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

Back to Orthopedics/Joints 針灸是中醫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中醫在替患者進行治療前,均需「辨證論治」,根據陰陽、五行或臟腑等理論,採用相應的經絡穴位。在中醫的概念當中,針灸主要是透過「針刺」及「艾灸」的刺激去調理身體,以達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的結果。因為中醫講究的是人體的整體性。 針灸是中醫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中醫在替患者進行治療前,均需「辨證論治」,根據陰陽、五行或臟腑等理論,採用相應的經絡穴位。在中醫的概念當中,針灸主要是透過「針刺」及「艾灸」的刺激去調理身體,以達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的結果。因為中醫講究的是人體的整體性。 中醫針灸有臨床實證去證明其功效嗎? 由於中醫理論複雜,如沒有一定中醫根底的話,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而且往往會出現 「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情況,何況不同醫師的辯證有時差異也甚大,因此在科學研究方面難度極高,可想而知醫學實證也相對較弱。雖然中醫針灸方面的研究難度極高,但是總體來說,針灸治療的療效確實不俗,亦有不少追隨者。 大多數物理治療師使用針刺治療的目的, 是通過刺激局部、脊髓和大腦皮層的神經系統,以產生緩解疼痛的化學物質(例如內啡肽)來達到止痛效果,加速血液循環、並促進組織癒合。有部分物理治療師還會使用針刺來解決一些全身性和長期性疾病,例如化療患者常見的噁心嘔吐、中風後遺症等。不過,物理治療師較少會單獨使用針刺作為唯一的治療方式。通常會合併使用其他形式的治療,如手法治療, 電療等,並配合運動訓練,以促進患者恢復。 針灸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補充與 整合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Health, NCCIH)的研究表明,針灸可能有助於緩解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並已被證明可治療和緩解以下痛症包括: • 腰背疼痛 • 頸部疼痛 • 骨關節炎 • 膝蓋疼痛 • 頭痛和偏頭痛 針灸可能會治療的其他疾病,但需要進一 步的科學證實: • 高血壓/低血壓 • 化療引起的噁心和嘔吐 • 胃部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 • 痛經 • 痢疾 • 過敏性鼻炎 •面部疼痛 • 孕吐 • 類風濕關節炎 […]
瑜珈

Back to Orthopedics/Joints 瑜伽鍛鍊對改善消化和減少腹部脂肪非常有用。它們有助於伸展和放鬆腹部肌肉,避免出現腹脹和腹酸等問題。瑜伽還可以幫助您減輕壓力,尤其是在疫情大流行以來,對於大多數人所產生的焦慮和抑鬱症狀,每日堅持做瑜珈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緩解精神上所產生的壓力和焦躁。 瑜伽鍛鍊對改善消化和減少腹部脂肪非常有用。它們有助於伸展和放鬆腹部肌肉,避免出現腹脹和腹酸等問題。瑜伽還可以幫助您減輕壓力,尤其是在疫情大流行以來,對於大多數人所產生的焦慮和抑鬱症狀,每日堅持做瑜珈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緩解精神上所產生的壓力和焦躁。 瑜伽鍛鍊 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使用隨機對照試驗來考察瑜伽與抑鬱之間的關係。根據《哈佛心理健康快報》,最近的研究表明,瑜伽可以有效幫助: • 減少壓力的影響 • 幫助減低焦慮和抑鬱 • 成為一種類似於冥想、放鬆和運動的自我安慰技巧 • 增強自身能量 瑜伽是一種體育鍛煉,涉及不同的身體姿勢、呼吸技巧和冥想。該療法可能有助於緩解抑鬱症和症狀,例如難以集中精神或失去精力。許多人使用瑜伽療法來管理: • 心理和情緒問題,例如壓力、焦慮或沮喪 • 殘疾病症 • 慢性或長期疼痛 • 全身整體健康 醫生說,瑜伽療法「在治療抑鬱症方面非常有效」。即使瑜伽不是您的專長,但冥想和身體運動相結合提供了緩解抑鬱的兩個重要因素。