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Eye 角膜炎(Keratitis)可能好多人並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病因和治療,更談不上預防了。不過大家一定聽説過“捐贈角膜”,可能大部分人還知道這被捐出來的角膜是用來角膜移植的,那麽爲什麽有些病人會需要角膜移植呢?這是因爲部分罹患角膜炎的病人發生了諸如角膜潰瘍、角膜穿孔等導致失明的嚴重後遺症,此時,唯有採用角膜移植手術方能恢復視力,重新給患者帶來光明。既然角膜炎有可能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後果,那麽認識這個疾病,平時注意衛生和防護,一旦眼睛有刺痛流淚或異物感,及時就醫並積極配合眼科大夫治療,對角膜炎的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 角膜炎(Keratitis)可能好多人並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病因和治療,更談不上預防了。不過大家一定聽説過“捐贈角膜”,可能大部分人還知道這被捐出來的角膜是用來角膜移植的,那麽爲什麽有些病人會需要角膜移植呢?這是因爲部分罹患角膜炎的病人發生了諸如角膜潰瘍、角膜穿孔等導致失明的嚴重後遺症,此時,唯有採用角膜移植手術方能恢復視力,重新給患者帶來光明。既然角膜炎有可能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後果,那麽認識這個疾病,平時注意衛生和防護,一旦眼睛有刺痛流淚或異物感,及時就醫並積極配合眼科大夫治療,對角膜炎的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 角膜的生理特性 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面,好比窗戶玻璃,是一層無色透明的組織,呈橢圓形,中間薄周邊厚。它的生理特性包括: 1.透明性,無角化層,無血管,細胞無色素,從而保證外界光線的透入。 2.屈光性,角膜的屈光指數為1.337, 與空氣的屈光指數(為1)相差大,其前後面有一定的曲率半徑,一般具有+43D的屈光力。 3.無血管,其營養主要來源於角膜邊緣血管網和房水。代謝所需的氧80%來自空氣,15%來自角膜邊緣血管網,5%來自房水。 4.感覺神經豐富,第V顱神經的眼支密佈于上皮細胞之間,無髓鞘,感覺靈敏,對保護角膜眼球具有重要的作用。 5.角膜與外界直接接觸,損傷和感染的機會就多,又與結膜、鞏膜、虹膜在組織學上有密切聯繫,這些組織的疾病亦常互相影響。 基於角膜上述這些脆弱的生理特質,任何創傷、炎症、水腫、瘢痕均會降低角膜的透明度,對視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角膜無血管,它依靠角膜緣血管網和房水提供營養,故抵抗力較差,易受異物、微生物侵襲而引發感染。 角膜炎發生原因 導致角膜炎發生的原因複雜而多樣,在綜合各種因素後,概括來説“外傷”和“感染”是兩大主要致病因素。 正常情況下,完整無缺的角膜上皮細胞是抵禦外物入侵的最好屏障。 一旦角膜上皮細胞受到損傷,如外傷、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感染微生物病菌,導致角膜上皮細胞被破壞而發生角膜炎症反應,這些情況就統稱為角膜炎。 下面是角膜炎的常見病因: 1.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 2.對微生物及其毒素有過敏反應; 3.因全身性疾患如結核、先天梅毒、 麻瘋、風濕、顏面神經麻痺等引起; 4.因角膜相鄰組織的炎症如結膜炎、 虹膜炎、鞏膜炎的蔓延所引起; 5.維生素A缺乏、營養不良的人; 6.外傷所導致。 角膜炎分類 角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眼病,分類方法也很多。有根據不同病因分類的 (細菌性角膜炎或病毒性角膜炎),也有根據炎症的解剖學部位分類的(深層角膜炎或淺層角膜炎),或者根據炎症的形狀分類的(樹枝狀角膜炎和盤狀角膜炎),還有根據有無潰瘍和內因、外因情況分類的,那麼,角膜炎究竟有幾類呢?下面給大家簡要講解一下角膜炎的主要分類: 1.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見的為單純庖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炎,角膜病灶處會呈現典型的樹枝狀上皮缺損。其次為帶狀庖疹角膜炎、牛痘苗性角膜炎及由腺病毒引起的點狀角膜炎;甚至還有沙眼病毒引起的角膜炎。 2.細菌性角膜炎:這是指能夠直接侵犯完整角膜上皮而造成角膜感染,或者是由其他因素如外傷、乾眼症、角膜暴露及免疫不全等造成的伺機性感染。