 在早期,膝關節會出現輕微的彈響聲,走路時會有一點響出現該情況就要提高警惕,表示膝關節開始出現問題。此時不一定要馬上看醫生,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體重過重、運動方式不當,或是久坐不動,並嘗試改善這些習慣。 

• 如果在上下樓梯時感到疼痛、或有些困難,這可能代表膝關節的軟骨已經出現磨損,這時應考慮看醫生做檢查。 

• 當走平路也出現疼痛,甚至感覺腿部有些腫脹,可能關節裡已經發炎。這時應及早看醫生診斷是否為關節炎,或是其他引起疼痛的原因。 

膝關節疼痛的診斷 

膝關節的診斷通常透過X光片來觀察是否出現骨刺。骨刺其實是因為軟骨磨損後,骨頭受刺激而在邊緣增生所形成。 

 

膝關節的軟骨可以說是我們的「好朋友」,因為有了軟骨,才不會感覺疼痛。軟骨沒有神經支配,所以年輕時即使跑步、跳、爬樓梯、登山都沒問題,因為軟骨厚度大約有一厘米,能有效吸收衝擊。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但隨著年齡增長,軟骨會變薄,衝擊力就會傳到骨頭上,導致骨頭邊緣長出骨刺。這種骨刺在X光片上通常可以明顯看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在許多診所也配有B超設備在患者第一次看診時,無需馬上安排X光檢查,而是可以直接在診所通過B超診斷膝關節是否有積液、關節間隙是否變窄、是否有骨刺等。 

赫靖華醫生指出,膝關節的軟骨一旦磨損,就無法再自行生長,因為它沒有血液供應。不過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現在也有一些新的治療方式。 

如何保護膝關節 

日常生活中的細心保養很重要通過鍛鍊來增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尤其是股四頭肌,它是維持膝關節動態平衡穩定的重要肌群 

膝關節有它內源性的保護關節機制,例如堅韌的軟骨和周圍的韌帶,但如果股四頭肌力量不足,膝關節容易變得不穩定,進而加速磨損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減少跑樓梯,尤其是上樓時避免提重物 
  • 盡量不蹲下,特別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膝關節軟骨已磨損,不應再加重 
  • 如登山、跪著等都會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 
  • 鍛鍊股四頭肌,有助於讓膝關節更穩定、延緩退化 

膝關節疼痛治療 

急性期B超檢查中發現關節內有積液,患者需服用消腫止痛藥並適當休息,減少磨損同時進行物理治療等保守療法。物理治療可分為: 

  • 被動治療如針灸、電療、熱敷 
  • 主動鍛鍊教導患者如何正確鍛鍊,增強股四頭肌力量 

 

如症狀仍未緩解,膝關節內還有積液,醫生會繼續使用消腫止痛藥。赫醫生指出,短期內使用藥物還是有效的,並沒有副作用。在服用藥物一至兩週後如積液未減,就會在B超引導下將積液抽出,並注射消炎止痛針進行消炎

軟骨出現磨損:X光或B超檢查顯示膝關節軟骨已有磨損,這時還需要預防,就是注射骨膠原,其作用是提供關節所需的營養與潤滑,減少軟骨磨損。這種注射會在B超引導下將骨膠原打入關節腔內。 

軟骨嚴重磨損:如磨損嚴重,現在還有一種較新的治療方法 PRP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方式是先從患者體內抽血,經機器提純出血小板生長因子,再注入關節腔中,可激活體內幹細胞,有助促進軟骨修復。不過,這種治療現時實施較少,因為多數保險計劃不包含。 

病況加重:情況惡化,保守治療無效,且軟骨已嚴重磨損、骨頭裸露,患者出現行走困難,甚至夜間疼痛,這時通常會建議轉診至骨科醫,評估是否需要關節置換手術 

下腰痛的原因 

下腰痛是常見的疼痛問題之一,通常不需要看急診。從年輕時開始,腰椎間盤就會逐漸出現退化,因此在30歲到50歲之間是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 

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 反覆彎腰的動作 
  • 不適當的搬重物動作 
  • 久坐不動 

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腰椎間盤壓力,導致下腰部不適或疼痛

每一節的椎體之間是腰椎間盤在椎體的後方,則由椎小關節來相互連接。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常見的下腰痛 