冥想有助於將一個人帶入當下,並使他們頭腦清晰。控制自己的身體、思想集中,也有助於加強身心連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您可能會發現瑜伽很有幫助,因為瑜珈著重於控制深呼吸,增強身體的代謝功能。 作為鍛煉,瑜伽是增加血清素生成的自然方法。據《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雜誌》闡述,血清素(5-羥色胺)的產生在抑鬱症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血清素是產生 「幸福感」的主要物質。研究顯示,通常 患有抑鬱症的人血清素水平普遍較低。 瑜伽也因其溫和、安定和流暢的特質而被廣泛接受。每個姿勢都很靈活,因此各個級別的人都可以練習。您的教練將強調呼吸、專注和平穩的運動。他們還會鼓勵您聯想美好的畫面,保持身心平靜。 瑜伽還可以通過增加放鬆反應,而不是增加身體的壓力反應,來增加您的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較高的HRV意味著您的身體更擅長自我監控或適應,尤其是在有壓力的情況下。通過鍛鍊瑜伽還可以幫助: • 降低靜息心率 • 降低血壓 • 放鬆呼吸 • 增加疼痛耐受性 初學者應在醫生或教練的指導下進行,也勿將其視為治療疼痛的方式而放棄看醫生。當有痛症時應先與醫生預約諮詢後, 做瑜珈來輔助治療和管理疾病。 資料來源: 紐約亞裔糖尿病中心營養師 許苑慧
認識物理治療

Back to Orthopedics/Joints 物理治療是以一種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病或傷害所帶來的動作以及疼痛問題的醫療專業。 物理治療是以一種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病或傷害所帶來的動作以及疼痛問題的醫療專業。 什麼是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 Physiotherapy簡稱PT),是擁有百年以上的醫療專科之一,在復健痛症醫學上是非常重要。物理治療雖是大家頗熟識的名詞。但有時物理治療會被混淆為只是推拿或按摩,或被理解為只是單單用儀器治療。其實物理治療是非常不一様的,儀器按摩只是其中最基礎技能的一部分。 物理治療是以一種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病或傷害所帶來的動作以及疼痛問題的醫療專業。物理治療運用人體生理學原理法則,針對人體功能障礙或病變,施予適當的治療來減輕病患的不適與疼痛、恢復病患身體最應有的功能, 進而提升其生活品質。比方说,中風患者,物理治療師會為病患進行全面的身體功能評估。在適合的情况下,進行手法治療,提供針對性的運動康復方案并指導如何進行康復。 物理治療有哪些療法? 物理治療師施予適當的非侵入性、非藥物性治療方法(conservative treatments)。三種 最為核心療法包括儀器治療(Modality)、 徒手治療(ManualTherapy)及運動治療(Movement/Exercise Therapy)。 儀器治療(Modality): 一般以聲/光/冷熱/電/牽引等物理因子治療為主,屬於被動治療。單一施予,效果有限,需配合徒手及運動治療,才能達到最佳長期療效。 • 聲 —最常見的是超音波(ultrasound) • 光 —有雷射治療(light therapy/ laser therapy) • 冷熱 —用冰敷/熱敷 • 電 —電學治療,包括NS、IFC 及功能性電刺激FES等 • 力學 —最常見於頸椎牽引、腰椎牽引 (cervical and lumbar traction)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徒手治療是經過有醫學認證的療法,非單憑經驗傳承累積。比方說,對肩周炎/凍結肩的病患,物理治療師會作出適當的評估,找出特定關節活動度障礙,筋膜緊繃等等問題,繼而進行西式徒手治療,為病患減輕不適,恢復功能。最廣為認證的徒手療法包括: • 關節矯正術(Joint Manipulation) • 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 軟組織按摩術(Soft Tissue Massage) • […]
幫助消化