值得一提的是,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尤其是長戴型的隱形眼睛,常常會因綠膿桿菌而引起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並迅速在四十八小時內導致角膜穿孔的嚴重後遺症。 3.黴菌性角膜炎:感染黴菌的原因包括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的過度使用, 還有角膜因為接觸到樹枝、植物或蔬菜而造成角膜創傷。通常病灶邊緣不規則,會出現羽毛樣的浸潤,在嚴重感染時會產生一個完全不透明的角膜,亦可能發生壞死及穿孔。常見的致病黴菌為曲黴菌,其次為鐮刀菌。 4.過敏性角膜炎:由先天性和過敏性因素引起,包括束狀角膜炎、深層角膜炎、硬化性角膜炎、角膜實質炎等。 5.外傷及營養性角膜炎:包括角膜上皮剝脫、角膜軟化症、神經麻痹性角膜炎及暴露性角膜炎。 6.病因不明的角膜炎:包括蠶蝕性角膜潰瘍、卷絲狀角膜炎和點狀角膜上皮剝脫等。 角膜炎症狀和病程 由於角膜上皮層內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稍,一旦罹患角膜炎,患者對症狀會顯得特別敏感,刺痛感、強烈的異物感、流淚、畏光及眼睛睜不開是其共同的主訴症狀,有時候患者還感覺自己的視力下降。 一般來說,角膜炎不像結膜炎症狀那麼單純,它常常合併許多其他症狀,如引起角膜周圍充血、發紅、水腫等,當病程進一步惡化加重,就會發生最嚴重的後遺症,即角膜潰瘍和角膜穿孔,並使微生病菌入侵眼內, 引起眼內炎而失明。所以,角膜炎是 一種非常嚴重並會導致失明的眼疾。 角膜炎發生以後,其病程與病理變化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炎症浸潤期,這個時期主要表現為血管擴張和充血,角膜損傷區形成邊界不清的灰白色混濁病灶,即角膜水腫,也叫角膜浸潤 (corneal infiltration),此時如果治療得當,角膜透明性將恢復。 如果浸潤階段的炎症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角膜浸潤區的角膜上皮層前彈力層和基質層壞死脫落,角膜組織出現缺損,形成所謂角膜潰瘍,嚴重時更會發生虹膜睫狀體炎進而前房積膿(hypopyon),如果角膜基質完全被破壞, 就會發生可怕的角膜穿孔。到了恢復期,炎症經過治療,潰瘍可逐漸轉向清潔,周圍健康角膜上皮細胞迅速生長,將潰瘍面覆蓋,構成不透明的瘢痕組織,若是位於角膜中央可使視力嚴重喪失。 上述炎症病變的轉歸,一方面取決於致病因素的強弱,肌體抵抗力的大小,另一方面也取決於醫療措施是否及時、恰當。 角膜炎治療 角膜炎的治療首重針對外傷及感染,並根據特定的病因和症狀,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 口服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 維生素D等藥物來改善; • 因細菌感染的角膜炎患者,通常採 […]

抗血凝素 Anticoagulant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Heart Anticoagulant- Coumadin(Warfarin)是一種抗血凝藥物,它通過抑制肝細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對抗有凝血功能的維他命K的作用,降低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從而起到抗凝作用。口服吸收完全,起效後作用和維持時間亦較長,主要用於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很多食物中有維他命K的存在,因此攝取含有維他命K的食物的分量,就有可能干擾Coumadin的功效。你的口服劑量基於你當前的飲食方式。 Anticoagulant- Coumadin(Warfarin)是一種抗血凝藥物,它通過抑制肝細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對抗有凝血功能的維他命K的作用,降低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從而起到抗凝作用。口服吸收完全,起效後作用和維持時間亦較長,主要用於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很多食物中有維他命K的存在,因此攝取含有維他命K的食物的分量,就有可能干擾Coumadin的功效。你的口服劑量基於你當前的飲食方式。 