椎間盤、椎小關節與骶下關節,是最常見的腰痛 

1. 椎間盤:超過 50% 的腰痛與椎體和椎間盤有關。當椎間盤的壓力增高,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後面的神經時,就會引起坐骨神經痛。該神經也是負責支配腿部的。這是年輕人中較常見的疼痛。 

  • 第二種情況是椎間盤源性病變,即使沒有壓迫神經,但椎間盤本身出現裂口或缺血,也會造成疼痛。這種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例如長時間久坐後感到腰酸不適,就是椎間盤壓力過高的表現。針對這類情況,改善坐姿、加強腹肌與背肌的鍛鍊,就能降低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 

2. 椎小關節:該情況常見於長者,症狀為單純的腰痛,最多可能輕微延伸至大腿,但沒有超過膝蓋。這通常與椎小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有關。椎小關節是有軟骨的小關節,當關節壓力過高時,會產生急性發炎,導致腰部肌肉緊繃與痙攣,屬於下腰痛的一種,約佔所有腰痛的 30%。 

3. 骶下關節:骶下關節疼痛通常會在臀部兩邊產生酸痛感,約佔腰痛患者的 15%20%。 

年輕性腰腿痛 

椎間盤退化主要是指椎間盤內的水分開始減少。二十幾歲時,椎間盤仍飽滿、水分充足,具有良好的彈性,可以自己修復及回縮。然而,如果在這個階段受到不適當的壓力,例如長時間姿勢不良、久坐少動,就有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也稱為年輕性腰腿痛這種疼痛可能會反覆發作。鍛鍊強化腹肌背肌,降低椎間盤壓力,會有助於自行修復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多長時間才算久坐

如果本身腰椎健康,坐姿也正確,那麼坐一到兩個小時通常沒有問題。但如果已有腰椎問題,例如椎間盤有裂口,建議每坐30分鐘就起身走動以減少腰椎的負擔。 

腰椎管狹窄 

對於許多長者而言,腰椎管狹窄是很常見的腰痛。腰椎的中間有一條神經,稱為「腰椎管」,腿部所需的神經都由此通過。隨著年齡增長,因為骨質增生、韌帶肥厚等退化性變化,腰椎管會逐漸變窄。許多老年人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是老年性腰椎管狹窄的常見表現 

  • 走路有困難,需要彎腰或倚靠拐杖才能繼續行走 
  • 每走一兩條街就要坐下休息後才能繼續走 

腰椎管狹窄治療方式 

使用拐杖:醫生會給患者配拐杖使用拐杖可讓身體微微前傾,能減輕椎管內神經的壓力,幫助延長行走時間。 

運動鍛鍊:指導患者鍛鍊小腿與大腿力量,特別是股四頭肌坐著的時候把腿抬起來、腳尖上翹等 

物理治療:針灸可幫助放鬆肌肉張力。 

急性期(走路困難)的藥物治療:可在診所X光引導下注射消炎藥至椎管內神經因發炎產生水腫,導致椎管空間變得更狹窄注射後可消除發炎緩解壓迫。 

文源: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痛症專科赫靖華醫生
Sponsored by: CHAMP - Pain Management 關節疼痛管理

Images: Freepik, Vecteezy

 

Share:

CHAMP - Dental Health

三月, 牙齒健康

牙結石(Dental Health)一般是因為食物殘渣黏附在牙齒上未經清潔而逐漸累積,最終鈣化形成的。初期的牙垢相對容易清理,使用清水或刷牙可以清除。

CHAMP - 視力健康 Vision Health

二月,視力健康

糖尿病不可忽視!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眼疾。本期視頻,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眼科醫生李栩欣將講解這些疾病的影響,以及現代人常見的乾眼症,並分享各年齡階段的眼科檢查指南。

一月, 結腸癌

結腸癌(Colorectal Cancer)目前在美國是男性和女性的第三大癌症之一,也是第四大癌症死亡的原因。亞美醫師協會成員、邱賀醫生指出,美國結腸癌的發生率約為4% ~ 6%,大多數病例發生在50歲以上。

十二月, 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的複雜性在於,一個人的內心思想或感受出現問題時,往往難以自行察覺。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也會影響我們的精神健康狀態

您好
亞美醫師協會醫生會員 亞美醫師協會醫生會員 亞美醫師協會醫生會員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