Back to Stomach 消化道對您的健康至關重要,因為其負責吸收營養並排出廢物。但由於各種原因,許多人患有消化系統問題,如腹脹、腹痛、腹瀉和便秘等。某些疾病,如腸易激綜合症、胃食管反流病、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和胃灼熱,都會使您面臨更嚴重的消化問題的風險。由於飲食中缺乏纖維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等原因,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會遇到消化問題。所以平時多吃這幾種食物可以幫助預防或改善消化問題 消化道對您的健康至關重要,因為其負責吸收營養並排出廢物。但由於各種原因,許多人患有消化系統問題,如腹脹、腹痛、腹瀉和便秘等。某些疾病,如腸易激綜合症、胃食管反流病、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和胃灼熱,都會使您面臨更嚴重的消化問題的風險。由於飲食中缺乏纖維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等原因,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會遇到消化問題。所以平時多吃這幾種食物可以幫助預防或改善消化問題 酸奶 (Yogurt) 酸奶通常是由經過乳酸菌發酵的牛奶製成。它包含 豐富的益生菌,可幫助消化,保持腸道健康。改善 腹脹、便秘、腹瀉和乳糖消化等問題。 姜 (Ginger) 生薑是東方醫學中的傳統成分,有助於改善消化和預防噁心。許多孕婦使用它來治療孕吐。但必須向您的醫療團隊尋求指導, 尤其有流產、凝血障礙病史或服用血液稀釋劑的人可能是不安全的。此外, 過量食用可能增加膽汁流量,有膽囊疾病的人士也須注意。從消化的觀點來看,這種淡黃色的根可能會加速胃排空,可以更快地將食物從胃中轉移到小腸,因此生薑有助於降低胃灼熱,噁心和胃部不適的風險。 茴香 (Fennel) 茴香的纖維含量有助於預防便秘並提高消化道的規律性。其含有解痙劑,可鬆弛消化道的平滑肌。這種作用可以減少例如腹脹、腸胃氣脹和痙攣等症狀。 奇亞籽(Chia Seeds) 奇亞籽是纖維的極佳來源,食用後會在胃中形成類似明膠的物質。它們類似益生元 (prebiotic),支持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幫助消化。它們的纖維含量還有助於促進排便規律和健康。 全穀物 (Whole Grains) 常見的纖維全穀物包括燕麥(oat),藜麥(quinoa),法羅 (farro)和全麥製成的產品。這些穀物中的纖維可以從兩個方面幫助改善消化。一是有助於增加糞便體積並減少便秘; 二是其像益生元(prebiotic)一樣,有助於滋養腸道內的健康細菌。 深綠色蔬菜 (Dark Green Vegetables) 深綠色蔬菜是不溶性纖維的極好來源。這種纖維會增加糞便的體積, 從而加快其通過消化道的速度。 綠色蔬菜也是鎂的良好來源,可以通過改善胃腸道的肌肉收縮來幫助緩解便秘。這類最常見的深綠色蔬菜是菠菜、球芽甘藍(brussels sprouts)、羽衣甘藍(kale)和西蘭花等。在綠葉蔬菜中還有一種獨特的糖(sulfoquinovose or SQ 6-deoxy6-sulfoglucose),可以幫助消化, 減少會引起疾病的有害細菌。 蘋果 (Apple) 蘋果是果膠(pectin)(一種可溶性纖維)的豐富來源。果膠繞過小腸中的消化,然後被結腸中的益生菌分解。通常用於解決便秘和腹瀉,還可以減少腸道感染和結腸發炎的風險。 酸菜 (Sauerkraut) 酸菜由切碎的白菜製成,並用乳酸發酵,因此含有豐富的益生菌。有研究表明,70克的酸菜可以包含多達28種不同的細菌菌株,這些細菌可以成為益生菌的食物來源。此外,還有大量酶的酸菜能夠將營養物質分解為更小、更易消化的分子。 資料來源: 紐約亞裔糖尿病中心營養師 許苑慧
1500卡 糖尿病食譜

Back to Nutrition/Recipe 1500卡 糖尿病食譜一天計劃 1500卡 糖尿病食譜一天計劃 1500卡 糖尿病食譜一天計劃 營養分析表 早餐 A.黑芝麻奇亞籽燕麥(2人份) 溫馨提示: 燕麥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β-葡聚醣,它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血糖水平,促進健康的腸道細菌並增加飽腹感。加入了黑芝麻和奇亞籽,不但可增加植物性蛋白質,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還可攝取豐富的礦物質 和微量元素,如鈣、鎂、鐵、銅和錳,對骨骼,調節新陳代謝,細胞功能和免疫系統以及體內的氧氣循環至關重要。 