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專家日前在亞美醫師協會基金會等舉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圓桌會議中指,亞裔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面對諸多挑戰。(牟蘭╱攝影)
近期「世界日報」的一篇深度報導 心理診所╱亞裔青少年的沉默危機 「我求救了,沒人能幫我」指出,越來越多華裔青少年正面臨焦慮、憂鬱與情緒壓力。然而,文化污名、語言障礙、家庭觀念、資源短缺與醫療可及性等因素,使他們成為最少尋求心理支援的族群之一,即使希望求助也沒人能提供援助。
本次報導特別專訪了 亞美醫師協會(CAIPA)會員兒科醫生王耀明、兒科醫生劉靜文、臨床社工劉元芬以及 CAIPA慈善基金會執行總監沈卉(Peggy Sheng),分享了亞裔家庭常見的心理健康迷思,並呼籲社區、學校與醫療體系攜手合作,打造一個更具文化敏感度的支持網絡。

劉元芬表示,常見的華裔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包括憂鬱症、焦慮症、進食障礙、適應障礙,以及上癮行為。(劉元芬提供)

王耀明建議,家長應定期與孩子進行簡單對話,了解他們的情緒狀況與交友情形,及早發現異常。(亞美醫師協會提供)

劉靜文指出,如同成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務在醫療保險上也存在諸多限制。(亞美醫師協會提供)

沈卉指,亞美醫協慈善基金會自2020年起每月舉辦心理健康講座與急救培訓,幫助家長學會與青少年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