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天腳步的到來,腦血管疾病的病例也日漸增多,腦中風的發生率亦隨之增加。在美國,中風是導致傷殘的最大因素,也是高居第三位的致死原因,僅次於心臟病及癌症。當天氣轉寒,血管便會收縮,增加心臟的工作量,心臟肌肉也需要更多的氧氣來供應,如果心臟動脈有所硬化,便容易發生問題。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即是腦中風,這是一種突發性的神經學問題。腦中風是成年人最常見、最重要的腦部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什麼是中風?它是腦血管發生了意外所引起的病變。當帶有氧氣的血液不能達到大腦時,便會發生中風;而腦細 胞突然失去了重要的血液與氧氣供應,便會喪失說話、走路或呼吸等功能。通常,腦中風多是由於動脈血管破裂,或是因為血栓阻塞而引起的,因此有人稱呼中風是「大腦的突發病」。根據統計分析,大多數的中風是由於動脈遭血栓阻塞而引起,這些血栓是在心臟、或身體其他部位凝結形成,或是動脈血管壁上逐漸形成的斑塊、脂肪的沈積物等,這些塊狀物會在血管裡造成阻塞,引發中風。至於動脈血管的破裂,則是由於血 管壁的薄弱處發生破裂而引起,亦有少數的情況,是因為先天性畸形而導致腦動脈的破裂。
中風是導致傷殘的重大因素
根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近五十萬人受到中風的傷害;其中有百分之卅,約十五萬人因而喪生;雖然其他百分之七十的人獲救治,得以生存的卅五萬病人, 終其一生的生活則會發生改變,不但對患者本身,也為家庭與家人的往後生活, 帶來重大的影響。因此,面對一名受到傷殘的中風病人,社會亦將付出重大的復健代價。
中風病患的症狀各不相同,有的局部癱瘓,有的是言語困難,有些則會喪失記憶;除了造成病人本身的種種不便,也使得照顧患者的家人親友,增 添心力交瘁的困擾。 引發腦血管疾病的症狀很多,醫 師指出,動靜脈畸形、海綿狀的血管瘤、動脈瘤、腦出血、腦缺血,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一旦急性發作,便會引起中風。
特別是在美加地區,漢堡、薯條、起司等西方飲食的膽固醇含量較高,華人移民後,這類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亦隨之增加,動脈狹窄的病例也愈見增多。其中,頸動脈狹窄引起的中風, 則愈見頻繁。
頸動脈屬於大血管,是心臟與腦之間的主要血液供應通路, 攝取過多的膽固醇,容易使大血管阻塞、硬化,形成血栓。如果血栓循著血液循環跑到大腦, 就會引起梗塞; 血栓不大時,不一定會出現嚴重的中風症狀,然而頸動脈的狹窄並不容易及早得知,一般是在狹窄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時,患者才得察知, 引發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已大為升高,是相當危險的。
導致中風的危險包括:年齡、性別、種族、糖尿病及中風的家族病史等多種因素,這些致病原因或許難以控制,但是醫學科技研發進步,有些導致中風的因素卻是可以控制的,包 括疾病與生活兩大方面。醫師指出, 能夠控制疾病的發展,並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大為降低中風的危險性。
控制經由疾病引發的中風危機
如果過去有過中風病史,曾經患有腦中風的病人,統計分析指出, 再度發作的危險機率,會較常人增加十倍之高。另外,曾發生暫時性腦缺血的人,之後罹患腦中風的機率也很高。至於曾經患過腦中風的病人,統計顯示,每年仍有百分之十再度病發的可能。
曾經發生中風,發作的原因是形成血凝塊,或是動脈遭受阻塞,經過藥物或是外科手術治療後,則可減少再次發生中風的危險。 若是曾經發生過「暫時性缺血」 的症狀,更應提高警覺,它所導致的中風危機,亦較常人要高出十倍之多。
「暫時性缺血」亦稱為TIA,它 與血凝塊與動脈堵塞有關,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血管硬化,而造成血液循環的異常,血管壁因為脂肪貯 積,出現狹窄情況而減少血液的流量,構成健康的危險訊號。然而,經過藥物與手術治療, 可以減少引發大 中風的危機。 心臟病的影響,尤其是特別類型 的不規則心跳,被稱為「心房纖維顫動」(即AF),它易導致心臟內形成血凝塊,以及血栓流向腦部,會增加 四至六倍引發中風的機率。
「心房纖維顫動」可以經由藥物治療,其它的心臟病亦可透過手術、 藥物、飲食與運動,來改善病情。患者若能依醫囑治療,按時服藥,可以 大為減少引發中風的可能。 高血壓與中風的發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預防腦中風,最經濟有效, 也是最為重要的方法,就是長期且有效的控制高血壓。如果血壓的收縮壓/舒張壓長期高於140/90mmHg (毫米水銀汞柱),發生中風的危險會增加四至六倍。