材料: 燕麥(乾)1杯, 黑芝麻(磨粉)2湯匙,奇亞籽(2湯匙), 無糖加鈣豆漿(2杯),水1杯或適量(個人喜好的稠度而定) 作法: 1. 水煑沸後放入燕麥、奇亞籽、黑芝麻粉攪拌均勻。 2. 加入豆漿, 小火煑成糊狀, 即可享用。 午餐 B. 香煎韮菜蛋角 (4人份) 溫馨提示: 韮菜屬於非澱粉性蔬菜,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它與大蒜和洋蔥一樣,是蔥類蔬菜的一種,有研究指出可以幫助預防或對抗癌症。此外它包含膽鹼(choline)和葉酸(folic acid)有助於記憶和認知功能。它含有的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和血液凝結也很重要。 材料: 廋肉(攪碎)3安士、韮菜(切碎)1杯,雞蛋2個、雞蛋白2 個,芥花籽噴霧油 調味料: 低鈉醬油1湯匙,糖1茶匙,紹興酒1湯匙,胡椒粉適量,麻油1茶匙,水適量,太白粉1茶匙 作法: 1. 廋肉碎加入韮菜調味料调好,将雞蛋打匀備用。 2. 鍋中噴上一層芥花籽噴霧油,用小火,倒入打好的蛋,迅速放入肉馅,将蛋皮对折。 3. 两面煎一煎,煎至肉馅全熟和金黃即可食用。 C. 花椰菜炒「飯 」 (4人份) 溫馨提示: 花椰菜除了是低熱量、非澱粉性蔬菜外,它的維含量很高,一杯花椰菜中含有3克纖維, 是日常需求的10%。把它做成「飯」,既可減少碳水化合物量,有助減低和調節血糖,又可促進消化健康。此外,它是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有害自由基和炎症的侵 害。它含有的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s)和異硫氰酸酯(isotisocyanates)含量很高,有研究證明兩組抗氧化劑可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材料: 花椰菜菜花(cauliflower)切碎(像米飯的大小)3杯、紅蘿 蔔(切碎)1/4杯, […]
1800卡 糖尿病食譜

Back to Nutrition/Recipe 1800卡 糖尿病食譜一天計劃 1800卡 糖尿病食譜一天計劃 1800卡 糖尿病食譜一天計劃 營養分析表 早餐 A. 生菜火雞碎肉燕麥粥(2人份) 溫馨提示: 燕麥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β-葡聚醣,它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血糖水平,促進健康的腸道細菌並增加飽腹感。生 菜的熱量、糖分和脂肪含量都很低。每片葉子只有大約一卡路里的熱量,提供維生素A、K和少量其他健康營養素如鈣、鉀、維生素C和葉酸。火雞的飽和脂肪含量低於牛肉和豬肉,是心臟健康的更好選擇。 對須要減肥的糖尿病患者,99%無脂肪火雞也是卡路里最低的選擇。 材料: 2杯水或低鹽脫脂高湯(可以個人喜好稠度增加或減少) , 1 杯乾燕麥, 2安士火雞碎肉, 1杯生菜(切絲) 調味料: 2茶匙芝麻油,1/8茶匙鹽,適量白椒粉 作法: 1. 將水(或高湯)與燕麥放入一個大鍋中,蓋上鍋蓋用中火煮至沸。 2. 放入火雞碎肉,生菜絲,一邊攪拌煮至熟和粥樣。 3. 將調味料放入鍋內攪拌後便可享用。 午餐 C. 海鮮韮黃銀芽鴛鴦炒麵 (4人份) 溫馨提示: 蒟弱麵是一種由葡甘露聚醣製成的低熱量,碳水化合物的麵食。葡甘露聚醣是一種在亞洲魔芋植物中發現的高粘性可溶性纖維。有助於您感 到飽足,還起到益生元的作用,滋養腸道菌群, 可以對抗炎症、增強免疫功能。混合意大利麵一起食用,不但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還可以豐富和增加口感。加入韮黃和緑豆芽可增加維生素 A、C、葉酸的攝入量。 材料: 中蝦(去皮)1/2磅,帶子1/2磅,熟的意大利麵2 杯,蒟弱麵(Konjac or Shirataki noodle)(洗淨, 瀝乾水分)2杯,韮黃(切段)1杯,緑豆芽菜1杯,蔥 (切段)適量,芥花籽油2湯匙 調味料: 1/8茶匙鹽,適量白椒粉,太白粉1茶匙 作法: 1. 將蝦,帶子冼浄,抺乾後,加入調味料備用。 2. 鍋中放入芥花籽油1湯匙,慢火煎好蝦、帶子盛在盤中。 3. 鍋中再加入剩下的1湯匙芥花籽油,放入韮黃、 銀芽、蔥,再加入熟的意大利麵、蒟弱麵、蝦、 帶子,醬汁炒好即可。 […]
Impactful Ways to Lend a Hand to Your Senior Neighbors

您是否在想用什麼方式回饋您的社區?主動向您年長的鄰居提供幫助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更年期的荷爾蒙