服用Coumadin的指示  在每一天同一時間服用此藥; • 如果你注意到有出血的情況,立刻聯絡你的醫生; • 在任何的外科手術或牙醫治療前,都必須告訴醫生你正在服用抗血凝素; • 日常飲食中維他命K的含量應該均衡,維他命K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此藥的作用。 如何均衡食物中的維他命K 以下為含有維他命K中等至豐富的食物種類,這是每 天可以進食的分量和數量。 綠色蔬菜 普通蔬菜 肉類/豆類 飲料 熟1/2杯或 生1杯 熟1/2杯或 生1杯 31/2盎司, 1/2杯乾的 8盎司 甘藍類蔬菜 綠色蔬菜 牛肉肝臟 普通咖啡 蘿蔔 花椰菜 豬肉肝臟 普通咖啡 菠菜 芽菜 雞肉肝臟 綠茶 萵苣 綠色的豆子 Chick豌豆 捲心菜 綠色的豌豆 Garbanzo扁豆 服用Coumadin的警告 • 不可喝任何含有酒精的飲料,如啤酒、純酒和烈酒; • 不可服用維他命K或含有維他命K之補充品; • 不可在食物中使用大豆油; • […]

尋求護理的中庸之道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Medical Common Sense/Symptoms 護理是一項艱鉅的工作,而且可能需要很多付出。如果您是一名看護者,您可能已經感受到護理工作帶來的滿足感,但更知道要承受很多壓力,比如您所愛之人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額外的工作量、體力的要求甚至財政問題。學習如何識別壓力並製定應對策略可幫您管理壓力,避免影響身邊的朋友或家人。 護理是一項艱鉅的工作,而且可能需要很多付出。如果您是一名看護者,您可能已經感受到護理工作帶來的滿足感,但更知道要承受很多壓力,比如您所愛之人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額外的工作量、體力的要求甚至財政問題。學習如何識別壓力並製定應對策略可幫您管理壓力,避免影響身邊的朋友或家人。 通常照顧者可能因付出太多而透支了自己的身體。 他們可能會變得不知所措且孤立無援,自己的健康也因此受到影響,變得力不從心。作為照顧者,您需要且理應獲得支持,才能照顧自己的健康,同時還能為自己所愛的人提供需要的護理。對於病人來說,經常被看護可能會產生情緒壓力,特別是如果他或她以前十分獨立且經常運動。作為照顧者,需要找到支持病人的方法以及習慣正在經歷的新常態。您會發現他們很容易發怒,但請不要認為是針對您自己。與家庭醫生討論這個問題,尤其是發生在突然躁怒的情況下。照顧者的壓力可能來自看護時身體的反應和情感的壓力,包括無助、生氣和沮喪。您可能會發現在喂藥時出現了錯誤或自己正發展不健康的習慣(例如酗酒或吸煙)。 避免出現看護壓力的方法 • 盡可能多瞭解 您所愛之人的狀況、他們的護理目標以及作為他或她看護人預期達到的目標。知識就是力量,與被看護人的家庭醫生交流並尋找針對其特定醫療狀況的機構進行深入瞭解。 • 尋求並接受幫助 照顧者可能會誤認為自己是唯一能夠照顧所愛之人,事實並非如此。可以舉行家庭會議,並要求其他家庭成員作出幫助。鄰居、朋友或您常去的禮拜場所都可能會成為獲得幫助的來源。當尋求幫助時,要具體一些。例如,某人每周可以提供一兩個小時的護理,由此您可以擠出時間做其他事情。您還可以要求他人幫助做一些家務、修剪草坪或幫忙支付賬單。 • 利用社區資源 許多社區都提供服務會幫助看護人和他們的親人。其中可能包括教育計劃、送餐、成人日托、臨時護理、家庭保健助手和家政幫助等。 • 尋找一個互助小組 大多數護理人員說,孤單是他們最大的壓力來源。與能夠分享您經驗的其他人交談可能會有所幫助。像阿茨海默症協會這樣的組織可能會有當地的互助小組,您也可以嘗試與當地的醫院或老人中心聯繫。 • 規劃安排自己的時間「個人時間」對於您的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這不是自私。這會使您成為更好的照護者。找其他人幫忙帶護,您就可以享受自己的愛好,去教堂或與朋友共度時光。您會發現即便是半個小時的沐浴或散步都能夠幫助迅速恢復體力。 • 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您的健康同樣重要,若您病了就無法照顧自己和您所愛之人。確保飲食健康,進行一些運動並定期做體檢。考慮學習一些減輕壓力的方法,例如瑜伽、深呼吸或冥想。您可以買到一些實惠的瑜伽、拉伸或鍛煉用的視頻教程,如果不方便參加課程的話也可以在當地的圖書館裡查找。 • 給自己信心 看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您應該對自 己 的付出感到滿意。 文源:Caregiver.org Photo from Vecteezy