特別是在嚴寒的天氣裡,由於身體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往往會使血壓增高, 包括沒有高血壓病史的人, 以及經藥物控制的高血壓病患,在 寒天裡的血壓均有可能形成升高的現象,要減少中風的機率,冬天氣溫降低,尤其是寒流來襲時,更不可忽略血壓的升降情況。
控制高血壓可有效預防腦中風
幸好,大多數的高血壓可以通過飲食調節、運動、減肥,以及藥物治療等的綜合措施,得以有效控制血 壓,而大為降低中風的危機。 頸動脈狹窄引起的病變,也是引發中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頸動脈的內壁,因為平日攝取過多的膽固醇, 導致阻塞、硬化,形成脂肪沈積物的血栓,易使血管梗塞;這種現象使得引發中風的危險性,比一般人要增多三倍。
頸動脈狹窄、硬化,可以根據阻塞的程度,進行血栓消除的外科手術,來清理頸動脈的阻塞現象。研究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患者,若能及時清除頸動脈的血栓,可以減少 一些兩年內發生中風的機率。 除了疾病對引發中風的影響外, 平時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也與中風的發作息息相關。
吸菸,在眾多的保健認知教育中,醫界及公共衛生官員一直呼籲大眾, 及早戒掉吸菸的習慣,因為吸菸 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傷害至鉅,有許多疾病的染患,均與吸菸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經醫界研究已獲知,吸菸會損傷血管壁,加速動脈的硬化速度,同時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負擔,它會使吸菸者的中風危險度,較常人增加兩倍。 然而,如果今天就戒菸,研究分 析顯示,在兩年裡,將會明顯的減少中風的危險性;而在五年內 ,戒菸者與不吸菸者患上中風的機率,則是一 樣的。這透露出,吸菸與否和引發中風的機率,是息息相關的。 此外,膽固醇過高,體重超重, 運動量不夠,飲酒過多等,均會增加引發中風的危機。
執行正確的飲食調節,選食低脂肪、低鹽飲食,控制飲酒量, 從生活上著手,可以與中風保 持距離。 除了疾病原因所引發的中風,個人及家庭的生活方式是否足夠健康, 也與寒冬殺手─腦中風的發生與否, 有著密切的關係,要減少現代生活中愈見增多的中風機率,就應學著生活的方式要更趨健康。
認識中風症狀
正確挽救健康儘管大眾了解中風的可怕,以及病發後它帶來的種種對身體、生活 及家庭等的嚴重影響,但是仍有許多人並不明瞭中風的症狀,以致一旦親友發生中風時,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對,進而錯失救治時機,甚至造成終身的遺憾。
- 最常見的中風症狀,是患者的臉部、手臂、小腿出現麻木的感覺, 病人覺得軟弱無力,甚或就是癱瘓, 尤其是這種僅僅發生於身體一側的情形,便需特別注意。
- 如果一邊或是兩個眼睛的視力有異,像是突然的模糊看不清,或是視力減弱,亦不可等閒視之。
- 在講述一件簡單的事情,或是理解一個易懂的內容時,若是有所困難、表達不易,便該留意,及早延請醫師檢查,了解是否有中風的徵兆。
- 頭暈,失去平衡或是喪失應有的協調能力,特別是如果還同時患有其他的病症者,更不可忽略這些可能引發中風的異常行為。
還有一些症狀雖然是較為少見的,但也是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忽略的中風徵兆。 像是突然發生的,沒有明顯原因的劇烈頭痛,患者往往會用「從沒出 現過的嚴重頭痛」,或是「完全不一 樣、沒經歷過的頭痛」來形容,這種突發的特別劇烈的頭痛,亦是一種特殊的警訊。
如果有突發的噁心、發熱或嘔吐,但是它發生的速度又和病毒感染,一般與以數日計所引致的疾病不 同;而是以分鐘或小時計的快速出現,便不能排除發生中風的疑慮。 短暫的喪失、或是有一段時間的 減退意識,像是暈厥、精神混亂、抽搐或昏迷,也都不是正常的現象,必須注意,延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只有醫師能確定,患者是否引發了中風現象,因此當病人出現疑似中風的症狀時,能否獲得及時的緊急救治,對於病情的治療、穩定,實有著極為重大的關係。因此病發時,旁邊的人能否及時撥通「911」急救電話, 對病人的救治與復健是相當重要的。 中風發生後,治療的時間拖延愈久,中風所導致的腦損害便愈大。 如果確是中風,能夠及時獲得緊急的治療,不但有較大的機率得以挽回病人的生命,而且可大為提高患者恢復身體機能,以及復健效果良好的康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