Back to Obstetrics & Gynecology 邁入中年的女性,不得不面對一些身體的轉變。更年期的荷爾蒙症狀,不僅讓女性身體出現明顯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也帶給女性壓抑煩躁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其實,一旦遭遇更年期症狀的侵擾,應該首先和自己的醫生探討,從而提高對更年期症狀的認識,消除疑慮。因爲有些症狀可能和 其他疾病的治療或服藥產生的潛在副作用有關。總之,最佳的應對策略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中。 邁入中年的女性,不得不面對一些身體的轉變。更年期的荷爾蒙症狀,不僅讓女性身體出現明顯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也帶給女性壓抑煩躁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其實,一旦遭遇更年期症狀的侵擾,應該首先和自己的醫生探討,從而提高對更年期症狀的認識,消除疑慮。因爲有些症狀可能和 其他疾病的治療或服藥產生的潛在副作用有關。總之,最佳的應對策略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中。 更年期 更年期是每個40至55歲婦女一生中必然出現的一種自然生理現象。通常,它在完全停經12個月之後出現,部分女性可能會因爲其他因素而提前進入更年期,比如:子宮和卵巢切除、接受化療或其他藥物治療,以及一些自然原因。每個女性遭遇更年期的方式各不相同,部分人的生活質量完全沒有受影響,但是對大多數女性而言,潮熱、盜汗和陰道乾澀都是非常常見的症狀,儘管有很多非荷爾蒙療法來針對這些症狀,但到目前爲止臨床上最爲有效的治療方式還是荷爾蒙治療。 四大對策 1. 情緒改變,在部分圍絕經期(Perimeno – pause)的婦女身上,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往往導致情緒波動失控。諸如煩躁、焦慮、疲勞,以及抑鬱等負面情緒,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學會放鬆和減壓的技巧,比如深呼吸鍛煉、按摩,甚至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營養和日常鍛煉,以及一些令人愉快的興趣愛好活動等,都對緩解情緒大有幫助。某些女性會嘗試一些非處方的補充劑如維他命B6等,試圖改善情緒的困擾。 2. 性生活困擾,由於更年期卵巢分泌荷爾蒙功能減退,由此導致的陰道乾澀和性功能下降,都給女性的性生活帶來諸多困擾。您可以通過下面這些措施來改善這些情況: • 非處方的陰道潤滑劑,可以降低摩擦以及性生活時陰道乾澀的情況。記得使用水溶性產品, 油溶性的產品可能會增加刺激。並且要使用陰道專用潤滑劑,其他如潤手霜等可能含有酒精和香料,會有刺激作用。 • 也是非處方的陰道保濕霜, 它溫和的性能可以改善並保持陰道的濕潤度。它還可以維持陰道一個弱酸性(PH值偏低)的環境。 • 維持性 生活,女性維持一個正常活躍的性生活習慣,可以保持陰道良好的健康狀態。 3. 尿失禁,大部分婦女對尿失禁或多或少會有恐懼,除了自認倒黴,還會覺得自己不受歡迎,平添不必要的煩惱。幸運的是,不需要藥物和手術就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的情況。嘗試喝足水分, 從而保持尿液的淺黃色或透明狀,避免攝入高酸性的食物和飲料以刺激膀胱,包括咖啡等軟飲料。當然,採用 Kegel訓練法,來加強自己盆底肌肉的力量,減少尿失禁的發作。 4. 失眠,建立有規律的睡眠時間表和睡眠習慣: • 起床和上床的時間基本固定,哪怕在週末亦儘量要求自己做到; • 上床睡覺之前,泡個澡,然後看看書聽聽音樂,讓自己徹底放鬆下來; •睡前也可嘗試吃一小碗麥片粥或一片花生醬土司; •牛奶和花生均 含有色氨酸,有助於身體放鬆; • 保持臥室的燈光幽暗、室溫舒適,以及安靜的睡眠環境; 荷爾蒙治療的選項和方式 • 對於有子宮的女性,可以採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相結合的療法(Estrogen plus Progestin Therapy,以下簡稱EPT),採用孕激素是爲了提防因單獨 使用雌激素而引起的子宮癌風險。如果僅僅爲了緩解陰道乾澀而使用低劑量陰道入藥的雌激素,那可能無需結合使用孕激素。 • 針對子宮已經被切除的女性, 單獨使用雌激素療法(Estrogen Therapy,以下簡稱ET)即可。 荷爾蒙治療有許多有效的方式: • […]