瞭解乳腺癌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Cancer 十月是美國宣傳預防乳腺癌月,乳腺癌是女性群體中最常見的一種癌症,多發於50歲以上的女性,但由於男性的乳房組織無法完全發育,因此也見於男性群體。乳腺癌通常發病於乳導管內可以分泌乳汁的細胞。 由於此類細胞生長異常,可能會擴散到自然邊界之外,因此也有可能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大腦或肝臟。通常在發現乳房腫塊後,診斷患有乳腺癌,此外,也可通過乳房X線影像進行檢查。手術干預通常是乳腺癌治療的一部分,此外,還可輔以放療、化療或激素治療。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乳腺癌的治療水平已有顯著提高,因此大多數患者可以戰勝這一疾病。 與其他癌症一樣,導致乳腺癌發病的主要原因在於細胞DNA。由於細胞DNA受損,導致異常細胞的生長不受控制,進而形成腫瘤。腫瘤可能侵襲附近組織,癌細胞可能脫離腫瘤,隨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至全身。乳腺中此類細胞受損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明確多種風險因素。 乳腺癌的風險因素 年齡 30歲以後,患者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絕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均為50歲以上的女性。 家族病史 大多數乳腺癌並不是遺傳性疾病,但家族病史確實會增加個體的患病風險,特別是當近親(母親,姐妹)患有乳腺癌時,會大大增加這一概率。 遺傳 某些基因與乳腺癌的高風險相關。種族 白人婦女的患病機率更大,但乳腺癌在各種族中都很普遍。 乳腺癌病史 曾經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再次患有乳腺癌的機率高於從未患病的人群。酗酒 酗酒會增加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的患病機率。 吸菸 會增加乳腺癌的患病機率。 激素替代療法(HRT) 接受HRT數年後,會增加患癌風險。聯合使用孕激素和雌激素的HRT會增加患癌風險。但是,服用HRT的時間在三年以內或僅使用雌激素的HRT不會顯著提高患癌風險。 更年期延遲 55歲以後開始更年期的婦女患病風險更高。 未採用母乳喂養。 從未生育或在30歲以後生育。 肥胖症 肥胖人群,尤其是絕經後的肥胖女性患病風險更高。 避孕藥 增加患病風險的概率很小。 接觸放射線 各種掃描和放療產生的放射線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機率,但此類放射線是診斷和治療該疾病的必要途徑。 乳腺癌的症狀 乳腺癌的以下體徵和症狀因人而異,可能很明顯,也可能不明顯: • 乳房出現一個腫塊或多個腫塊 • 乳房的大小或形狀發生變化 • 乳房局部發硬或腫脹 • 乳頭髮緊或乳頭區域疼痛 • 乳頭出現分泌物(母乳除外) • 與經期無關的腋窩疼痛 • 一個或兩個乳頭周圍出現皮疹 • 乳房皮膚凹陷,狀如酒窩 預防 瞭解乳房的變化對於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如果您發現您的乳房在大小、形狀方面出現任何變化,或發現乳房內出現腫塊,最好及時就醫。 50歲後,應定期接受乳房X線影像檢查,保持健康的體重,戒菸,減少酒精攝入,預防乳腺癌。如果您有乳腺癌的家族病史,可諮詢醫生或遺傳學專家。 文源:nationalbreastcancer.org / cancer.org […]

軟飲料對牙齒損害有多大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Dentistry 糖並不是唯一損害您牙齒的飲食因素,富含酸性的食物和飲料也會侵蝕保護牙齒的牙釉質,而罪魁禍首就是軟飲料,尤其是汽水和運動飲料。軟飲料中的酸也可能來自柑橘類調味品,如檸檬和橙子。即使是像橙汁或鮮榨檸檬水這樣的全天然飲料,其酸度也比普通飲用水高,所以不要讓它們成為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 軟飲料對牙齒損害有多大? 喝軟飲料對牙齒有兩種主要影響 1.侵蝕牙釉質         2.蛀牙 當軟飲料中的酸遇到牙釉質時,侵蝕反應就開始了,牙釉質是牙齒上最外的保護層,它主要起保護牙齒內部的作用,是牙齒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軟飲料也會影響牙本質,甚至是補牙填充物。這種對牙釉質的損害會導致蛀牙。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常喝軟飲料的人會出現蛀牙或齲齒。若再加上不良的口腔衛生,牙齒可能會受到很多損害。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技巧可為您的口腔保駕護航: • 每年去看牙醫一到兩次,進行清潔和檢查。 • 每天至少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 • 每三到四個月更換一次牙刷或牙刷頭。 •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 • 刷一下舌頭以清除細菌並清新口氣。 若您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則應該儘快與牙醫預約看診: • 牙齦發紅、膿腫或牙齦出血 • 對熱或冷都極度敏感 • 咀嚼困難 • 持續性口腔異味 • 牙齒鬆動 • 持續的牙痛 預防牙齒損傷的小竅門 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停止飲用軟飲料,但許多人似乎無法戒掉這個不良習慣。然而,您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損傷牙齒健康的風險。 • 限製或避免飲用軟飲料。 • 縮短飲用時間。喝軟飲料過程的時間越長,對牙齒造成的損害就會越大。 • 使用吸管。這將有助於防止有害的酸和糖遠離您的牙齒 • 清水漱口。喝完軟飲料後,用清水漱口有助於洗掉殘留的糖分和酸,並防止它們侵蝕牙齒。 • 不要立即刷牙。在喝完軟飲料後等待一小時再刷牙,讓唾液有機會自然地洗走酸性物質並重新硬化牙釉質。 文源:ada.org / mouthhealthy.org / healthline.com Photo from Vecteezy

季節性情感障礙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Neurology/Psychiatry 季節性情感障礙是一種抑鬱症,它與不同的季節有關。一般來說,季節性情感障礙患者會經歷隨某個季節始末的抑鬱期。人們認為,這與接觸的日照量有關。最常見的季節性情感障礙發生在冬季,稱為冬季發作的季節性情感障礙,在冬季晝間時間很短的國家更為常見。 季節性情感障礙 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人們認為它與一年中晝短期間缺乏陽光照射有關。通過眼睛照射到大腦某些區域的日照量直接影響到大腦中特定激素和神經遞質的水平。 褪黑激素 冬季日照水平的降低會導致褪黑激素高於正常水平。褪黑素參與調節睡眠模式,產生的量更多時,會導致困倦和能量水平下降。 5-羥色胺 這是體內參與調節情緒、食慾 和睡眠的化學信使。5-羥色胺的產生與透過眼睛的光照量有關。在冬季,有限的光照會導致產生較少的5-羥色胺,可引發抑鬱症。 晝夜節律 人體利用陽光來設定其正常的生物功能和過程,如睡眠、食慾、情緒和能量調節。這種調節被稱為晝夜節律或生物鐘,通常週期為24小時。當接觸的日照量發生變化時,這種節律就會破壞,並與季節性情感障礙的一些症狀有關。 遺傳傾向 雖然不存在與季節性情感障礙發生有關的單一基因,但基因被認為起到一定作用,而有抑鬱家族史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現季節性情感障礙。 風險因素 可能增加罹患季節性情感障礙的風險因素包括: • 年輕女性 • 有抑鬱症家族史 • 患有雙相情感障礙或臨床抑鬱症 • 生活在遠離赤道的地方(對於冬季開始的季節性情感障礙)。 症狀和體徵 季節性情感障礙患者可能會: • 想呆在家裡不出去 • 停止通常令人愉快的活動 • 遠離家人和朋友 • 注意力不集中 • 未做很多工作或完成很多學業 • 出現易怒或焦慮 身體症狀 身體症狀可能包括: • 極度疲勞  • 睡眠困難或睡眠過多 • 體重變化 • 食慾變化 • 頭痛和肌肉疼痛 自我護理 在家裡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自我護理,有助於治療季節性情感障礙,包括: • 白天在戶外散步以增加一般的光照量(對於冬季發作的季節性情感障礙) • 獲得清晨光照,能有效地將人體生物鐘提前,以應對夏季季節性情感障礙 • 調整工作或家庭辦公室,使其更接近自然光源 […]

不容忽視的心理健康問題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Neurology/Psychiatry 超過50%的人會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 每5人中就會有1人經歷著精神疾病的困擾 每5個兒童中就會有1人患有使人衰弱的嚴重精神疾病 每25人中就有1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或重度抑鬱症 什麼是心理健康 從童年、青春期到成年,心理健康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非常重要,包括我們的情緒、心理精神和社會幸福感。