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健康 | Vision Health
糖尿病不可忽視!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眼疾。本期視頻,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眼科醫生李栩欣將講解這些疾病的影響,以及現代人常見的乾眼症,並分享各年齡階段的眼科檢查指南。
糖尿病眼病

亞美醫師協會成員、眼科李栩欣醫生講解了糖尿病眼病的形成,由於長期血糖過高導致眼部毛細血管病變,進而引發四類眼部疾病:
- 視網膜病變:分為兩個階段。
- 早期:眼睛的毛細血管變弱,容易滲漏液體或血液,形成細小的血管瘤。
- 晚期:視網膜因長期缺氧而形成新生異常血管,這些血管脆弱易破裂,會導致疤痕形成、視網膜脫落或玻璃體充血,從而引起視力嚴重下降。
- 視網膜黃斑水腫
- 青光眼
- 白內障
糖尿病眼病症狀
- 視網膜病變早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若出現症狀,早期通常是視力模糊,或看到黑點或漂浮物(飛蚊症)。
- 如果伴隨黃斑水腫,會導致中央視力下降,影響看人臉或閱讀。
- 如果是青光眼,會引起眼睛脹痛,嚴重時周邊視野縮小,看東西的範圍逐漸變小。
- 白內障則會導致視物模糊,夜間視力下降,看東西會偏黃或較暗。
- 若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嚴重的話會導致失明。


糖尿病眼病治療
李醫生指出,糖尿病眼病的治療要視乎情況。
- 對於早期的視網膜病變,通常建議定期觀察確保病情未惡化。
- 如果是黃斑中心水腫或異常血管增生,醫生會在眼內注射抗血管內層生長因子藥物,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長。黃斑水腫,也可以使用類固醇注射來消除水腫,幫助視力恢復。
- 青光眼的治療方式包括眼藥水、激光或手術,以降低眼壓並防止視力惡化。
- 白內障,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則需要進行白內障切除手術。
- 如眼球玻璃體充血,就要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
- 此外,如果視網膜脫落,則需要通過手術修補視網膜。
如果確診糖尿病,無論是否有症狀都應每年進行一次眼科檢查。由於早期的糖尿病眼病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定期檢查能夠及早發現並治療。
眼乾症症狀
乾眼症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隨著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越來越多人出現乾眼症的症狀。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灼熱感、刺痛,或異物感。有時眼睛會發紅、畏光,見到光線會流淚。此外,風吹時淚水會增多,或感覺眼睛很難睜開,這些都可能是乾眼症的症狀。

乾眼症的原因
乾眼症的原因有三方面,與眼淚的三種成分有關:
- 淚液分泌不足:很多時候是因為年紀漸大或免疫系統疾病導致淚腺分泌減少。
- 淚液揮發過快: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眨眼頻率減少,或環境過於乾燥,使眼淚流失比較快。
- 淚液成分異常:眼淚中的成分失衡,影響眼睛的濕潤度。
舒緩乾眼症
使用人工淚液:可補充淚液,減少眼睛乾澀不適。
調整室內濕度:保持40%~60%的濕度較為理想,很多時候開暖氣或冷氣導致室內濕度大概只有30%,就會令眼睛不舒服。
遵守20-20-20休息法則:每20 分鐘使用電子產品後,就抬頭看20 尺以外的物體20 秒,有助於減少眼睛乾燥。
看醫生治療:如症狀嚴重,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消炎眼藥水幫助淚液分泌。
養成良好習慣:保持充足睡眠、多喝水,維持身體水分平衡,有助預防乾眼症。

眼科檢查
美國眼科學會視力檢查建議:
兒童:建議3歲開始檢查視力,4至5歲檢查一次,5歲後每1至2年檢查一次。
成年人(無眼疾或症狀者):
40至54歲:每2至4年檢查一次。
55至64歲:每1至3年檢查一次。
65歲以上:每1至2年檢查一次。
糖尿病患者需每年檢查一次。
對眼睛有益的食物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對眼睛視網膜及乾眼症都有幫助:
- 維生素A:有助於預防夜盲症、保護黃斑、減少乾眼症風險。可從深綠色蔬菜、胡蘿蔔、魚肝油中攝取。
- 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預防白內障和黃斑病變,如各類蔬菜和水果。
- 維生素E:同樣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保護視網膜,可從堅果、核桃等食物中獲取。
-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對黃斑健康極為重要,如胡蘿蔔、黃色和橙色蔬果,以及深綠色蔬菜。
-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預防乾眼症,主要是從深海魚類中攝取。

日常護眼建議
- 20-20-20 休息法則:每20 分鐘使用電子產品後,抬頭看20 尺以外的物體20 秒,減少眼睛疲勞。
- 適當的光線:看電子產品時,室內光線應適中,避免過亮或過暗。
- 保持室內濕度:避免環境過於乾燥,以降低乾眼症風險。
- 閱讀及看電視距離:看書時應保持15~25英寸的位置,看電視應距離約10英尺。
- 戶外防護:配戴100% 阻擋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因紫外線容易引起白內障與黃斑病變風險。同時,避免在行駛的車輛裡或強烈的陽光下閱讀,以減少眼睛疲勞和視力受損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