腕管綜合徵

Back to Orthopedics/Joints 聽說過滑鼠手嗎?也叫鼠標手,顧名思義,這種手部神經受損的疾病和用滑鼠過度有關。當然引發該病的因素不僅僅是滑鼠應用,在以前,本病好發於職業性搬運、托舉、扭擰、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隨著電腦的普及,人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腦等相關產品,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長時間接觸、使用電腦,很多人每天不停地在鍵盤上打字或移動滑鼠,手科專家認為,經常反覆機械地點擊滑鼠,會使右手食指及連帶的肌肉、神經、韌帶處於一種不間歇的疲勞狀態中,腕管周圍神經受到損傷或壓迫,導致神經傳導被阻斷,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醫學上稱為“腕管症候群”,或“腕管綜合徵”(Carpal Tunnel Syndrome),也有称為“腕管狹窄症”。這種手腕部的病變,手部麻木和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且女性發病多於男性。 聽說過滑鼠手嗎?也叫鼠標手,顧名思義,這種手部神經受損的疾病和用滑鼠過度有關。當然引發該病的因素不僅僅是滑鼠應用,在以前,本病好發於職業性搬運、托舉、扭擰、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隨著電腦的普及,人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腦等相關產品,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長時間接觸、使用電腦,很多人每天不停地在鍵盤上打字或移動滑鼠,手科專家認為,經常反覆機械地點擊滑鼠,會使右手食指及連帶的肌肉、神經、韌帶處於一種不間歇的疲勞狀態中,腕管周圍神經受到損傷或壓迫,導致神經傳導被阻斷,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醫學上稱為“腕管症候群”,或“腕管綜合徵”(Carpal Tunnel Syndrome),也有称為“腕管狹窄症”。這種手腕 部的病變,手部麻木和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且女性發病多於男性。 腕管綜合徵 要想搞清楚這個疾病的來龍去脈,不得不從手部的解剖學講起,瞭解了手部的解剖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腕管症候群的病因和症狀。见圖腕管是位於手腕部一個狹長的隧道狀結構,在這個管狀結構的底部和兩側由手的腕骨組成,腕管的頂部覆蓋著強韌的結締組織,稱為腕橫韌帶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正中神經經過前臂通過腕管進入手部,該神經控制大拇指、食指、中指 和無名指的掌側感覺,同時也控制環繞拇指根部的肌肉( 大魚際肌和小魚際肌) 。使手指彎曲的肌腱 同樣也經過腕管,這些肌腱被稱為屈肌腱 (Flexor Tendons) 。手腕部圍繞屈肌腱的周圍組織,稱為滑膜(Synovium), 滑膜潤滑肌腱,使手 指屈伸更為靈活方便。 當腕部發生外傷、骨折、 脫位、扭傷或腕部勞損等原因引起腕橫韌帶增厚,腕管內肌健腫脹,滑膜瘀血水腫進而變性, 或腕骨退變增生,使密閉管腔空間縮小,從而壓迫正中神經,引起手指麻木無力等一系列症狀,這就是腕管症候群的主要發病機理。 因素 很多因素會促使腕管症候群的發展,比如 • 家族遺傳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些人天生腕管比較狹小,這種特質會一直在家族中延續; • 手部工作過度; • 懷孕引起的激素變化; • 年齡,該病更容易發生在年長者身上; • 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失調等疾病。 但大部分腕管症候群患者,沒有發現任何單一的原因。 症狀和檢查 腕管症候群最為常見的症狀,包括橈側三個半手指麻木或刺痛,甚至有觸電樣感覺, 夜間情况变得嚴重,常常痛醒。有时沿著手臂至肩部亦有疼痛感,並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冬季手指發涼、發紺、 活動不靈敏,拇指外展肌力差。