它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方式,它也有助於決定我們如何去處理壓力、如何與他人相處以及如何做出健康的選擇。儘管這些術語經常互換使用,但不佳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精神疾病並不相同。一個人可能會經歷糟糕的心理健康狀況,而不會被診斷為患有精神疾病。同樣,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會有經歷身體、心理幸福感的時期。 心理健康對整體健康尤為重要  心理健康是整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抑鬱症會增加多種身體健康問題的風險,尤其是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長期疾病。同樣,慢性病的存在也會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風險。 心理健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取決於許多因素。當對一個人的要求超出了他們的現有資源和應對能力時,他們的心理健康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如果這個人長時間工作、照顧家人或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則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很可能會有問題。 導致精神疾病的原因並非單一 許多因素都可能會導致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例如: • 早期不良的生活經歷,如虐童、性侵犯、目擊暴力等創傷或虐待史 • 與其他持續(慢性)疾病相關的經歷,如癌症或糖尿病 • 生物因素或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衡 • 服用酒精或藥物 • 孤獨感或孤立感 兒童與青少年 心理健康狀況 目前尚不清楚罹患精神疾病的美國亞裔青少年的具體數字比例,但研究數據表明他們屬於高風險人群 • 15至24歲之間的亞裔年輕女性自殺率比其它族裔都高 • 30%的五至十二年級亞裔女生表示有抑鬱症的症狀,高於白人(22.5%)、非裔(17%)和西語裔(27%)的女生 • 亞裔男性青少年的身體受虐率是白人的兩倍 有些醫生往往很難確診兒童的心理精神障礙,因為在自然生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兒童和青少年表現出許多生理、心理和情緒的變化。許多患心理疾病的孩子往往表現出行為問題,如發脾氣、過動或經常哭泣。因為每個孩子成熟的過程都不一樣,醫生們往往不會輕易給兒童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然而,精神疾病的症狀確實會在幼年時期開始出現。因此,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情感和心理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可以決定孩子應接受何種類型的幫助和治療服務。 許多亞裔家庭不想把孩子情緒上的問題告訴醫生,除非事態很嚴重。事實上,若孩子沒有明顯的身體症狀,亞裔父母很難去讓孩子進行檢查和評估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許多父母仍然相信精神疾病「都是想像出來的」,而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只有當孩子的症狀干擾到在校表現,家長們往往才會開始關注和尋求幫助。在各種場合中留意您孩子的行為能讓您更準確地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不同類型的心理疾病會讓孩子們表現出不同的症狀,一般症狀如下: • 學習成績下跌,例如學習很努力但成績還是比以前差 • 對朋友和以前所愛好的活動都不再有興趣 • 無視權威、逃學、偷竊或損壞財物 • 獨處的時間明顯比以前多 • 經常勃然大怒 • 頑固叛逆或有攻擊性行為 • 過度活躍 • 無法應付日常問題和活動 • 動不動就發脾氣 […]