病况嚴重者患側手部大小魚際肌肉萎縮、 皮膚發亮、指甲增厚,以及患指潰瘍等神經營養障礙等症狀。 該病的症狀發展是慢慢逐漸感覺 到,並沒有任何具體的損傷,對大部分患者來說,手部拇指側的症狀往往最為嚴重。上述這些症狀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但由於大部分人在睡眠時手腕彎曲,因此夜間症狀更為常見, 也是患者在睡眠中被痛醒的原因。 白天手拿東西的時候也很容易產生症狀,比如手拿電話或書本閱讀、駕駛等動作,而手部移動或晃動,反倒可以減輕症狀。 發病初期 症狀可能或有或無,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變得穩定, 一些如扣襯衣紐扣的精細動作會變得笨拙無力,且感覺越來越難,甚至迫使您放棄做一些事情。隨著病況加重,可見拇指根部肌肉(大小鱼際 […]
女性尿路感染

Back to Orthopedics/Joints 尿路感染會發生在泌尿道中的任何地方,包括膀胱、尿道與輸尿管。臨床上常見的女性復發性尿路感染,對女性的健康危害很大。復發性尿路感染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以及病因,都與單純性尿路感染相似,也有很多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但療效並不盡如人意。 尿路感染會發生在泌尿道中的任何地方,包括膀胱、尿道與輸尿管。臨床上常見的女性復發性尿路感染,對女性的健康危害很大。復發性尿路感染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以及病因,都與單純性尿路感染相似,也有很多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但療效並不盡如人意。 尿路感染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患者,一般 都有在較小年齡時曾經發作尿路感染的病史,且經過適當治療很快痊癒。 復發性尿路感染一般分爲舊病復發和再感染兩類:前者是原有尿路感染在獲得充分治療後,又形成有症狀的復發性尿路感染,致病菌相同;而再感染是指上次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經過治療後已經治癒,尿培養陰性,再次感染相同的致病菌引起復發性尿路感染,或者由另一種新的致病菌引起的新的尿路感染。 大多數復發性尿路感染被認為是由相同的致病菌引起,好發年輕女性,儘管她們的尿道局部解剖和生理功能都很正常。有項研究顯示,女大學生第一 次尿路感染後的六個月內, 有27%至少出現一次尿培養陽性,在其後的第二個6個月內有2.7%的人尿培養陽性。 基層醫療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53%的55歲以上的老年婦女和36%的年輕女性一年內有過一次復發。 若女性出現性交後不適,或腎盂腎炎的症狀和體征(包括發熱、腰痛、 膿尿或乏力、貧血、高血壓、夜尿、 多尿及腎功能減退等),且對抗生素治療有效,就要警惕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發生。在復發性尿路感染發作的間隙期,如果出現夜尿頻多和持續不適症狀,則是再感染的強烈信號。 另一類病人具有患復發性尿路感染的易感性,並有複雜性尿路感染的高發風險,或者發生上行性尿路感染形成腎盂腎炎和尿膿毒症,這些有可能是泌尿道結構和功能異常所造成。 致病菌•易感因素 80%的社區獲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的病原體是大腸桿菌,10-15%是葡萄 球菌,腸球菌屬(enterococcus)、克雷白氏桿菌(klebsiella)、腸桿菌屬(enterobacter)和變形桿菌(proteus species)是 少見的致病菌。 非複雜性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發病機理中,最初感染的病原菌在尿道局部被清除後,又會隨著局部分泌物從尿道移行到陰道口和膀胱並大量繁殖,從而發生再感染。除了年輕健康女性的復發性尿路感染,大量宿主因素使患者易於反復發病,這些宿主因素包括陰道內局部的PH、子宮陰道抗體水準的變化、尿路致病性大腸桿菌在尿道上皮的強大粘附力,可能還存在骨盆解剖上的異常,如尿道肛門間距離較短。 