心力衰竭自我護理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Heart 美國大約有620萬成年人患有心力衰竭,預計到2030年患病率將上升至46%。從45歲到95歲患有心力衰竭的風險在20%到45%之間。每年約有80萬人因此住院,其中55歲及以上人群中每1000人就有11.6人住院,使心力衰竭成為該年齡組住院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是住院、再入院和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由於心力衰竭治療方案的複雜性和長期性,患者需要注意飲食和體重管理,以及要瞭解早期干預的重要性,患者的自我管理對於避免住院是至關重要的。但很多患者十分缺乏自我護理的技能。 心力衰竭 是指心臟的泵血能力無法滿足身體需求,導致血流減慢,血液積聚在靜脈和肺內(充血),並且又或者出現其他可能進一步削弱心功能或使心臟僵硬的改變。心力衰竭可見於任何年齡段的人群,甚至是幼兒(特別是出生時存在心臟缺陷的兒童)。然而,該病更常見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現容易引發心力衰竭的疾病(例如可損傷心肌的冠狀動脈疾病)或出現心臟瓣膜病。與年齡有關的心臟變化也往往會使心臟的工作效率下降。 • 當心臟肌肉的收縮動作或鬆弛動作不充分時會出現心力衰竭,這通常是因為心肌無力、僵硬,或兩者均存在所致。 • 多種心臟疾病都可導致心力衰竭 • 起初,許多人都不會表現明顯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幾天到幾個月之後,就會表現呼吸困難以及虛弱。 • 肺臟、腹腔或腿部可能積液。  • 醫生一般根據症狀疑診心力衰竭,但也常會做一些檢查(如超聲心動圖 [心臟超聲檢查])來評估心功能。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 老齡化本身並不導致心力衰竭。但是,老年人更有可能存在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見病因——長期高血壓和冠狀動脈疾病導致的心臟病發作。這些疾病可以從兩個途徑導致心力衰竭。它們會使心臟的以下能力出現問題: • 充盈血液 • 泵出血液 老年人中,填充受限(稱為舒張性心力衰竭)和射血減少(稱為收縮性心力衰竭)都很常見。 充盈問題充盈問題通常發生在心室壁變得僵硬。導致心室血液不能正常充盈,射血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肌肉會變得越來越僵硬,使心臟充盈受損更易發生。 高血壓會導致心肌肥厚僵硬從而影響心臟的充盈。充盈減少原因不只是心臟肌肉僵硬。在心房顫動(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常見的異常心律)中,心房搏動快速且不規則。因為心房不能把足夠的血液射進入心室。老年人如果突發房顫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 泵血問題泵衰竭通常是發生在心臟肌肉受損時。受損的心臟泵血減少,造成心臟內部壓力增加,心臟的心室擴大。老年人發生心臟損傷的最常見原因是心臟病發作(由於給心臟供血的動脈阻塞所致)。心臟瓣膜疾病也能引起泵衰竭。 在主動脈瓣狹窄(一種心臟瓣膜病)中,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開口(主動脈瓣)狹窄。導致心臟的泵血困難。主動脈瓣狹窄是中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見原因。 如果長期存在某種肺病,如肺氣腫或瘢痕形成肺纖維化,肺部血壓會升高。導致血液很難從右心室泵入肺臟。 亞美醫療中心心臟科李俊傑醫生表示,自我護理的重點是協調護理好身體各個器官組織,即需要著重管理如糖尿病、肥胖、肺部疾病等均會對心臟產生影響的慢性病。心力衰竭的自我護理的具體措施包括堅持服藥、鍛煉和飲食建議、識別早期病症預警信號以及家庭護理方案的自我調整。 藥物管理 藥物管理被認為是一種基本的自我護理行為。在隨機試驗中,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藥物治療已被證明可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然而,要使藥物在臨床試驗環境之外長期有效,患者必須具備足夠的藥物管理技能。藥物管理的自我護理包括多種技能和做法: • 獲取首次和補充藥處方 • 將藥物管理納入常規 • 遵循每日服藥時間表 • 瞭解並實施處方的更新 • 瞭解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 管理日常生活的變化 患者用藥指導 • 每天按系統指示的時間服用每種藥物(清單、藥盒等) • 不要等藥物過期或服用完後再補藥 • 每次使用同一個藥房 • 要求藥房同步補藥,使每個月都能在同一時間補藥 • 即使感覺良好也不要略過服藥劑量 […]

認識糖尿病

Health Education