糖尿病、神經精神因素、長期住院病人、長期留置導尿管,這些都是發生複雜性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雖然大腸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但在已有尿路感染的患者中,即使致病菌毒力一般,也很容易導致複雜性復發性尿路感染。 風險 頻繁的性生活是年輕女性復發性尿路感染的最大危險因素,當然性生活前後的個人衛生習慣與復發性尿路感染的關聯,尚未得到相關專業協會的證實。一項關於絕經後女性復發性尿路感染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影響膀胱排空的機械因素(失禁、膀胱膨出、排空後的殘餘尿)與復發性尿路感染強烈關聯。對於絕經後女性復發性尿路感染,逐漸增加的膀胱排空後殘餘尿量(超過50ml)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 由此可見,各種各樣的危險因素使病人處於複雜性尿路感染的風險之中,從而導致反復發作的尿路感染。 診斷 尿路感染的確診基於尿細菌學依據,復發性尿路感染的診斷依據真性細菌尿的確立,同時評估病人的危險因素和複雜感染的易感因素,識別潛在的致病菌種類,然後根據女性患者的一個或多個尿路感染症狀做出相應的判斷。過去一個月內性生活次數, 若超過9次,則發生復發性尿路感染的概率是10.3%;性生活在4到8次,則 發病概率在5.8%;第一次尿路感染的發生年齡若在15歲或以上,其概率是 3.9%;母親有尿路感染病史,其概率是2.3%;一年內有新的性伴侶,其概率是1.9% ;過去1年中使用過殺精劑,發病概率是1.8%。 有一個尿路感染症狀的女性患者,其發生復發性尿路感染的概率是50% 。有一個臨床分析發現, 一個症狀組合(排尿困難的頻率、尿痛、尿急)使尿路感染診斷的可能性達到90%。根據尿培養陽性和藥敏試驗結果,可以幫助減少急性膀胱炎( 主要表現三個變數:排尿困難、尿液分析白細胞計數升高和亞硝酸鹽陽性) 的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中段尿培養是診斷尿路感染的典型指標,其陽性結果或者是導尿管尿液標本的培養結果均能確定診斷,即結果至少105菌落計數(CFU)/ml。對有尿路感染症狀的女性,尿培養是必要的診斷手段,超過100個菌落計數/ml 就具有尿路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儘管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尿路感染經常被習慣性的經驗治療,一旦診斷不肯定或使用抗生素後症狀仍然持續,這時對於復發性尿路感染患者來説,尿培養就變得十分必要,尿培養結果可用來修正診斷,同時可以調整治療方案。 女性復發性尿路感染的臨床症狀可能有尿頻、尿急、尿等待、不完全性膀胱排空,但在診斷前需要排除神經性疾病(可以引起膀胱在自主排空時,由於功能失調,外括約肌活力下降不足以使膀胱排空,從而出現相同的症狀)。 對於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和先天性腎臟畸形的患者,則必須採用CT和超聲波檢查。 治療 復發性尿路感染的初始治療與單純性膀胱炎的治療是相同的,敏感抗生素的選擇,依據社區尿路病原體來指導治療決定。現行的標準治療是給予3天劑量的sulfamethoxazole(複方新諾明 TMP-SMX),或者使用三天劑量的fluoroquinolone(氟喹諾酮類藥物),它們的效果相同。 氟喹諾酮類藥物通常被用來治療複雜的尿路感染和其它泌尿系統功能失調,但它們的耐藥性同樣令人擔心,故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被推薦作為一線治療藥物,除非在該社區其他藥物耐藥性很高。隨著大腸桿菌對複方新諾明的耐藥性不斷增加 (在美國的一些地區已經上升到15- 20%),給予7天劑量的nitrofurantoin (呋喃妥因)就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措施。 隨著發作次數和復發頻率的增加,治療方案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確定,氟喹諾酮類藥物和呋喃妥因就變成很好的選擇,因爲致病菌可能已經對複方新諾明耐藥。 一旦尿路感染復發,應當按照尿培養結果指導治療,療程需要1-2周。 在完成一個完整的抗生素治療療程 後,方可確認病原體清除。 讓患者了解自身危險因素很重要,如殺精劑的使用、頻繁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