Back to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當患有糖尿病時,胰腺很少分泌或不分泌胰島素,或者身體細胞對其分泌的胰島素沒有反應。無論怎樣,葡萄糖都不能正確進入人體細胞,因此葡萄糖在血液中堆積出現到高水平值。即使血液中有葡萄糖,身體細胞也無法利用,所以細胞就會缺乏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所需的能量。 糖尿病的類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前期糖尿病 妊娠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在1型糖尿病中,胰腺幾乎不分泌胰島素。身體的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破壞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通常,免疫系統只會攻擊和摧毀感染源等入侵者。科學家們不清楚為什麼免疫系統會攻擊胰腺,但相信它可能是由病毒引發的。遺傳和環境因素也可能是導致1型糖尿病的原因,只有大約10%的糖尿病患者為1型糖尿病,這些患者必須每天服用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1型糖尿病比較早發於童年或年輕的成年人階段,但也可能會發生於任何年齡段,通常發展迅速,症狀可能包括: • 極度口渴                      • 排尿過多 • 疲倦                              •持續飢餓 •體重下降                      […]

疫情期間的心理創傷和心理調整

Health Education_Post COVID

Back to Covid-19 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全球封閉,這是百年一遇的大事件。對心理強健者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對心理孱弱者便成為一個大問題。這裡面主要的問題是不安全感、社會退縮、憂鬱加重,精神幻覺與妄想。 安全感是人類的核心問題 平常生活與經濟安全相關,新冠疫情加重了經濟不安全感,同時帶來了死亡相關的終極不安全感。這種普遍的加深的不安全感導致了普遍的焦慮和恐懼,而消毒的需要將強迫症的非理性行為做了合理化的修飾,使得強迫症更難停止。普遍的焦慮也容易轉化為軀體化症狀而使得腸激惹症、過敏、頭痛、腦霧、失眠問題加重。軀體症狀的加重又會倒過來影響情緒,從而產生軀體與情緒的惡性循環。 因為嚴重的不安全感,人們變得社會退縮,不但失去了人際交往的活力互動,也自然減少了與太陽和自然親近的時間,導致了類似與季節性情緒症的因缺乏維生素D的冬眠懶散狀態。學生們也出現大規模的沉迷遊戲而導致的日夜顛倒、社交不適,甚至嚴重憂鬱症狀。 如果有親人或朋友在新冠疫情中死去,或自己家庭染疾,這種強烈的衝擊會導致創傷後遺症的出現,而使得普通的焦慮與憂鬱升級為噩夢症、驚恐障礙、嚴重憂鬱症或雙向情緒症。某些退縮嚴重的病人甚至會出現精神病的幻覺和妄想。  我在疫情中接治了從輕度適應症,到嚴重焦慮憂鬱,甚至雙向和精神病與疫情相關的病例。我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病人解除對死亡的非理性態度,瞭解不安全感的本質和處理態度。對於嚴重的軀體症狀,我也會建議病人接受藥物治療、自然療法、和健康鍛煉。不安全感的根本治療原則是提供堅強的精神和能量支持。只要這個支持系統還在正常運作,因疫情而引發的心理病症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救助的。 對於染疾的病人出現的驚慌失措,病人除了接受正規的藥物治療,其實還需要另外一種保證,原因是正規醫療在病毒面前並非完全有效。我會和病人討論各種自然療法,讓病人看到,在正規醫學之外還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對付病毒。先不管自然療法的療效,病人在病急亂投醫的狀態下其實需要一個來自專家的額外保證。這種額外保證更多是心理層面的保證,其療效至少是激發了病人的安慰劑效應,使得病人免於絕望和非理性驚恐。 因為病毒的終極對付手段還是人體的免疫系統,所以營養、運動、陽光、社交、心理鼓勵、和宗教信仰,都是正規醫學治療以外有助於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雖然這個疫情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心理壓力,總體來看,這個壓力並非是不可控的。我接治的病人也沒有出現暴漲,基本還是平常的節奏,所以對付疫情引發的心理問題,到目前來看,並不是一個巨大無解的難題。   資料來源: 亞美醫師協會精神科醫生  Photo from Pexels

WeChat QR Code